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季汉大司马 > 第563章 两汉得失

第563章 两汉得失


得闻刘备今下状况,霍峻多有忧愁。

    霍峻与杜度聊了几句,则与张飞、王粲等人入阁,等候刘备归来。

    少顷,刘备在侍从的搀扶下,缓缓坐到榻上,喝上几口参汤,以为滋补气血,缓以养身。

    身体稍微舒缓了些许,刘备环顾众人,问道:“诸君为智谋之士,今朕心间有一疑虑,不知能否为朕解之?”

    “我等当知无不言!”众人道。

    刘备将毛毯盖住腹部,说道:“汉有两世,何以中汉不如前汉强盛?”

    “这~”

    刘备所提问的议题太过宽泛,这让左右文武不知怎么回答。

    “禀陛下,中汉之时,内有外戚、宦官专政;外有胡人、西羌叛乱,内忧外患之下,中汉岂能兴盛?”马良说道:“上者;后宫干政,中枢党争;下者豪强兼并,与官勾结。故而中汉安能久存?”

    “那前汉可是因王莽篡位而亡?”刘备复问道。

    “非也!”

    王粲拱手而拜,如实说道:“前汉之所以亡,非在君上而在地方。前汉元帝之后,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流民四起,怨声载道。故有赤眉、绿林反叛,动摇汉家天下。”

    沉默少许,刘备看向霍峻,问道:“仲邈常有高见,今两汉兴亡,可有不同之见?”

    霍峻沉吟少许,拱手说道:“启禀陛下,以臣浅薄之见,前汉亡于流民,而中汉亡于党争。”

    “中汉虽有黄巾之乱,西羌乱境。但与国而言,声威尚在,地方臣服。如灵帝圣明,择贤治国,未必不能存续中汉。且若非灵帝择嗣君有失,何以有何进、董卓之乱?代出明君,中汉尚有存续之希冀。”

    别看东汉在黄巾起义后不久灭亡,但实际上东汉的灭亡更多归咎于上层的政治斗争。若汉灵帝能正常委任太子,不搞什么幺蛾子,东汉在他手中灭亡不了。

    当然不是说东汉有大兴的希望,仅能说东汉还能存续。如果遇见圣明的天子,苟活几十年,甚至一百年,或许都有希望。

    东汉之所以覆没,董卓之所以能入主洛阳。实际上与关东士族的过分自信,以及何进兄妹的愚蠢有非常大关系。

    关西与关东的割裂,人尽皆知。如关东士人屡次希望弃凉,加上打压关西武人的政治地位,岂能不遭凉人的反噬。

    “至于前汉,臣以为纵无王莽,前汉亦会覆没流民之手。”

    霍峻沉声说道:“孝武皇帝时,董仲舒奏言,天下土地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然因邑陵制,尚有可遏。及至元帝时,废邑陵制,关东豪强不再迁徙邑陵,则豪强无法遏之。”

    “元帝之后,豪强兼并,大族奢靡,百姓无田耕作,无粮可食,渐为民乱。时天下人心散乱,王莽以伪善之面,窃取汉室。”

    秦统治时间太短,根本无法给西汉太多的经验教训。

    刘邦平天下太快,故而后遗症不小。在刘邦登基之后,常年被兵事所累,且为了治天下,创造性采用郡国双轨制。

    经文、景、武三代努力,封国势力消亡,取而代之则是外患匈奴。后来匈奴难以为患,及至昭、宣、元三帝时,流民则成为大汉最大的问题。

    至于为何有大批流民,则与西汉缺乏治理经验有关,因初次统一天下,中原凋敝,为了迅速复兴,西汉不限制土地兼并。

    当流民问题威胁到大汉时,西汉君臣虽有想法,但受迫彼时之形势,无法着手解决。

    邑陵制度,本是刘邦强干弱枝的手段,不料到中期成为打压豪强的工具,算是阴差阳错。

    西汉的灭亡问题,光武帝刘秀岂会不知?

    故而在中后期发起度田,终东汉一朝,中枢对田亩数据非常重视,其控制力胜过西汉。

    至于为何东汉不像西汉亡于农民起义,除了朝廷对田亩数据的严格控制外,则就是出现了农业革命,以及长江流域大开发。

    冬小麦的广泛种植,得以养活大量关东的人口。而后长江流域被开发,所能容纳的百姓也就更多。

    因以上二者,东汉亡于农民起义的上限被提高。但因关东豪强、士族膨胀,皇帝幼亡,其因党争而亡的概率更大。

    因此别看秦到汉末仅四五百年,但实际上已有三种王朝灭亡的类型为前车之鉴。即秦因虐民而亡,西汉因纵豪而亡,东汉因党争而亡。

    当下霍峻以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来粗略评判两汉政治得失,真就让刘备与堂中众人震惊。

    刘备赞叹不已,说道:“朕与君相知二十余载,本以为尽知君之才略,不料尚有不知之处。出则亡敌国,纵横天下;入则知兴替,齐治百姓。出将入相,舍君之外,何人能及!”

    “臣粗鄙之见,如有谬言,望陛下见谅。”霍峻说道。

    刘备捋着胡须,感叹说道:“孔明言中汉得失,与君所见略同。今听君不同之见,再思中汉覆没,朕深痛桓、灵二帝。无此二君,岂有何进、董卓、曹操三者乱政乎!”

    在刘备眼中桓、灵二帝就是让东汉灭亡的罪魁祸首,若是出明君治世,未必不能存续东汉。

    桓灵时期,凉州羌乱再起,为了平乱,重用凉州武人,因解决不当,边章、韩遂再起叛乱。因兵乱而崛起的董卓,由于灵帝处置不当,最终反噬东汉。

    且在二帝时期,东汉党争达到高潮,外戚、宦官、士人三股势力互相交错,其矛盾最终在灵帝死后爆发。

    霍峻略有深沉,说道:“陛下,秦人亡国,前汉鉴之;前汉覆没,中汉改之;中汉失国,季汉不可哀之而不鉴之。”

    “昔商鞅改旧制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季汉兴国而北伐,当从循商君之语。”

    “读史而知兴替,是为正道之言!”

    刘备斟酌良久,说道:“鉴两汉政之得失,传朕之帝诏。即日之起,自朕以后,后宫妃嫔不得干政;废阉人执掌后庭之印,选以贤士代之。此为祖制,后世诸君不得违令。”

    “陛下,那糜后呢?”王粲试探下问道。

    “不准!”

    刘备神情不改,严肃说道:“两汉以来,太后乱政者众多,岂能不禁!”

    秦汉之时,皇后或太后的权利非常大,从称谓上可见一斑,如称皇后为殿下,以太后为陛下。既受称陛下,太后在某些方面,其权利不小于皇帝,甚至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利。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实际上与郭太后一族有联络。拥有郭太后的支持,司马懿拥有诛杀曹爽,废立皇帝的权利。

    今刘备禁皇后、太后干政,除了受吕雉影响外,还有受东汉那几任皇后、太后的影响。

    至于禁止阉人出任内庭长官,则是吸取东汉时期宦官干政。如皇后所居的长秋宫,有长秋寺为治理机构,管理宫中事宜,其多是宦官担任。

    此令之后,唯有士人可以担任大长秋,而宦官不得出任。

    “陛下英明!”

    左右文武齐刷刷而拜,高呼道。

    君臣又聊了几句,众臣则就是徐徐退下。霍峻因有事留在堂内,欲向刘备禀报。

    “陛下,恕臣斗胆。臣与陛下相处数月,见陛下精神渐衰,疾病似有加重。今陛下能否向臣明言,疾病何如,御体何如?”霍峻拱手道。

    见霍峻直接询问,刘备长叹了口气,说道:“今病症欲重,恐难痊愈,朕已思后事尔!”

    说着,刘备靠在榻上,说道:“朕本欲过些时日观病体如何,再告诉君与孔明。然自视身体,今深感难以长久。”

    “朕刚已下诏,令伯言回京。有些事当让太子承担了!”

    “陛下~”

    (本章完)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07386/2837020.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