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番外·扶贫
推荐阅读:重生NPC:我真不是主角啊! 多子多福:绝嗣男主化身宠妻狂魔 快穿:财迷遇上散财童子! 星痕之门 半岭松风半山月 都市最强神医赘婿 重回灾变三百天从可控核聚变开始 宫廷双姝:权谋与情丝 都市之巅峰小神医 物理法师,不服solo
退休以后的常自力等人每天无所事事,看着家里的老伴们搞事业都搞得风生水起,一个个心里羡慕嫉妒。
他们都是在1986年前后退休的,这样无聊到爆炸的生活过了五六年。
1992年,跟着媳妇回老家工作的杨培林风尘仆仆的回来了。这家伙今年36岁,又黑又瘦,两年不见,脸上还多了几条褶子,看起来就跟在干泥沙里打了个滚似的。
最开始见到他这个黑瘦形象的时候,大家还有点震惊,看多了,就习惯了。
后来听说,他刚见到他媳妇的时候,那姑娘差不多就是这么个形象,大家顿时感慨俩人是真爱。而且十分庆幸他们是在那姑娘大学毕业的时候才见到她的。那时候,她已经在京城待了几年,形象就是个普通姑娘的形象,虽然不是很漂亮,但挺白净的,而且性格沉稳踏实,他们十分满意。要是一开始见到的是这个形象,他们心里可能多少得犯点嘀咕。
叶美娴一看见他,就问道:“怎么又是你一个人回来的,英子呢?”
“忙工作呢,那边一天也离不开人。”
叶美娴说:“偶尔也得给自己放个假,休息一下,这人啊,就跟弓弦似的,绷得太紧容易断,你得劝着她稍微放松放松。”
杨培林说道:“妈,您不知道那边的情况,根本就没法放松。”
杨光霁说:“那你也别回来了,在那边陪着她吧。”
儿媳妇懂事,就算再忙,自己回不来,也让儿子隔一两年回来一趟。但是讲真话,他们这辈人更看重的是工作,忙起来顾不上家是情有可原的。
再说了,他们身边也不缺孩子,不缺陪伴。隔段时间打个电话,知道老三还好好的就行了。
叶美娴也说道:“实在太忙就别回来了,你在那边,还能帮她分担一下。你看你常伯伯,自从当了兵,也是好多年回不去。他离休以后回老家住了一阵子,正好赶上陪了父母最后一程,给他们送终。结局也算圆满。”
杨光霁:“我和你妈身体都挺好,我估摸着也能熬到你退休回来陪我们最后一程。”
杨培林突然大哭起来,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叶美娴说:“出什么事了?你快说啊!”
杨培林哭的哽咽不止,最后擦干眼泪,说道:“没事,就是那边的工作太难做了。我觉得根本看不到希望。”
他媳妇寇小英的老家,贫穷到超乎想象,哪怕他以前下过乡,自诩对农村有了解,见到那边的情况,也被震撼到了。
家家户户住的泥屋看着都跟要塌了似的,干旱缺水,放眼望去看不到一点绿色,一年到头都在劳作,但是收成却非常差,累死累活也收不了多少东西,小孩子们大部分上个一两年就辍学了,有的连一天学都不上。
他和寇小英回去之后,都在县委工作,但是寇小英觉得坐办公室根本没用,就主动请缨去了乡镇,当了个副乡长,他也跟着去了。
俩人整天下乡,整天考察,整天给农民兄弟出主意,但感觉都是在瞎忙,根本没有一点用。小十年过去,他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倒不是他怕吃苦,而是面对苍茫大地,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意义在哪儿。
就拿上学这事来说,那边的小孩子几乎不怎么上学,寇小英能够成功上大学,简直就是人间奇迹。他们劝了十年,经常是今天做完工作,孩子入学了,等明天他们走了,孩子又不去了。
最让他和寇小英感到难过的是,当年对寇小英充满期盼,也很配合他们工作的父老乡亲们,也放弃了希望。最开始见到他们的时候热情洋溢的脸渐渐麻木。
十年,他们几乎一事无成。
听完他的哭诉,杨光霁和叶美娴直接沉默了。
儿子倒确实是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踏踏实实的人,就是踏实的有点无能。
杨光霁问他:“那你有什么打算?”
杨培林说道:“回来待两天,回去接着干。”
他就是回来和父母说说话,这些话没法和寇小英说,她本来就压力很大了,他再说这些,她可能要崩溃。
杨光霁夫妻俩一齐撇嘴。方法不对还接着干,这怕不是个傻子吧。
杨光霁说道:“我正好闲着没事,我跟你去一趟吧。”
想了想,他又找了常自力、沈惟止和卢延之,大家都闲着呢,就算干不成事,就当去看看西北风光了。
几个老头一拍即合,带着自己的警卫员和内勤,跟着杨培林去了大西北。
等到他们几经辗转,终于到达杨培林家的时候,杨光霁跟杨培林说:“以后你别回去了,有空给我们打个电话就行,就算不打我和你妈也不挑你们的理。”
回去一趟太不容易了。
杨培林:“……”
常自力说:“我小的时候,我老家的日子也比这里好过。”
几个人在附近转了一大圈,考察了近两个月,觉得这扶贫工作是当真不好做,哪儿哪儿都要改。要修建水利设施,要涵养水源,要发展工业,要发展教育,还要修路,先干哪个,后干哪个,具体该怎么干,都是需要仔细考量的。
而且,这个地方就算修建水利从外面引来了水,如何防止水分蒸发也是个大问题。
以他们的眼界和心性都觉得头大,更别说这两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了。杨光霁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对他和寇小英说:“你们俩辛苦了。”
杨培林还好点,寇小英差点当场哭出来。十年了,别说别人了,她自己都对自己失望了。当年的雄心壮志几乎磨得一点都不剩。幸好,丈夫的家人来帮忙了!
杨光霁几个人也觉得为难,思来想去,他们决定向最聪明的人求助,问题就给到了宁安和沈言殊。
那时候,他们俩正忙着航空母舰的事。
俩人抽空看了看老爷子们亲自写的调查报告,综合考虑了当地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状况,制定了一个《脱贫攻坚计划》,只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个老头对这事极有兴趣,他们结束了自己悠闲的退休养老生活,全力投入到了大西北扶贫工作中。他们甚至求助到西北军区,当地官兵在兴修水利、修建坎儿井、植树造林、修路等方面帮了大忙!没有他们,这事很难做成。
已经颇有财力的常至捐了不少钱。
宁安和沈言殊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忙说了话,国家给那边做了一些资源倾斜。
沈令仪和沈灵均跟他们开玩笑,说他们这也算是“以权谋私”,国家贫困的地区不止这一处,怎么就偏偏是这处得到最多关照呢?
沈惟止跟她们说:“别着急,能力有限,一处一处来。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我们不是为了帮助你们杨叔叔和英子姨,是为了帮助大西北的人民。”
千禧年之后,西北的扶贫攻坚成果显着,留下杨培林和寇小英在当地继续巩固成果,常自力他们就转战其他地方了。
这几年的时间里,因为四个老头几乎手把手的教,杨培林和寇小英也跟着学到不少,成长很快,把他们留下来守成,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后来,四个老头成了赫赫有名的扶贫名人,成了感动华国年度人物。
再后来,宁安和沈言殊闲下来之后,还去西北旅行过,那个地方已经大变样了!
杨培林和寇小英在那里忙了一辈子,俩人没有要孩子,终生都奉献给了大西北。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06880/2837347.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