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平祖-承启盛乾大帝
推荐阅读:急!重生拿到糟糕人设怎么办? 乡野陈光 穿越又怎样,姐重生了 万人嫌断绝关系,她们都来忏悔 岁月沉淀的七彩花 嫡女归来,王妃她杀疯了 被逐出豪门?假千金反手闪婚首富 星舰争霸:从破烂王开始踏平星际 王者:榜上富婆的我越发勇猛 军训一半,兄弟你怎么咬人了?!
承明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大唐承明皇帝崩于太极殿。庙号:平祖;尊号:东唐天帝、宗龙、北方黑帝;帝号:承明帝;谥号:承启盛乾大帝。
平祖承启盛乾大帝,讳承乾,字高明。高祖之孙、太宗之子、母曰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高祖武德二年,平祖降于太极宫承乾殿,故高祖取名承乾,字高明。承乾,意为承上启下,上承明治,下启盛治。平祖少年得名,幼年戒尺证的学心,拜卫国公之门下,后拜莱国公、梁国公,房谋杜断之门下,受卫公之助,入翼国公之门下。
平祖有言曰:少幼戒尺证学心,求得卫公门下荫。梁公授我安民志,莱公教我断人心。翼公予我苍穹志,七尺之身护家国。受此先恩负前行,安敢丧志负前恩。师者当若四国公,以证师道照后生。生则佑我少年行,死亦化烛引路行。
贞观元年,逢圣后于翼国公府,于麟德殿结万世佳话。生则同襟,死则同穴。平祖此生唯圣后独钟,当世唯平祖、圣后齐名,曰贞观麟儿。平祖一生横霸天下、无有逆者,唯圣后慑之。贞观承明二朝,平祖夫妇协力无隙,定承明之启,壮贞观之业。受高祖、太宗、文德顺圣皇后、朝野内外所望,为千古佳配。
平祖以好逆言而远谄媚,喜予高见可行批漏。然,承明一朝,唯有圣后一人可胜。群臣皆以平祖少年以领,难有帝后之境。幸及,平祖一生抉择无数,无一错漏,半数可于圣后之功。故,平祖少年继位,以授圣后‘决策之权,驳非之策,理下之声,掌皇室规’。
平祖十五及冠,贞观八年,随卫、翼国公远征吐谷浑,克定吐谷浑,行义举纳降吐谷浑民心。贞观九年,平祖十六为帅,领军三千奔袭吐谷浑半月克定乱象,令河间郡王副帅领兵,扼守河岸以铁蒺藜、强弩为主,调幽州做备,以五万牵制颉利七万四千有余。平祖三千入塞,戮贼十万余,反剿万骑,威震天下!历时半月,毁突厥之根,与河间郡王汇合,后施‘游击战略’,数日击溃颉利大军,后领军入塞,勠掠数十万计,自此北方无患。贞观十一年,平祖领军两万,北出塞外,两月杀掠一百八十万之众,牛羊一百四十万,予河北、陇右两道一百二十万牛羊,奠定东征、西征大业。贞观十二年,平祖联立东南诸国共瓦吐蕃高原之患,领嫡系东宫五军三万,远赴吐蕃迎战松赞干布十五万贼寇。平祖有言曰:此战多险,折损或半。幸得祖先保佑,松赞干布不通军略,为平祖一日击退,二日破敌,阵斩十万有余,自此吐蕃之患以解。平祖进军金川稳固,顾忌国安而未冒进,以东南诸国,引吐蕃之乱,兵不血刃得积石山富庶之地。承明六年,新罗求援,应东罗正德皇后所求,平祖领军六千,亲征新罗抵御倭国,不足一月,倭国六万五千贼寇,尽数剿灭殆尽,新罗危解。
平祖军略青出于卫公而胜一筹,逢战百无一漏,以令敌寇顺行。擅以歼敌迅猛瓦其族群,剑出皆以十万至上以胜,用兵而损甚微堪为神迹,其军略当世无有可争者。生平手刃贼寇千六有余,领军斩寇达百万又七万之众。可为武安后继,兵家在世。
平祖少年求得咸阳,任咸阳军政。开辟市场产业经济理论,奠定承明立国之大业。承明立国以来,平祖主导朝廷、地方、军制、税制、教育、战略、民生、产业改革,铸造当世霸主,超越诸国百年之久。平祖克定塞外、收复西域、设立都护府;竖尚武之雄风,当世唐人向西,诸国莫敬。承明,可谓千古未有之奇景之日,民见官而无佝偻,与官相言而自若。民在外诸国莫尊,举世民安无纷扰。大唐千万百姓,无衣食之忧,无纷争之乱,万国来朝以畏帝威。
平祖少年领恪、愔二弟,以尽兄责。其情天理昭昭,日月可鉴。恪、愔不忘兄情,担以重任以固西域、北域之大业。平祖赠杨妃有曰:清风入沟渠,高寒照庭前。双雁各一方,照此共清台。
平祖一生巡视四方,一为陇右、一为北域、一为东海、一为岭南。西域之地,为圣后代行。平祖巡视岭南,经东海诸地,于岭南访五十六州、两百四十二县,巡以岭南为最,十月方毕,赠岭南代官《云蒿立青志》。
平祖文武兼具,为太宗誉为‘麒麟儿’。其战略之远见,非古今前贤所及。然,平祖常言,为人不可忘本,今日之为蒙先贤之功。平祖曰:前人大业后人继,后人发扬再后人。家国大业连绵续,炎黄华夏万万年。平祖自幼重孝于文德顺圣皇后,文德顺圣不悦则平祖之愁,太宗平祖父子俱为文德顺圣之争,为父子少有之佳话,亦为文德顺圣皇后之贤明。平祖有曰:文德顺圣皇后当为千古贤后之美誉。平祖思母之情,为长乐、城阳、晋阳、衡山公主所蒙,所蒙之恩宠古今未有,可为平祖之逆。平祖在位无一兴建,唯以衡山成年为由,独一大赦引诸国进贡,除诸国、西域、北域之贡,余者皆入府库。所获皆赠长乐、城阳、晋阳、衡山,以兴画舫四座、洛阳衡山园。平祖有谕,安陵无贵同葬,规制百四九亩,历朝历代最微。
平祖主政,秉‘不患寡而患不均’、‘以人为本’、‘杜文抑武’、‘百业俱进’、‘民重而国安’;设‘吏治考核’以督诸道郡县,考核十斗而民意五斗。设‘文武学院’,文治学院、军武学院二者,以育经略雄才,树以传承不绝华夏之源,求华夏传承之积。设‘北域牧场’以助国民之衣食,至承明六年而令南北万民而年有丰年。辟‘东西商路’以善西域,纳西域之举。设‘西域都护府’、‘镇西军’;委‘西域王’、‘镇西军总都督’;宣以华夏天威,树以东唐之主。设‘北域王城’、‘奴隶市场’;委‘北域王’、‘北域诸望’;以掠游牧之力,供以我民之腹。辟常备而裁府兵,国境精锐四十余万,都督府下辖军团有七;分曰:三千御骑铁骑、七二羽林十二军、二十有四八方镇国、晋阳千炮以万破阵、三万北衙前身五军、两万铁甲二十海舰、四二西域镇西七军。平祖定军,十人小队、百人大团、千人一旅、六旅一军。千人以战、六旅以令。
平祖形貌为鹰扬狼顾之本象,然以文德顺圣皇后儒雅以常。平祖之神目为世俗罕见,唯圣后而无惧以自若。身长九尺而高挑,喜玄服以调之色。其帝王之威浑然天成,行四方步伐势若泰山。在位九载,佑以万民,华夏以育,立国天威。自武德九年以来,平祖少年献策《抑佛五策》始,子辅父业贞观以定,开明以兴计以二十三年。平祖无忘而践行往曰:身在其位,当谋其政。受百姓供养,受诸公尊崇,此乃臣之职,不以言功矣。
史臣曰:平祖余下旨意任念万民,莫耽民间万事,莫引天下哗然,莫费民膏人力。平祖自幼丰姿岐嶷,仁孝纯深,聪明仁爱。及冠为国而异,威而自若,顺母莫逆,文武圣君。臣纵览史册,未见平祖此般全人者!平祖崩逝,国竟白丧,京畿之地,百万以送,混沌钟响,长悯九天。万臣军民唯以翘首,期太极后之新君可承今朝。今朝平祖既出,庙宇自以此贵。
经平祖近侍,着《平祖语录》,收录平祖生平佳言一百四十二句;收录平祖生平诗词二十二首;收录平祖之潦草原章;
后记:新罗、日本、帕拉瓦、狮子国、波斯、阿拉伯、法兰克、西哥德诸国,遣使抄录《平祖本纪》、《平祖语录》,以求归国,圣后遂允。新罗以东罗正德皇后圣祖皇姑之名,而追平祖谥曰圣祖皇父。
承明十年正月初一,太极殿内群臣俱在,照例举办去年的工作总结大会,以及新的一年发展规划。因为李承乾生前旨意如此,他死后无需举办任何追悼形式,朝廷民间照常,以免耽误国事。同时,李承乾也取消了安陵的殉葬等事项,乃至连葬礼都没有,李承乾的遗体是宗龙和黑帝送去安陵的。
龙椅之上,过去那二圣共治的时代,如今仅存一圣。郑丽婉依旧椅坐龙椅右侧,翻阅着各部呈递的奏折报告。郑丽婉并未流泪,也未有过伤感之说。反倒是朝堂上的不少臣子们,如薛元超、李思文、韦思谦以及武官一众,最为伤感,殿内氛围颇具忧伤。
对于常人来说,生死离别岂能不念?可对于李承乾和郑丽婉来说,生死不过是不同的一种状态罢了。李承乾此生的肉身,留在了世间的安陵。但,李承乾的本源并非李承乾,而是宗龙与北方黑帝的集合体,本源回归混沌当中,沉寂修养恢复在人间损耗的本源。因此,郑丽婉从不感到伤感,李承乾不过就是提前离开了人间,回老家了那种。她也是如此,她的肉身会留在人间,但太初玄女的本源存在,也会返回混沌。
郑丽婉看完了手里的奏折,扔在面前的御案上:“诸位伤感一二就行了,生老病死本为常情。陛下也好,本宫也罢;生与死,不过是一种不同的状态罢了。三省拟定‘抚民令’,下发各道,令各道促进百姓复工,长久下去会影响到国内的经济运转。承明朝如今的一切秩序和运转,底层基础来源于国内的市场产业以及农业产出构建的经济支撑。因此,诸位若不想成为承明朝的罪人,那便一同维持承明朝的荣光...毕竟,承明朝也没多久了。”
“承明朝尚在,大唐尚且安在。承明朝后,可就难以预测了。今年的诸国朝贡,也兴许是大唐最后一次万国来朝了。本宫与陛下有一约定,稳固西藏两道而毕。所幸,西藏两道在陛下合目前夕,已然步入正轨。因此,一切倘若顺利,本宫将承明十年这一年稳固,便将承明传位太极殿牌匾后的新君。”
裴行俭出列说道:“娘娘!若如此,我承明朝岂非十年之短?末将恳请娘娘,看在圣上的过往情谊上,再多守大唐承明几年!”
郑丽婉无动于衷淡然回道:“卫军都督,本宫知晓你心中对圣上、对承明的不舍。然,天下岂有不散宴席,手足岂有不散之日?你们弄错了一件事情,本宫因圣上而来,也因圣上而去。若圣上无托,本宫今日已非于此。圣上为武德与贞观所期,故以一生报效。而本宫,入宫以献微薄之力,概因圣上在此。此间事了,世俗无念。”
郑丽婉看向薛元超:“安陵已然竣工,按照圣上的意思,把对外道路全部捣毁。”
薛元超面色哀苦:“娘娘,安陵本就偏僻,加之圣上要求规模甚微,兴建皆以栈道为行。若当真焚毁封山...岂非令安陵化作荒寝?也难以管理不是吗?倘若,后世之君意欲扩建,也再无机会啊。”
郑丽婉无动于衷分毫:“圣上与本宫,要的就是一份清静。用圣上的话来说,我们做完了我们这代人该做的,能做的,只是尽了一份身为先贤该尽的责任。后人如何,再无关联。同理,圣上与本宫也不需后人缅怀。圣上当初要的一百四十九亩,你们应当知道他的意思。”
“安陵四面环山而狭隘无通外界,本宫将来临行之际,自会将其掩埋沉入地下。安陵周边环山,如圣上承诺,你们皆可自寻一处。”
许敬宗劝说道:“娘娘,您这又是何必呢?圣上与您本就为我华夏大地历朝历代之圣贤,为何连让后生瞻仰的机会都不留下呢?”
郑丽婉:“许老爱卿,圣上只欠武德、贞观、承明三代人,还完了三代人的恩情,给了三代人二十三年安宁祥和、衣食无忧、安稳自在的光景,也留给了后人一份基业,更给后人指明了兴盛之路。圣上也好,本宫也罢。所念百姓,唯当代尔。因此,诸位莫要胡搅蛮缠,得寸进尺才是。”
郑丽婉这一番话,把群臣怼的哑口无言。李承乾也好,郑丽婉也罢,都是这个样子。他们对百姓是真的好,但也是真的绝情。他们夫妇不贪名利,若非李承乾的出身,兴许郑丽婉也不会和大唐有这么多的交集。
郑丽婉起身俯瞰群臣道:“本宫在一日,承明朝依旧。本宫不在了,承明之后如何,与圣上、本宫,皆无因果牵扯。此生临尘多因果,事了拂衣空自行。圣上此生,也就只有云琅这个甩不掉的因果了,但本宫...可没这么多的因果缠身。”
说白了,李承乾和郑丽婉,来这世间走了一遭,离去的时候也不会染上任何因果。他们有一人还在,承明朝的盛辉照旧,他们走后,承明结束,后面的华夏如何,与他们再无关联,哪怕亡国灭种,也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无私是真无私,无情是真无情!
“今夜麟德殿宴席照旧,诸位自行赴宴。退朝。”
说完,郑丽婉头也不回阔步离去,全然没有丝毫眷念之意。群臣们也知道,在承明朝伴君身侧多年,怎能不了解帝后一二?论人性淡漠,郑丽婉更胜李承乾。李承乾好歹对大唐多少有些感情,郑丽婉可完全不一样,她对大唐没有任何感情,有的仅有李渊、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承乾这寥寥几人的眷念和因果。
李渊不在了,长孙皇后也不在了,李承乾也不在了...李世民,也快了。那时,这承明朝该何去何从?一切,只能看天意了,倘若李德志真的顺利继位,兴许...承明的光辉,真的会延续的更久,至少让他们生前目及皆为盛世,也算此生无憾了。
岑文本站在太极殿外,看着太极门的方向感慨道:“今朝未来...在何处啊?!莫不是,此间不过梦幻一场吗?”
郑丽婉下朝后,带着李德志和沙赫尔去了一趟大安宫。由于李承乾的要求,因此郑丽婉也没让李德志去安陵守孝。
郑丽婉送走了二凤后,她就真的了无牵挂了。或许会问,李德志呢?郑丽婉和李德志没有任何因果牵挂,唯一的交集也是由李承乾来作为桥梁的。郑丽婉对李德志的照顾,也是因为李承乾。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06944/2837355.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