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穿越成宋徽宗公主 > 102.第六章 磨刀霍霍

102.第六章 磨刀霍霍


玉皇观原本不是神霄宫的地盘。

  它是神宗时建的,  体量也不大,毕竟神宗信佛道也没信得像当今官家一样疯,宗教人士就拿不到那么高的预算,  大体上是一座清幽而朴素的道观。

  而今帝姬来了,但也并没有给前殿和大殿搞什么花团锦簇的玩意儿,黄袍加身这种后世经常为各路神佛搞的仪式,在赵鹿鸣这不存在。

  笑死,  她光是[cao]心灵应军的吃喝拉撒已经用尽洪荒之力了,  每一个铜板花出去都得有来有回,哪有功夫搞这个。

  但她也不担心有人批评她怠慢了她那被上了尊号的玉皇爷爷。

  毕竟她已经带来了给玉皇爷爷最重要的贡品——德音族姬。

  那位太原知府到了道观门[kou],有人听完通报就迎他进去,  但没立刻放他见帝姬,而是请他在前殿稍等等,  同族姬大眼瞪小眼一会儿。等到帝姬吃完果子,  点一点头,  再将他带进去。

  山东大汉,国字脸,而且看起来皮肤有些黑,  还有点瘦,  这就不太符合我大宋文官珠圆玉润白面微须的标准,四十多岁,但五官是很端正的,一点也不拉胯,因此总体来说还是很有风度。

  这就能解释那个关于张孝纯的八卦,  据说这人出身贫寒,但年少有为嘛,被一位姓吉的老乡看重,  不仅资助他,还将女儿嫁他,而且还跟富弼嫁女似的,夫人病逝,就再接再厉地嫁一位自家女儿进去,一直到好女婿扶摇直上,当了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还是对老丈人一家子不离不弃。

  按照当时的道德观评判,至少是个厚道老实的人。

  见帝姬也是很老实,帝姬在上首打量他半天,这位知府的头是抬着的,但目光始终往下放,从讲起第一句客气话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开始,到途中感谢帝姬的灵应军救百姓于危难之中,再到称赞帝姬的纯孝,称赞官家的修道,修道好,修道妙,修道修得大宋百姓呱呱叫,总之就是四平八稳,一点也看不出心里在想啥。

  帝姬看看他,再看看这几个代表谭稹来的小内侍,以及仍旧在外面走来走去,搬运礼物的仆役。

  “谭帅忠勤为国,皆在爹爹,在诸位相公心中,何必如此劳谦?”

  小内侍非常得意,但又不能挺挺胸,“谭帅说,仙童为大□□福祉,与德音族姬千里至此,不辞劳苦,我辈世中俗人,所谋者不过百年,奉上这些俗物,岂足供奉神前?还望帝姬不嫌弃,这便是奴婢们的一份心了。”

  上首处的帝姬看看小内侍,再看看坐在一边依旧垂着眼皮的知府,笑眯眯地侧过头,向尽忠点一点头。

  小内侍们被请下去了,跟尽忠联络一下感情,讲一些只有宦官们才会听的话,当然不能在马厩里讲,也不能一边吃麦饭喝菜汤讲,宦官们有本事将自己的生活收拾得舒舒服服的。

  这间收拾得干净明亮的屋子里,目前就剩下了张孝纯和帝姬,以及帝姬身后那一群从灵应宫带出来的宫女。

  帝姬盯着这个中年文官看。

  很显然对方有点迷茫,在认真思考他为什么不能同宦官们一起出去——哪怕帝姬寻宦官有话说,放他先走都比给他留下来要对劲些吧?他俩有啥话说啊?这十四五岁的小姑娘看他干啥啊?他家里确实有俩犬子没结婚,可也配不上她啊。

  有点尴尬,但闻闻茶水的气味还很香,这位知府虽然迷茫,但并不慌,他想了想,大大方方地直接开[kou]问:“帝姬驾临晋城,可有用臣之处?”

  “有。”她答得很快。

  张孝纯就更迷茫了,将手里的茶杯放下,“请帝姬明示。”

  帝姬盯着他,等了一会儿,发现这个谨慎的中年人就是不会喝茶,还有点遗憾。

  “我是为翁翁而来,”她说,“翁翁给我托梦了。”

  任谁听到,都觉得这很可能是个“这故事说来话长”的开头,而且还是一个充满神棍意味的故事开头,那么谨慎的中年人又一次拿起茶杯,就没什么问题。

  “翁翁说……”

  谨慎的中年人喝了一[kou]茶。

  “金人要打过来了,”她说,“直奔太原。”

  谨慎的太原知府一[kou]热茶就喷地上了,非礼勿视也被他丢到了脑后,满眼惊诧,甚至是惊恐地看着她,眼睛里几乎要跳出大字:你这个小姑娘怎么这样的啊?!

  帝姬的形象已经诡异得无以复加,而且是不断破碎再重塑——而张孝纯本人并不是个天真憨直,不谙世事的。

  他觉得,帝姬和灵应军都实在是太古怪了。

  ……比如说他来时看到的那一切。

  ……那时他对帝姬的印象还是颇有转变的。

  河东路的道士分两种:

  一种是普通道士,要么不入世,入世就是给人做做道场,换一碗饭吃;

  另一种是神霄派道士,人家既不出世,也不会轻易给哪个土财主做道场,人家都是和权贵们结[jiao]来往,并且恨不得圈地跑马给太行山都圈进道观里去当“荒山”;

  而今张孝纯的辖区来了第三种道士,还是白鹿灵应宫这座顶级神霄宫的道士,不下馆子也不抢瓜农的西瓜吃,而是穿个短褂帮忙修补危墙,给老百姓看病,甚至见到有房倒屋塌的,上去帮忙刨人再挖坑埋人一条龙。

  那天不仅这位知府出乎意料,而且附件们也很出乎意料,内侍们长在汴京,与道观常有来往,几时见过这样的道士?但他们就迅速找到了一个理由:

  “且细想想,寻常道童原就是穷苦人家养不得孩子,为了一[kou]饭送进去的,平[ri]里挑水劈柴什么粗笨活不做呢?打得骂得,帝姬要他们出来干活,他们长了几颗脑袋敢忤逆仙长呢?”

  “莫说他们,就是咱们初进宫时,替师傅们倒夜壶、刷夜壶的事也都做过,一个没刷干净,略有些许气味,那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打哪!”

  张孝纯听了就不言语,走过去细细打量那些在城门处出来进去的道人,城门处也有些民夫在干活,一边干还一边嘀嘀咕咕。

  “看他们也算是修仙的,”有人说,“却也这样苦累。”

  “你当他们苦累,他们可不算!”

  如何就不算了?于是这几个民夫中有一个特别能吃瓜,不仅能吃瓜,还有好运道的就啧啧嘴,细细讲起:

  小道士们吃得好!

  这就是极了不得的一件事。

  都说京城里的贵人每天吃得像天上的神仙一样好,瓜果点心山珍海味流水似的,可在山西这地方,寻常人家每[ri]只有麦饭、野菜、盐豆子罢了,若有一块嫩嫩的豆腐,点一点酱就比得过珍馐美味——可别说这个了,寻常人家能吃饱饭就不错啦!

  百姓平[ri]里是吃苦的,可军中也是如此,那些寻常的军汉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平[ri]演练时饿着肚子喝一碗水上床睡觉,打仗时能敞开了吃麦饭,再来一勺带[rou]味儿,带油星的汤就算好样的,再要是给酒给[rou],这就是要大家献身报国了!你都吃了酒[rou],你怎么还不知足,还想活下去吗!

  灵应军这边开饭,一派道士坐在城墙下吃,城墙上的民夫就抻脖子去瞅。

  瞅他们吃得其实也不算什么好东西,除了每人一大碗麦饭,两根萝卜干,再有就是一碗菜汤罢了——可那菜汤里加了不少油盐,他们嗅得真切!

  虽也没有荤腥,管饭却还买了些[ji]蛋回来,敲完了往里一扔,这一碗菜汤上飘着蛋花,那就香煞人了!连汤里的[ji]蛋皮都看不见了,足可以一[kou]气喝上它一大碗!

  什么人还要吃[ji]蛋汤的,造孽!

  那个特别能吃瓜的民夫没忍住,凑过去搭话,还被一个小道士分了两勺汤回来,拌在民夫那没有半点荤腥的,嚼起来稗子砂砾一起咯咯作响的麦饭里。

  “不要紧,”小道士见他还要道谢,连忙制止,“我们晚上还有更好的!”

  “还有更好的!”一群民夫就惊呼。

  “岂止!”那个咂咂嘴,回忆蛋花汤的民夫就说道,“他们每[ri]还能领个几百钱呢!”

  这一群民夫就更羡慕了。

  他们不是被雇来干活的,是临时被拉来出劳役的,伙食自备,工钱也要看服过劳役后,官府老爷的慈悲——也别说上面的规矩怎么样,上面规矩我大宋还善养士卒呢,那一个个士兵还不是被喝兵血喝到面黄肌瘦,人人都这么过的!

  “到底是神霄宫的仙长啊,哪怕是脱了道袍同咱们一起做活,人家也是尊贵着呢!”

  他们最后只能这样感慨一句。

  张孝纯听完了,不吱声,回到眼巴巴等他的附件们那里,大家一起继续上路,留他在心里勾勒帝姬的形象:

  善良纯孝、宽柔待下,应该还非常聪慧,总之是官家的好女儿,不仅堪为贵女表率,而且是可以上表夸一夸的程度。毕竟寻常富贵人家的女儿要是不骄纵,不打骂身边的人就已经称得上是美德,而这位帝姬竟然对她平[ri]里见不到的这些粗使道人,或者也可以说是灵应军士兵,这般厚待。

  毕竟来了三五千人,哪怕就按照五个人吃一个[ji]蛋来算,他们一顿饭也得吃下几百个[ji]蛋去,这一笔钱放在负责采买伙食的小官吏手里,岂有不贪墨的呢?

  [ji]蛋是可以贪下的,麦饭也可以减量,于是士兵们就渐渐瘦弱;衣衫是可以贪下的,譬如一年发两身衣服,但一身也那么凑合过了,只是衣衫褴褛些;演练自然可以演练,但如果令士兵去干活种地,那又可省下一笔银钱;至于士兵阵亡了,人都死了,还发那些钱给家属,岂不是造孽么?

  朝廷给各路军队的钱是足额给的,要兵[jing]粮足,可从上到下的监军、安抚使、指挥使、虞侯,似乎每个人的俸禄都不够花。

  于是好人家子弟渐渐都不愿当兵了,来当兵的除了实在活不下去的人之外,就是各路发配来的罪犯,再然后除却京城里那些漂漂亮亮的禁军外,似乎每个士兵都成了“贼配军”。

  帝姬这里的钱可能是够花的,可是那么些比她年长,比她更有威望的将军都在苛待自己麾下的士兵,怎么她就能这样善待自己的士兵呢?

  张孝纯心里对帝姬的形象就悄悄反转了,很欣赏,很赞同。

  现在随着一[kou]茶喷出来,反转又反转了。

  “帝姬可是在路上听了些风言风语?”他笑道,“若当真如此,臣以项上人头作保,帝姬大可不必忧虑。”

  他只能奔着这个方向想,帝姬原是过来给玉皇上帝上尊号的,听说这里不安全,害怕了。

  “张相公是保我无忧虑,还是保太原无忧虑呢?”

  这话有点麻烦,而且透出的另一种意思让张孝纯不得不多想:帝姬到底是无心还是有心?有心的话是她自己有心还是别人替她有心?

  他不能保证金兵不南下,但他可以保证些别的。

  “河东路天险重重,关隘无数,重兵把守,”他说,“可保太原不失。”

  他这话说得很谨慎,且得体,说完之后就垂着眼帘等了一等。

  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响起。

  张孝纯一抬头,整个人就差点厥过去。

  两个宫女展开了一卷河东路的大地图,而那个可怕的小姑娘已经站起身走到地图旁边。

  “张相公知太原府,若愿效墨子,我为公输般,可推演游戏一局否?”

  他盯着这张地图,整个人是错愕的。

  “这地图是从何……”

  “前番我遣人至平遥清虚观送经文时,正逢金夏联手伐宋,随行内侍就取了一份回来与我看。”

  这话槽点甚多,但张孝纯已经完全明白:她来此非为了什么劳民伤财的罗天大醮,而是为了宋金之战。

  “帝姬既有吩咐,”他躬身行了一礼,“臣当遵从。”

  帝姬扮演的是完颜粘罕,而且是一个很不讲道理的完颜粘罕。

  不讲道理之处就在于,这个粘罕从雁门关外打进来,她竟然是一路接近畅通无阻的!

  于是墨子和公输般的战争迅速变成了一个蛮横小女孩大杀四方的幼稚游戏。

  “代州有雁门天险,有李嗣本领兵,帝姬纵有千军……”

  “降了。”她的手指毫不犹豫地往前走了一步。

  张孝纯就忍了忍。

  金兵穿过雁门,一路来到忻州。

  “忻州地形[bi]仄,古人云翼蔽晋阳,控带云、朔,左卫勾注之塞,南扼石岭之关,”张孝纯说,“知州贺权……”

  “降了。”她的手指毫不犹豫,又往前走了一步。

  张孝纯就快崩溃了,不知道这熊孩子明不明白自己在讲些什么虎狼之语。

  但不要紧,这盘军棋游戏再不讲理,现在金兵进入了太原府,那她总不能说他这个太原知府也要降金人吧?

  太原之所以难攻,一大原因是它周围到处都是天险,出太原城往北不足百里,那就是石岭关啊!

  那是个什么关?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关,他只要派一将,领[jing]兵前往驻守,石岭关不失,金兵就算想学邓艾,他张孝纯可不是刘禅!

  憋死那群女真人!

  “帝姬且看,”他矜持地指了指石岭关,“此处不能再失了吧?”

  帝姬也装模作样看了一眼,“不知张相公[yu]用何人守此关?”

  这位太原知府严肃起来,认真想了半天,“而今河东路,以义胜军兵最[jing],械最良,统制耿守忠,其人……”

  而今河东路,还剩了八千义胜军。

  不是没死完,是没跑完,与雁门关外姓了金的义胜军隔山相对。

  帝姬突然“噗嗤”一声乐出来,乐得这位文臣不讲了,甚至眼含恼怒地直视着她。

  “帝姬如此轻视我河东将士,”他冷声道,“不知是何道理?”

  帝姬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她冷冷地看着眼前这位天真的文臣。

  “张相公,我奉朝廷之命,来此建坛,上玉皇尊号,行罗天大醮,若我请这位统制来观礼,”她说,“不失礼吧?”

  话题转得很快,快到张孝纯还没摸清楚她这话的意思,但她下一句就拉开了燕国地图,令人怵然而惊。

  “他这人是[jian]是忠,只要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隔山相望处,有人也在谈论这一件事。

  那位原督云中府军事的安抚使李嗣本,如今来守代州了——没办法,云中府又回到金人手里了,他没得督了。

  这样一想,金人是他官路上的仇敌呀!做什么不起同仇敌忾的心,跟将士们一起抗金呢?

  但李嗣本毕竟是个考虑周详的人,若金人是普通百姓,手无寸铁,他抗也就抗了,偏偏是虎狼之师,驻扎在雁门关外,盔明甲亮的,好不骇人呀!

  那他抗金的心就弱了,对金人的仇恨也就没那么大了。

  等到金人的使者过来拜访他,满面笑容地奉上几个箱子,他心里仅剩的一点怨气就烟消云散了。

  那都是从辽国皇宫运来的珍宝和绸缎,这群女真人,自己还穿着褐[se]的布衣,竟然舍得将这样柔滑美丽的布匹送给他!女真人能有什么坏心眼呢!他不信!

  李嗣本就布下了酒席,款待这几位尊贵的女真客人,一面吃喝,一面诉诉自己的苦。

  唉,唉,他待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连帝姬主持的罗天大醮也不能去参加,那他就不能写漂亮文章送去京城,也就不能让官家想起这里还有一位对他最忠心的臣子了呀……

  几个女真人互相看一眼,在酒桌旁窃窃私语了几句,其中就有一个青年微笑起来。

  “我们女真人是信神佛的,”他说,“而今既然与大宋为兄弟之邦,那位公主主持祭礼,供奉神明,我们怎么能不带着礼物去参加,献上我们的敬意呢?”,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06384/2837486.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