唯书阁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357章 正确理解上意

第357章 正确理解上意


领班中书舍人的职务任命的非常草率,直接给一枚官印就算上任了,文书呢?吏部那边还管不管人事了?

    中书舍人相当于皇帝的秘书,现在有四个秘书,加一个领班等于是秘书办,贾琏算主任呢,还算秘书长呢?

    最初的内阁就是朱元璋搞的秘书班子,后来才渐渐成为了宰相的一个替代品。

    送走小贵子,贾琏很疑惑,这份新任命有没有加点俸禄。如果还是跟以前一样,这官来的就没啥意思了。

    权利没啥变化不说,下面的四个中书舍人未必能买账,到时候不停调遣自己也未必能奈何的了人家。

    承辉帝真是想一出算一出,给贾琏徒增烦恼。

    就在贾琏为这个新任命茫然时候,内阁那边来了个书吏,请贾琏走一趟内阁。

    不明就里的贾琏,一路上询问了一番走吏才知道,内阁五位阁臣平时是怎么办公的。阁臣们自带最少一个师爷,每个阁臣下面都有若干书吏做抄写工作。吏不算官,所以官员的各种福利是没有的,就拿一份干巴巴的钱粮,每月二两银子,一百斤粮食。这位走吏没提灰色收入,贾琏倒是知道的,走吏书吏在内阁里,接触到的消息很多,下面的中层官员想见阁臣(阎王)需要排队,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吏(小鬼),然后才是师爷(判官)。

    想见阁老的官员,十两银子的打点,排队的机会都没有,随时被人顶掉的那种。

    当然也有不需要打点,想见阁老随时就能来的中层官员,比如贾琏这种,内阁里头的吏都知道,这位真是惹不起的大爷。

    贾琏被直接领到了会议室,这边五个阁臣都在,非常的给面子。

    孔照见贾琏进门,腮帮子微微的抽动几下,等贾琏一一见礼后开口道:“作为领班中书舍人,今后内阁与陛下之间的公文来往,都需要贾大人负责。听说贾大人身兼多职,会不会忙不过来?”

    没想到孔照还能关心自己,不过仔细想想,尽管兼职很多,实际需要处理的事情不多,日常只要肯放权,也不算太忙。

    “陛下既然信任在下,自然要竭力做好差事。内阁需要送御书房的文书,窃以为照旧即可。”

    贾琏表现的非常淡定,阁臣们都在是不假,但却吓不住人。甚至现在几位阁臣还要担心一下,今后有啥要紧文件,贾琏不说扣下来,放在最后交上去总可以吧?即便不能扣着,给你找点毛病,打回来重做总可以吧?所以说,反过来是内阁诸公不愿意贾琏了。

    阁臣们互相看看没说话,贾琏便告辞离开,丝毫没有打听内阁开会详情的意思。

    等贾琏出去了,孔照一脸担忧提醒道:“今后诸位往内阁送的公文,千万要小心了。”

    梁、郭、李三人面色阴沉,有个关系不好的人在这个位子上,确实挺恶心的。

    潘季驯笑呵呵的看看同僚们,没有说话。反正他和贾琏没啥仇,他是真的不担心。

    最痛苦的是郭衍,本来与贾琏关系还算凑合,当了阁老后飘了,给贾琏使绊子,得罪的不轻。

    别说国家大事不是儿戏的话,大朝会上官员打架的事情又不新鲜。别管多大的官,首先是个人。

    是个人急眼都会翻脸动手!明着阴你不行,还不能暗中搞破坏?

    “要相信陛下看人的眼光嘛!”孔照说了一句绝对正确却毫无意义的话。

    梁道远双眼无神的看天花板,吏部任用官员的文书,四品以上需陛下用印方可生效,年初一份名单正在整理,准备明天交上去的。

    这份名单看上去是一点都没问题的,但梁道远心里有数,宁波知府三年政绩卓越,拔擢一级的原因。老家那边来信说的很清楚,这位知府就差把梁家人供起来当祖宗了。家里的良田翻一倍都不止,海船也多了十条,执照怎么办下来的?

    所以呢,梁道远是真的担心,贾琏看到吏部上交的人事任命报告的公文,会不会拿放大镜找问题。

    原则上贾琏是要上表谢恩的,但皇帝就给了一枚官印,也没份公文,还是别上表了,直接面君口头谢恩好了。

    都不用掏金牌,贾琏面君非常的顺利,报个名字就有内侍来领他进去。

    小内侍还很热情的解释:“大伴有交代,贾大人可持领班中书舍人的官员进宫,不必等待。”

    贾琏听着面无表情,心里微微叹息,真的是给创造了为皇帝当牛做马一切条件。

    这个领班操作好了,其实也不会太勤苦,就是宫里宫外的跑,有点麻烦。

    贾琏心里想,承辉帝明明是个劳模,为何最近开始搞秘书办了?

    进了乾清宫,御书房外一排四张办工作,四个新上任的中书舍人正在处理奏折,内侍让贾琏等书房门口,入内汇报。

    四位中书舍人的年龄都在三十五以上,四十五以下,看见贾琏都没起身,拱手致意后,继续处理奏折。

    贾琏扫了一眼就近的桌子上,发现全是各路御史的奏折。顿时心里明了,难怪皇帝觉得工作量太大了。

    这能不大么?御史的奏折可以直接走通政司的渠道到御前,原则上只要是御史弹劾,皇帝都要亲自处理。

    偏偏承辉帝给自己打造了一个人设,愿意纳谏。

    如此一来,各路御史自然是要好好表现的,芝麻大的小事也要弹劾一下的,理由很强大,在皇帝面前刷名字。

    开始几年承辉帝还很耐心的处理各路奏折,去年事情多弹劾奏折量太大了,根本处理不过来,累死皇帝都看不完的那种。

    听说通政司有一阵拿麻袋装过滤掉的弹劾奏折,那时候李亨还在通政司,贾琏没少为他担心,被人弹劾堵塞言路。

    嗯,大周也是有言论-自-由的,做官的随便说,草民乖乖的听着并照办。

    大家看看,想不想灯塔的精英们的行为作风?

    是不是【我可以随便说,你最好闭嘴听着】的套路?当然你也不闭嘴,那就物理让你闭嘴(抓人、出意外)。

    想到自己也是可以言=论自=由的人了,贾琏感慨万千。同样的自-由,同样的有的人不能说。

    没等贾琏感慨太久,裘世安出来了,冲诸位中书舍人道:“各位大人稍稍停一下!”

    四位中书舍人停下手里的笔,起身见礼。    

    裘世安对众人道:“贾大人曾任临时中书舍人,深的圣人之心,陛下重设中书舍人一职之来由也。今天开始,贾大人领班中书舍人,如有难解之事,可先交贾大人处置。”

    众人应诺,脸上倒是没看出任何的不服气。

    裘世安也没管他们心里怎么想的,招呼贾琏一道入内。

    御书房内,温太医正在收拾药箱,同时进行医嘱。

    “陛下身体并无大碍,不适皆因劳累过度。今后不可操劳过甚,每日伏案最多三个时辰,晚间不要再处理朝政了。”

    承辉帝没说话,示意裘世安送走太医,回头对贾琏抱怨:“近日精神不振,睡眠也不好。裘世安着急上火的非要请太医,太医来了也不开药,就是嘱咐多休息,少案牍。皇后也被惊动了,非要朕增设中书舍人,思来想去,最合朕意的卿家只有贾卿。奈何贾卿身兼多要职,新人朕难以放心,只能辛苦贾卿为朕把把关。”

    贾琏听懂了,承辉帝的身体没大问题,但人过了四十岁,各种问题都会冒出来。坐久了腰酸背疼,精神恍惚属于常有的事情。

    加之后宫各种等待浇灌的花朵,日夜操劳,精神能好才怪呢。

    后宫的事情贾琏一个字都不敢提的,所以见承辉帝起身走动,同时以手按腰,暗道这亏的有点厉害,眼窝深陷啊。

    “陛下还是要注意身体,朝政是处理不完的。”贾琏只能说废话,不能评论朝政。

    做皇帝不外三大权利,人事权、兵权、财权,最多再加一个舆论权。

    四大权利,交出去任何一个,皇帝都会不安心的。别看现在皇帝觉得累,真的放权了又会担心有人架空皇权了。

    承辉帝点点头表示收到了贾琏的关心,继续边走边说:“增设中书舍人后,贾卿辛苦一点,盯着四位翰林出身的舍人别出乱子。”

    贾琏还是很了解承辉帝的,赶紧点头:“微臣明白!”表示接到了信号,并正确处理了。

    承辉帝又道:“领班中书舍人级别不变,具体人事贾卿可自决。”

    贾琏听了心头微微一震,皇帝还是很大方的给了人事权,那就好办了,不怕这四个中书舍人不服气。

    不过皇帝没有明着说,无非还是想看看自己的能力如何,能不能驾驭下面中书舍人。

    论级别,中书舍人为从五品,贾琏是正四品,只是年龄吃亏,人家未必服气。

    贾琏告辞出来,见过四位同僚,这时候边上没人,四人看着贾琏的眼神也没那么客气。

    “各位都是翰林出身,如何处理文字贾某教不了。陛下信任,以贾某为领班,有些话希望各位能听进去。”

    贾琏没摆上司的架子,也不搞说教的一套,四位新舍人的心里要舒服多了。

    “请贾大人赐教!”四人商量好似的,整齐的拱手说话。

    贾琏心头微微冷笑,你们事先商量好的吧?那又如何呢?手握人事权,决定你们的去留,怎么跟我斗?

    “首先,原则上弹劾奏折一律送君前,通政司遵循此原则照办,至各位手里,涉及三品以上者,【是否有实证】为批阅原则,必须标明。四品以下者,转督察院核实处置。其次,内阁送来的文书,阅后便签提纲挈领,方便陛下审阅。切记所有文书,实事求是,不可误导。军国大事,一律优先处置。此三条乃经验之谈,望各位共勉。最后,奉劝各位一句:事君以诚!”

    别看大家心里未必服气,贾琏真交代了干货,各位都是心里默默的背诵,一点都不敢忽视。

    见众人平静的不说话,等待后续的安排时,贾琏知道刚才说的话起效果了。

    这几位年龄都不小了,能成为中书舍人,真的是要谢谢贾琏这个始作俑者。本朝太祖是废了中书舍人一职的,太上皇虽然不勤快,但他放权内阁,也没那么多政务需要处理。承辉帝要是学太上皇,也不会这么累的。可惜,皇帝要搞集权,只能辛苦一点咯。

    当然了,承辉帝有一点好,处理问题非常明确,不会像嘉靖那样,说话跟猜谜一样,因此来维护皇权的神秘性。

    事实上作为上司,除非有不可明说的事情,最好是把事情讲清楚,免得下面错误理解办错事情,届时损失更大。

    当然了,是人都有不好意思明说的话,所以偶尔让下属猜谜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早期的承辉帝也会偶尔让内阁猜谜,现在大权在握了,就不太搞这套了。基本都是直接说,要怎样,无非是借谁的口说而已。

    “多谢贾大人赐教!”四人再次异口同声,只是没之前那么整齐了。

    贾琏最后交代一句:“贾某在外还有兼职,本月每日来此一个时辰,满一个月后,五日一来。贾某不喜欢兜圈子,有话都是当面说清楚,也希望各位能了解贾某的行事风格。今后,大错一次,警告,大错两次,再警告,大错三次,写辞呈贾某转陛下批准。”

    贾琏说的是大错,等于说小问题不计较,原则性的错误才处置。

    说完贾琏就走了,留下四人面面相觑,大家都是听清楚的,所谓的大错,标准没明确。

    也就是说,是不是大错,贾琏作为领班大人可以灵活掌握的。

    这就很恶心了!

    今后大家处理公文时,都得提心吊胆的,免得被贾琏抓了错处。

    年龄最大的刘舍人沉吟一番后,告诫各位;“诸位,今后有不决之事,可去问问贾大人嘛。”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刚才的话要如此理解,才能算正确的领会。

    出了宫的贾琏心情不错,优先掌握信息的渠道,有时候关系到生死。

    (本章完)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00706/2837231.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