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梅花易数(易经)是迷信吗
推荐阅读:帝国的黎明!!! 姐姐,我们的爱情不BE 弱的是职业,和本人有什么关系? 港片:带着一群疯子征服港岛 苍碧大陆 禁咒师短命?我拥有不死之身 美人媚又强,清冷佛子下神坛 原神:刻晴大人想要独占花心的我 渣妹怀孕逼宫,我发疯创飞全家 成为赘婿的我只想跑路
众所周知梅花易数是用来算卦占卜的,说起算卦,很多人会认为是封建迷信。还有易经,很多人其实根本不了解易经到底是什么,一谈起来就认为是搞风水算命迷信的东西。
那么梅花易数到底是迷信吗?这篇文章我和大家随便聊聊。
梅花易数虽然脱胎于易经,但本质上是两种体系,所以易经和梅花易数,我分开讲。
先说易经。
易经本身和迷信没有半点关系,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词来讲,易经甚至是非常正能量的书。
任何事物都和时代息息相关,讨论易经必须要结合它起源的时代。我们现在所说的易经,其实是周易,是西周时期编成的书。
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能清楚,商朝是非常迷信的时代,商朝是彻底的有神论,就拿商朝的龟卜来说,通过烧烤龟壳观察裂纹来推断吉凶,这是完全相信神的存在。
但是到了周朝,开始用易经占卜,则充满了理性的智慧,不再完全相信鬼神。注意,我说的是不完全相信神,并不是彻底不信,毕竟有时代局限,那时候的人知识有限。
易经全书,没有任何提及鬼神的内容。处处体现理性光辉,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很多事都是人的努力决定的。
如,恒卦,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意思是讲,如果没有恒心,就会危险。
看到了吗?这样的卦爻辞在易经中随处可见,和鬼神没任何关系,易经讲得更多的是人的智慧和努力。
甚至可以说,易经是完全反对鬼神迷信的作品。不然它也不可能成为群经之首,历朝历代千百年来为文人所推崇。
再说梅花易数。
说梅花易数之前,先讲邵雍,宋朝有名的理学家,数学家。注意,这里的数学不是我们今天的数学,而是关于易经数理的学问。为什么邵雍被称为数学家?因为他创立了独特的数学,用数来解读易经,解读世间的道理。
梅花易数,是用数得卦,然后用卦和五行去推断吉凶。
首先来说,五行理论,也不是迷信,属于自然科学,最早也是为了反对迷信才产生的。关于五行,知名的中医学家任应秋有段话讲的特好:过去住在庙堂里的那一批人物,由于他们自身的处境与职务,对现实与天神的认识,往往具有较清醒的自觉,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知识,才相对地逐渐摆脱了天神观念的束缚。当然他们还不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在那个时代,他们的身份和教养,都还不允许他们直接否定天神。尽管如此,他们已经不用鬼神而用“五行”来解释万物的构成了,不用天帝而用“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变化。《易传》《洪范》《左传》《国语》等,有关阴阳五行的论述都是这样产生出来的。随着人们对真理的发现和学术思想的大转变,于是万有之无限多样性的统一,渐次通过“阴阳学说”表达出来;宇宙运动的规律性,渐次通过“五行学说”的和谐体系暗示出来。因而我们说,阴阳五行学说在古代是神权迷信的劲敌,是击破了神权迷信而逐渐成长起来的。如果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一种迷信,这是多么的不公道!
而梅花易数更和迷信无关。它的核心是动静和体用,原理是推断万物之间微妙的联系,比如看到蚂蚁搬家就知道天要下雨了,蚂蚁和下雨之间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但二者却有着看不见的关联。
我走在路上看到路旁边一朵花落下,单看这朵花,谁也不知道它落下代表什么,因此可以用梅花易数去推断,这朵落花到底代表什么呢?这就是梅花易数推断吉凶的道理。
而且梅花易数的理念非常符合现实逻辑。有个朋友公司新来了一位女同事很漂亮。他问我能不能算算两人有没有机会?我问他你行动了吗,表白了吗?他说没有啊,看看能不能成再决定。你们觉得这可笑不?你没有行动,那么事情有无数种结果。你只有开始行动了,事情才会只有一个结果。这就是梅花易数的不动不占无事不占,是不是很科学?一件事,你只是空想,没有行动,当然可能会有各种结果,但一件事只要你去做了,那么就必定会产生一个结果。
那么为什么易经占卜这些会和迷信扯上关系呢?
工具没有好坏,但人会别有用心。一是易经和梅花易数很难学,在古代很多人是没机会读书的,于是只好往鬼神方面扯,这样能好忽悠。要知道古往今来任何一位易学大师,都是学富五车的文人,不学无术一字不识想成为大师简直是痴人说梦。不读书的人只好说,这是什么什么神仙教我的,我得了神通,可以未卜先知……二是利用迷信好赚钱,如果你给一个人讲道理,他会听吗?常言道话语教育不了人。但人都对鬼神好奇敬畏,所以别有用心的人正好可以利用这些。就像一把刀,刀有好恶之分吗?还不是看使用它的人?说白了算命这行当就是一门职业罢了,本质上和理发师,厨师,铁匠等没什么区别,民间一门吃饭手艺罢了。
算命占卜不是迷信,相信算命占卜无所不能才是迷信。
所以,你明白了吗?
以上的内容不要当真。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14454/2837566.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