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1章 魂穿大明

第1章 魂穿大明


洪武十五年,应天府,南京城。

  在刚过正月的时节里,虽然寒风陡峭,天地间充斥着寒冷的气息,但街道上还是残留着些许年节热闹的痕迹。

  路上还有三三两两的行人紧了紧身上的皮袄,匆匆的向家走去。

  本应风平浪静的南京城内,大街小巷充满了数不清的官差,让人察觉到有些不平常的意味,特别是明晃晃的飞鱼服配着精致的绣春刀,泛着不容侵犯的寒光。

  锦衣卫,一个让百官与百姓都闻之色变的组织,虽然大部分普通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和锦衣卫产生交集,但是他们也知道只要是锦衣卫出现的地方,往往有大事发生。

  此刻紫禁城东宫的偏殿内,一名孩童面如金纸,呼吸孱弱,静静地躺在床上。

  一旁一位典雅端庄的少妇,眼圈红红的不停的抽泣,双手紧紧的握着拳头,连鲜血浸湿了手帕都没注意到。

  在殿内昏暗的灯光照耀下,少妇惨白的脸上有了一些暗黄的色彩。

  不知过了多久,病榻上的孩童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双目无神的环顾着四周。

  看到孩子睁开了眼睛,少妇不由得大喜,紧紧的攥住了孩子的手,急切的问道:“英儿?你醒了?感觉怎么样?太医呢?太医!”

  一旁的伺候的下人原本都在低声的抽泣,听到妇人的呼喊,匆忙向外殿跑去,刚诊完脉的太医们此刻还在殿外候着,焦急的踱步。

  里面躺着的那位身份极其贵重,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恐怕自己等人的小命也保不住了。

  正在心急如焚之际,传来消息,说是里面那位醒了!太医们顿时大喜,为首的太医面容有些愁苦,心道天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但还是一路小跑跟在奴婢身后。

  黄初躺在床上,内心充满了茫然,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在远洋执行护航任务吗?

  这个女人是谁?自己是在哪里?

  蓦然,脑海中一股陌生的记忆突然涌现,与之前自己的记忆慢慢融合。

  “原来穿越真的存在......”黄初内心苦笑一声。

  自己本来是一名华夏海军特战队的战士,在太平洋执行护航任务时,收到了华夏渔船的求救信号。

  在赶到后与海盗发生了激烈的对抗,成功解救人质之后,海面突然惊涛骇浪。

  海底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将黄初吸了进去,随后便失去了意识,再睁开眼睛就到了这里。

  这里是洪武十五年的大明!

  自己成了明朝开国皇帝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嫡孙,太子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

  眼前这位梨花带雨,我见犹怜的女人就是自己的生母,太子妃常氏。

  常氏看到朱雄英虽然睁开了眼睛,但是双目依然无神,自己怎么喊他也没有回应,只能干着急的看着。

  眼泪不住的往下流,嘴里不停的呢喃道:“儿啊,你可别吓娘啊。你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娘也不活了!”

  不一会,在外面等候的太医们就匆忙赶了进来,为首太医把了一下朱雄英有力的脉搏,又看了一下逐渐红润的脸庞,内心不由得暗暗称奇。

  皇孙殿下的身体本就一直羸弱,此次受惊从马背上跌落,受到了猛烈的撞击,已经到了药石无医的地步,怎么眨眼之间竟然中气十足,似没事人了一般?

  黄初虽然对朱雄英的记忆还没有完全融合,但是身为军人的警惕性还是让他瞬间反应了过来,记得眼前的太医姓胡,忙开口道:“胡太医,我的身体已经没有大碍了吧?”

  胡太医虽然还有些疑惑,但是这毕竟是好事,自己也没必要多嘴,如果皇孙殿下真的有个三长两短,怕是自己的小命也会跟着玩完。

  忙向常氏禀报:“启禀太子妃,皇孙殿下经过刚才的休养,已经无大碍了。”

  常氏闻言脸色变了又变,还是忍不住怒喝道:“什么叫无碍了!你看英儿双目无神,好似都认不得我了,这叫无碍?”

  这时黄初也适时的冲着常氏低声道:“娘,我真的没事了,不要为难他们了。”

  胡医听后感激的看了一下朱雄英,忙附和道:“是的,娘娘,皇孙殿下的脉络充实有力,已无大碍,只需每日按时调理即可。”

  看着朱雄英恢复了正常,常氏提着的心也终于缓缓落下,紧紧的抱住朱雄英,默默流泪,怎么也不肯松手。

  可能是因为受到朱雄英记忆的影响,黄初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常氏的舐犊情深,轻轻的拍打着常氏的后背。

  低声宽慰道:“娘,我真的没事了,不要再哭了。”

  在两人母子情深之时,两道急促的脚步冲进了内殿。

  “英儿......”

  “大孙儿.....”

  一位中等身材,仪表堂堂的中年男率先冲了进来,额头上还有没擦干净的汗珠,一身威严的金龙蟒袍彰显了男人的身份。

  来人正是朱雄英的父亲,大明的太子朱标。

  朱标的身后,还有一位身着破损紫黑龙袍,头戴紫金皇冠的老者,鞋都跑丢了一只,看到朱雄英没有大碍后,也跟着长舒了一口气。

  老人的面容虽然有些枯槁,但是仍然布满了威严,正是大明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前世的自己父母早亡,从小在福利院长大,一路自己勤工俭学,考进了国防科技大学,品学兼优,最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可以说是吃尽了世间最酸的苦楚,见识了人与人之间最冰冷的嘴脸,但却从来没感触过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看着大明最有权势的两个男人为了自己急匆匆赶来,气喘吁吁的样子,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在自己的眼眶中打转,开口应道:“爹,皇爷爷,英儿没事,让你们担心了。”

  朱元璋上前,从常氏手中接过朱雄英,紧紧地抱着,嘴里念叨着:“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正在一片和谐间,朱元璋看到一旁跪地伺候的太医,上去就是一脚,怒喝道:“咱大孙儿明明好好的,你这遭瘟的太医,咋胡咧咧说咱孙儿不行了?”

  “这....”胡太医不敢反驳,只能咬牙道:“皇孙殿下洪福齐天,是微臣糊涂了....”

  似乎不解气,朱元璋又怒喝道:“来人....”

  “皇爷爷,孙儿没事都是太医们救治及时,您可不可以不要惩罚他们啊。”明太祖是什么样的人,黄初从史书上也是有所了解的,怕是一个处理不好这些太医都得没命,忙开口为太医求情。

  朱标赞许的看了朱雄英一眼,也在一旁调解道:“是啊,父皇,看在他们尽心救治的份上就饶了他们这次吧。”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还是有些不解气的呵斥道:“太子和皇孙为你们求情,咱就饶你们一次,每个人罚处三个月的俸禄,好好伺候咱大孙儿吧。”

  太医们老泪纵横,不住的叩头谢恩:“臣叩谢天恩,多谢太子殿下,多谢皇孙殿下。”

  没有继续理会太医,朱元璋继续说道:“蒋瓛,查一下,咱大孙儿怎么会从马上跌落,今天伺候皇孙骑马的奴才们,全部处死!”

  朱元璋身后,一名隐藏在黑暗中,毫不起眼,身穿黑色飞鱼服的中年汉子,领命而去。

  蒋瓛?锦衣卫的指挥使?

  黄初脑子里迅速想起历史上明朝赫赫有名的锦衣卫!

  这是天子手中对百官最有震慑的力量,先斩后奏,皇权特许,文武百官谈之色变!

  太子朱标似乎有些不忍奴才们受牵连,全部处死实在是有些残忍,但是踟蹰了一会,也没有开口说话。

  黄初的眼中也闪过一丝寒光,内心呢喃道:“紫禁城的御马场,都是千挑万选的良马,在送进宫前,都经过了无数次的训练,怎么会突然失控?怕是有人有意为之啊。”

  既然身边伺候的人已经信不过,那换一批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黄初虽然心善,但并不迂腐,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成了朱雄英,那自然也该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然岂不是白来这世上走一遭。

  我煌煌华夏,大好江山,先经建奴夺取江山,又经八国联军侵华之辱,如今我既然重生于此,绝不让历史重演!

  “好了,让咱大孙儿好好休息,咱先走了。”

  古来圣贤之君,素来国政缠身,如果不是担心自己的孙儿,他断断不会抛下满朝的大臣跑出来,这边看到孙子没事,自然也就回太极宫了。

  片刻之后,除了常氏和朱标,就只剩下几个伺候的下人。

  在哄睡朱雄英后,常氏对着朱标严肃的问道:“殿下?您觉得今天的事情是意外吗?”

  朱标默然,有些无奈的开口道:“孤知道你的意思,你还是怀疑吕氏,但是她素来为人公瑾,并无任何不妥....”

  常氏显然对朱标的回答很不满意,直接打断了朱标的的话,冷笑道:“呵呵,在殿下眼里,她一直都是知冷知热,不像臣妾,出身军旅之家,粗鄙不堪。”

  朱标看着熟睡的朱雄英,又环顾了一下装作听不到的下人,低声道:“太子妃,你是东宫正妃,注意言辞,没有证据的事情,你让孤怎么做?”

  并没有继续看朱标,常氏轻轻的擦拭朱雄英的额头,面无表情的说道:“臣妾一直如此,不懂体恤殿下,您还有许多军国大事没有处理,且去忙吧,我们母子还能照顾好自己。”

  朱标有些语塞,想说些什么又欲言又止,只能留下一声叹息,转身离去。

  黄初虽然看似睡着了,但实际上一直听着,看来自己的爹娘也不像历史上说的那么和睦.....

  到底是谁要害自己呢?

  太子的侧妃吕氏?她的膝下可是有自己的儿子,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建文皇帝,被他四叔从北平一路横推到南京,自己独身仓惶出逃,纵观整个历史,也就这独一份啊。

  况且自己之前表现一直平庸,远没有朱允炆那般聪慧受朱标的宠爱,一旦自己死了,受益最大的自然是她们母子,但是一旦自己在宫里出事,嫌疑最大的同样是他们,吕氏能够以侧妃之身在东宫多年荣宠不减,怎么看也是一个心机深沉之人,怎么会行如此明显之事?

  还有他的那些好叔叔们,可没有一个是易与之辈,特别是北平那位。

  朱雄英刚刚穿越过来,身体还比较孱弱,在思绪翻转间,很快就沉沉的睡去。

  夜里,华灯初上。

  在紫禁城深处,太极宫内,朱元璋正目不转睛的盯着手里的密折。

  昏暗的烛光映在老人紧锁的眉头上,突显出一丝杀气:“呵,又是死无对证,到底是谁要害咱大孙儿?”

  蒋瓛在烛光照不见的阴暗处,低声回道:“在殿下出事的第一时间,锦衣卫就封锁了全城,什么都没搜到,所以臣不敢妄言。”

  思虑许久,朱元璋叹了口气,他知道会谋害自己孙儿的大概率也是自己的家人,就算是再不想走到这一步,也不得不有一个决断

  “传旨,皇孙朱雄英,册封吴王,设亲军,及岁时补册封大礼。”

  闻言一愣,蒋瓛有些迟疑,低声问道:“皇上,册封亲王大典一般是十四岁啊,皇孙殿下今年才八岁,这是不是急了一点?”

  摇曳的烛火将朱元璋的影子拉的很长,朱元璋落寞道:“有些事,早早的定下来,也断了其他人不该有的念想。”

  吴王,是朱元璋没有登基之前的封号,自有深意。

  蒋瓛作为朱元璋最信任的人,很多东西他看的很明白,这次皇孙遇险,皇帝可绝不像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平静......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06076/2837587.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