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季汉大司马 > 第559章 年终规划

第559章 年终规划


在家虽与妻妾胡闹了一晚,但霍峻依旧是早早起来,入宫拜见刘备。

    武汉行宫内,刘备坐于榻上,诸葛亮、王粲、马良等官吏分坐左右,交谈政事。

    刘备裹着厚厚的大氅,问道:“今时值腊月,不日将至正旦,诸卿可有未奏之疏否?”

    “禀陛下,今断法虽已成,隐匿户籍悉出。但其中不少之事,宜当让陛下与诸君引以为戒!”诸葛亮说道。

    “何事?”

    刘备紧了紧大氅,说道:“与国有益之事,丞相但说无妨。”

    诸葛亮持羽扇而指点案上的奏疏,说道:“执行断法以来,不少郡守上疏言,郡中旧吏多土人,不乏世族、豪强者。今行断法以来,或有吏曹渎职懈怠,亦或受贿不报。若非诸郡长官行严法,刺史巡检,断法则怕是难成。”

    检索隐户何其难?

    非诸葛亮、刘备动动嘴皮子,几州郡县会乖乖如实上报,也非大军屯驻要地,就能析出人口。

    欲查隐户,需要强大有威望的中枢,吏治清明,上明下贤,确保行政机构运转流畅,才可以查出各郡县的隐户。

    南汉的行政机构被诸葛亮打磨十几年,官吏多已换上自己人,加之刘备声望达到巅峰,今才敢动手检索隐户。

    但检索隐户过程中,并非说一帆风顺,反而有不少波折出现。即诸葛亮口中所说,郡中基层的官吏大多来自豪强、士族,他们在检索隐户过程中,必然会渎职怠政,或是说知情不报。

    南土除了江东外,益州、荆州几乎没有被打碎,不少郡县上仍保留旧时的官吏。这些旧时官吏具有巧言令色,贪利受贿等恶习。

    诸葛亮为何执法森严,除了执行法律外,何尝不是让基层官吏畏惧。故而诸葛亮所行之严法,非是对百姓,更多是对官吏而言。

    今检索隐户虽成,但从中反映的基层吏治问题,让诸葛亮有些忧虑。

    诸葛亮持扇而吟,说道:“如会稽主簿虞静因知而不报之事,被步扬州罢免。即检索会稽郡时,虞静为其族少报三百户百姓,若非被扬州所察,则险被虞静所隐瞒。”

    “今不严查郡县恶吏,臣敢断言今所析出百姓,不出十余年,当复为官府所掌握。”诸葛亮沉声说道。

    大户想隐匿人口并不困难,除了‘自然死亡’消户外,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与官吏配合,将析出的人口渐渐补充回来。

    如张三被官府查出,其家主可以疏通关系,让官府出具死亡证明,张三秽土重生,消失在案牍记录上。亦或是隐藏不报奴生子,人口增减下,大户重新隐匿人口。

    农业社会的人口注定不可能被查得清清楚楚,人口想要不被隐匿,实际上要看基层官吏。

    刘备喝着温水,问道:“丞相欲意何为?”

    诸葛亮沉吟少许,拱手说道:“明岁,亮欲广派官吏下州郡,令州郡出督邮至县乡,核查是否有官吏违纪渎职,以为肃清吏治。”

    国家与公司有类似之处,常会在年终做报告,为明年的工作而规划。

    如州郡的上计则可视为州郡向中央的年终总结,中央根据上计内容,从而为州郡长官打分。

    至于次年的工作任务,州郡除了几项基本标准外,还要负责中央制定的特殊任务。

    其中督邮者,为郡监督县的吏曹,负责审查县级官吏是否有为非作歹,继而上报至州郡。

    年轻时,刘备为安喜县都尉。其之所以鞭打督邮,非是督邮向他索贿,而是刘备因冀州与中枢争斗问题,加之自己无门无路,缺乏家庭背景,则早在官府的开除名单上。

    彼时刘备得知此事,希望求见督邮,为自己辩解,然而督邮据不见面。刘备恼怒之下,念着自己反正要被官府开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闯入驿馆里,鞭打督邮,泄愤而走。

    刘备鞭打督邮,盖是打工人最后的倔强,虽伤不到下令的大佬,但终归发泄了口怒气。

    当下刘备已成为皇帝,欲统治南土,监督官吏,反而要器重督邮之类的监察官吏。

    就在诸葛亮讲话中,侍从凑到刘备耳畔,嘀咕了几句。

    “陛下,霍督已在宫外等候!”

    “宣霍督入内,言丞相正与众人商讨政事,直接入殿即可。”

    “诺!”

    洋洋洒洒上千字,诸葛亮向刘备解释他明年肃清吏治的计划。

    刘备边认真听诸葛亮的规划,边叮嘱马良为太子做笔记。太子刘禅虽不到十八岁,但刘备已经有打算培养刘禅了。

    让马良做笔记,为刘禅介绍朝廷的政策方针,则是让刘禅提前熟悉朝廷政治。以免日后仓促上位,啥事都不知道。

    当然不是说让太子主持朝政,而是让他今后能听懂大臣在说什么。就像他一样,能听懂诸葛亮的说什么。

    少顷,随着宫门缓缓打开,霍峻进入议殿。

    为了不打扰诸葛亮的讲话,霍峻向刘备与众人微微行礼后,则在侍从的引导下坐下来。

    坐了没多久,诸葛亮才将肃清吏治的规划讲完。

    刘备微微颔首,赞叹说道:“朕本以为轻徭薄赋,析出人口,可为大治南土。今听丞相之言,深感今大汉尚有不足。”

    说着,刘备看向众人,问道:“诸君以为丞相之见何如?”

    “臣附和!”

    马良率先拱手道。

    “臣以为可行!”

    继而,孙邵、费观、王粲等上卿附议诸葛亮之见。

    “好~”

    刘备刚想说什么,忽然感觉肠胃疼痛,有上厕所的欲望。

    “诸君且先商议,朕去去就来!”

    不待众人答话,刘备尽量保持仪态,在侍从的搀扶下,前往厕所。

    “陛下这是?”

    刚至宫中的霍峻有些懵逼,问左右道。

    “此是为陛下之疾!”

    王粲凑到过来解释,说道:“去岁以来,陛下旧疾加重,常常如此。医师诊断不得要害,陛下已试各种药方,但皆无用。”

    “陛下身形削瘦了几分。”霍峻说道。

    “嗯!”

    为了顾全霍峻的面子,诸葛亮持扇拱手,问道:“亮治郡吏之言,不知仲邈可有不同之见?”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峻虽初闻孔明之言,但窃以为并无纰漏。仅是有浅薄之见,不知孔明欲听否?”

    “仲邈但说无妨!”

    霍峻摸着小胡子,说道:“之前朝廷收州刺史征辟之权,改为尚书台委任。后又改孝廉之法,以试取孝廉。今二政初有成效,朝中已有不少补吏。”

    “今欲治郡吏,不如收郡太守委任郡吏之权,同州刺史旧事,官由京师委任。县中长吏或郡中俸少吏曹,可让郡守征辟之。”

    郡县制实际上由春秋时期的封君制转变而来,故而两汉时期的郡县制与后来的州县制、府县制不同,其保留浓厚的分封制特色,即郡太守如封君,执掌郡内绝大部分事务,且具有人事任命权。

    从职位称呼中即可见略知,称太守,为府君;称刺史,为使君;称县令,为县君。君虽如‘先生’有普遍化的倾向,但在早期的称谓对象中,非尊即贵者。

    同观称亭侯及以上者为君侯,其亭侯以上可自命家臣,甚至胆大之人可以称孤。如霍峻今为县侯,自称为孤,在礼节上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央愈发集权,州郡的征辟权在南北朝时期陆续被废除。故而到隋唐时期,他们所接手的制度,与两汉时期有了不小的变化。

    之前霍峻出于中央集权的考虑,建议诸葛亮收回刺史的征辟权。今霍峻既有为中央集权而考虑,又有为今下吏治而考虑。

    “收郡守辟除之权?”

    诸葛亮不由眉头皱起,说道:“郡守辟除之权,已是沿用四百年。今时收之,改由尚书台委任,于国而言虽有裨益,但却不知诸郡太守是否愿遵之。”

    两汉时期,治理地方的主力抓手靠郡太守,太守贤则郡兴旺,太守庸则郡颓废。故而今南汉欲治天下,郡太守的想法至关重要。如果他们集体排斥收回辟除权,或是有异议,则是不好弄。

    (本章完)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07386/2837024.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