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承明之治 > 第41章 久违的大婚

第41章 久违的大婚


“诸位的大恩,薛礼没齿难忘!”

  李承乾摆了摆手:“无妨。听闻太子殿下打算去咸阳县,正好最近太子殿下在莱国公、梁国公、翼国公、卫国公府上借调人手的事情,也传的沸沸扬扬。这样吧,薛兄暂且在长安住下,过几日有了消息,我令胞弟向殿下引荐。如何?”

  薛礼当场单膝下跪:“多谢公子!薛礼无能,唯有寄托他日建功立业,回报公子等人大恩!”

  李承乾笑了笑:“今日能够与薛兄相识,实乃一大乐事。烦请薛兄稍候片刻,鄙人会着手安排的,静候佳音便是。”

  李二父子三人离开后,薛礼也按照李承乾的吩咐,在长安的一处酒肆落脚了下来。而父子三人,此时此刻在马车上,朝着宫中而去。

  李二:“哪个薛礼,可非凡人呐。”

  “父皇也看出来了?”

  “废话。朕还没老花眼,这识人之能的本事,还精明着呢。那么,你打算怎么安排他?”

  “薛礼如今还是白身,若贸然安排只会引起相反的效果。因此,需要慢慢磨砺,待到时机一到,儿臣带他到战场之上转一转,拿几万人头铺垫一下,料想未来的十率少不了他的位置。”

  李二和李恪都是脸上狂抽。几万人头?说得这么轻巧?!李承乾这思维很危险啊!

  李二索性懒得理会:“如今你和丽婉都成年了,这婚事也是拖沓不得了。之前就已经把该做的都做了,如今就差你们俩小家伙行夫妻之礼了。”

  李承乾一脸无所谓道:“父皇你们安排吧,婚姻大事媒妁之言,全凭父母安排。”

  李承乾开口后,李二让人转告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又把郑夫人和郑丽婉拉着来到宫里商讨。但郑丽婉却不安分了,有自己的想法,妆容自己来,不要那种煞白煞白的妆容,怪吓人的。

  长孙皇后一脸无奈:“好,反正是你们俩的婚事,母后由着你们。”

  郑丽婉随即补充道:“聘礼嫁妆方面,从简即可,不可张扬。”

  郑夫人疑惑道:“为何?丽婉你是家中唯一的嫡女,你出嫁家中岂能没有一二表示?”

  郑丽婉笑了笑:“自古财不外露,富不外传。何况,如今丽婉负责东宫内务,前段时间才裁撤了东宫虚职,若此时大肆铺张,自露把柄,乃至于私于公于李家、郑家尽皆不利。”

  长孙皇后点了点头:“嗯,还是丽婉考虑周全。既如此,此事便交由丽婉安排便是,母后责令礼部、太常寺、宗正寺、太府寺听从丽婉调遣,事后上一份折子给母后过目,如何?”

  “多谢母后。对了,母后,儿臣想要红黑色的婚服。”

  长孙皇后和郑夫人一脸纳闷,WTF?!红黑色?!

  长孙皇后很果断的摇头:“此事不行,大唐婚嫁皆以红绿为吉,附皇室点缀金色彰显贵气。母后最多允许你着红装,但不可黑红。”

  郑丽婉耸了耸肩:“那儿臣也不强求了。”

  事后,郑丽婉就跟郑夫人一同出宫回家去了。当天,东宫和郑府上下,都开始张灯结彩,做好准备。待到良辰吉日一到,就是新郎迎娶新娘的时刻了。李承乾和郑丽婉这婚礼,也是等的够久的,老早前就已经把所有准备安排好了,就差正式流程了,所以这里不再赘述提到过的那些繁琐流程了。

  两天后,李二把请柬该发的都发了,长孙皇后也把该安排的都安排了,郑丽婉也在家里宅了两天了。这不,头一天长乐就先跑来了郑府。在郑丽婉的闺房内,郑丽婉可谓是一大早就被拉起来,洗漱打扮一样不少。

  长乐在一旁看着端坐的郑丽婉,羡慕的说道:“皇嫂好美啊!”

  郑丽婉头戴凤凰形状的金质发饰,还有左右四根吊坠金簪,哪怕盘起高髻,三千青丝依旧宛若瀑布垂落身后。眉心点缀四朵花瓣,由于自己要求过,所以没有涂抹的煞白煞白的那种妆容。身着大红喜色婚裙,有金色纹路点缀。脖子上,佩戴了纯金的珞璎,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凤凰图案。

  唐朝标准的婚服,应该是钗钿礼衣,红男绿女。唐朝不再以黑色为尊,这时的婚服融合了周制婚礼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闹喜庆,颜色为红男绿女,样式是钗钿礼衣,即新娘身穿大袖衫长裙,披帛,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

  是的,你没看错,唐朝的婚服颜色搭配就是这样,红配绿!在我们现代人的审美里,红配绿是最俗的搭配,一旦搭不好,那画面简直不要太美。但盛世唐朝就敢这么穿!

  而穿着这么多和厚重的服饰,还有头上的凤屏发冠、步摇、金簪等等,走路幅度要是大了,那晃起来直接脆响不断,而且还会导致身上服饰出现皱褶和垮塌。这对女子本身的身材、礼仪标准,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所以,古代的盛装可不是什么女子都能穿的,没点从小学习的姿态礼仪,穿着古代的这些装饰服饰,只会跟个衣衫不整、浮夸糜烂的什么妇一样。

  但这也侧面反映了,无论什么时候,在太平盛世,女的都会追求美丽。要是换做灾荒战乱,能穿着一身破布缝补的脏衣服都不错了。

  李承乾也不轻松,大清早的就被叫醒,跟郑丽婉一样,早上洗漱穿衣,之后就去祖庙先行祭拜,事后还要和郑丽婉一起来祭拜一次。然后,穿上一身又多、又厚、又重的衣服。李承乾看见那帽子,连连摆手,让人给他用发冠束发就好。

  折腾到晌午时分,李承乾就在李孝恭的次子,李晦等人的陪同下,带着迎亲队浩浩荡荡的朝着郑府而去。当然,不存在护卫禁卫军的,因为没必要。为什么?因为固定好的路线,已经有大批的金吾卫执勤巡逻了,十里长街金吾卫仪容整齐,百米一队驻守,还有来回巡逻的队伍,这安保力量你怕不是大罗金仙才能搞事!出动的兵力,高达五千!五百个十人小队,你拿什么搞事?

  抵达郑府,李承乾先是和李晦一起来到郑丽婉闺房旁的高台上,随即要喊郑丽婉快点出来。但,李承乾表示,脸皮薄,所以朝李晦示意。

  李晦尴尬的咳嗽一下,随即扯着嗓子喊:“新娘子!!你夫君来咯!!快出来了!!”

  随行的迎亲队,也要跟着一起喊,这样显得热闹和声势庞大。接下来是李承乾的必要步骤,那就是念催妆诗。

  “朝夕华浓垂金枝,明媚洒照入妆台。瑶池芙蓉徐徐现,金镜衬得仙缘来。”

  之后,李承乾就可以去接郑丽婉了。来到闺房外,李承乾牵着郑丽婉。首先就要跨火盆,玉凤抬足迈火盆,凶神恶煞两边躲。喜从天降落福窝,好日子红红火火!之后是跨马鞍,一块儿檀香木,雕成玉马鞍,新人迈过去,步步保平安。最后,是跨米袋,有吃又有穿,一代胜一代。

  离开之际,女方的女性亲朋好友,要新郎官留下买路财,但很明显,这一套对李承乾不适用。谁TM敢拦太子的路?敢勒索太子的钱?!

  之后的步骤,需要到了东宫才能继续,因为那里是新家。而在郑家的亲朋好友们,都可以有幸去东宫一次。当然,东宫临近中宫,安保力量也是成倍加强的。

  按理说,李承乾结婚走皇宫左侧的延禧门,但李二愿意,让李承乾直接带着郑丽婉,浩浩荡荡的走承天门街,为此今天给皇宫的南衙休假,所有官员可以观望和参加,乃至都有喜酒可以带回家。乃至,宫里的宦官和宫女们,也都有额外的赏钱可以拿。

  承天门街上,甲士林立,金吾卫直接在承天门街两侧排列浩荡长龙,一路直达承天门,再右转直达嘉福门。而两人的婚礼,在崇教殿举办,并没有安排在中宫。抵达了崇教殿,剩下的步骤也来了。

  在唐朝,新娘的轿子抵达新郎家大门口时,新娘家所有女性来宾,每人都要手拿棍子轻敲新娘,意思是要告诉新郎,以后不许欺负新娘。但实际上嘛,谁TM有胆子在皇宫手拿棍子打太子啊?不要命了?!

  红毯直达宫殿,百米红毯绵延,宫里的乐师开始奋力演奏,让气氛显得喜庆热闹。而两人走上红毯,金童玉女在身后撒五谷杂粮,意味着良辰吉日到了。

  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人上台转过身。两人携手走上高耸的阶梯,随即转身面向下方左右两侧的观众们。

  李晦扯着嗓子喊道:“有请新郎官,三箭定乾坤!”

  一箭射天,天赐良缘。一箭射天,地配一双。三箭射洞房(笑)  三箭定乾坤,新郎接新娘入。寻常人家就是做个样子,李承乾可不一样,有人给他抛花球的。这里的花球,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花球,而是里面有很多彩色纸片的花球。

  眼见李承乾弯弓拉弦,两箭上弦,李晦也迅速高声大喊:“起!!”

  “嗖——嗖————”

  两个红色花球腾空,李承乾手中利箭也疾驰而去。两箭齐发,箭无虚发,两个花球当场被透心凉,漫天红色纸屑落下,可谓是精彩无比。

  最后一箭,李承乾要朝着宫殿后方射,那里是洞房。李承乾两箭齐发都没难度,更别谈这区区一箭了,直接走你,飞的老远了。

  最后,李承乾携手郑丽婉一同步入殿内。高堂之上,李渊最高,其次李二、长孙、郑仁基、郑夫人,其次杜如晦、房玄龄、李靖、杜如晦。没错,当杜如晦他们听说李承乾要他们作为高堂长辈时,都是一脸懵逼的。

  李渊身为爷爷,肯定辈分最高,其次是新人的父母,最后是李承乾的四位恩师。

  李晦再次清了清嗓子,高声道:“请玉如意!”

  李承乾接过玉如意,为郑丽婉掀开盖头。但这还不够,郑丽婉还手持扇子遮面呢。

  “请新郎官赋却扇诗一首!”

  李承乾沉默片刻,随即道:“聪敏巧凝霜,雍容覆时瑶。大雅明余私,云台缘方来。”

  郑丽婉微微一笑,放下手中扇子。随即,全场屏息,无它!美不胜收!!惊艳全场!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容色绝姝,今世莫及。

  李晦回神,连忙喊话:“三拜之礼!一拜天地!!...  ...夫妻对拜!!”

  随即是交换信物,这玩意实际上就是两枚玉佩,龙凤玉佩,而且上面雕刻有两人的名。如承乾、丽婉。之后,就是结发之礼,双方将头发剪下一缕,然后用红线绑起来放入同一个锦囊。最后,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交杯酒了。两人各持酒杯,两手相交,各喝各的。寓意交杯同饮,一生相随。最后,就是李承乾和郑丽婉,一同向殿内的所有来宾敬一杯酒。之后,郑丽婉就被长乐带头的宫女们,一起带着去丽正殿布置好的新房了。李承乾?他还要一个个去回酒呢!殿内的要喝,殿外的也要喝!或许没人敢喝死他,但这么多人一群一群的敬酒,都够李承乾喝一壶的了。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06944/2837546.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