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作为是秦汉以来中原通往滇省的重要通道之一。
县城依山傍水,是川滇交通枢纽,有“小山城”之称。
自从秦开“五尺道”以来,盐津即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久的商贸过往,促使了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与滇中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三川半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风土人情。
狭小的盐井县城,充分展示了人们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两侧的店铺林立,楼层都不高,毕竟外侧临河,下方已经是十多二十米高的水泥柱了。
修建的太高难以保证安全。
店铺内有着各式各样的商品贩卖。
在这个交通发达的年代,基本上你想要的,都能买到。
能够满足你的99%的需求。
……
夏季的六点,显得比较燥热。
何书木一家人浩浩荡荡的出门,先去了盐井县比较标志性的大建筑——东风大桥。
在桥上吹着凉风,向下眺望。
能看见盐井县的另一座专为人通过的吊桥。
整座吊桥主要由两根主缆支撑,一侧一根贯穿整座吊桥。
下方通过吊索吊起桥面,桥面铺满了铁块。
两侧通过简易的绳索拦挡。
人走在上面,随着吊桥的晃荡,人也随之左右摇摆,重心不稳的人甚至可能摔倒。
初次走在上面,你可能吓到腿软,心惊胆战,实在没有勇气走过去。
不过大多数人都能习以为常、面不改色的走在上面。
遇到调皮的孩子,还会随着桥面的晃荡而左右用力,加剧桥面的摆动幅度。
桥头,是人贩子聚集之地,每逢赶集,桥头总是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买卖。
人们席地而坐,将自己的东西放在篮子里摆在面前。
吆喝叫卖之声络绎不绝。
关河的水缓慢的流淌而下,时不时撞击到河中的礁石,而卷起一个的白色漩涡。
时而前仆后继的撞打着岸边光滑的岩石。
河风夹杂着水汽扑打在脸上,冲淡了夏季傍晚的燥热。
人来人往的桥上,有的驻足和好友说话,有的急急忙忙的赶路,也有学生三五成群追逐打闹。
充满了人间的烟火之气。
走过大桥,继续往前。
路边摆着的各色小吃,几个孩子手上已经拿满了吃的。
何书木手上也被小欢歆塞了一碗凉虾。
小家伙上幼儿园之后,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分何书木一份。
几个大人早已走到前面去了。
何书木他们为了等吃的,现在落后了许多。
现在拿着吃的就往大人们追去。
路上,看见穿着校服的高中生三五成群,买着吃的。
何书木想起,前面是盐井第三中学,这会儿正值放学时间。
虽说正值周六,许多学生也会选择留校学习,不会回家。
针对这种学生,学校也会有统一的管理方式。
何书木高中时都是每逢节假日或者寒暑假才回家一次。
何书木的高中是在市里读的,但这也不影响他对这中学的熟悉。
相比于盐井县的一中和二中,三种地位位置算是绝佳,就在盐井县的大街上。
但是每年的成绩却始终不如一中和二中。
可能身处红尘之中,难免惹尘埃。
其他两所高中相对僻静,可以一心只读圣贤书。
再往前,拐几个弯,是一个充满江南风情的、亭台水榭的小公园。
是一个纳凉的好去处。
每逢夏季傍晚,这里的人都格外的多。
拿着扇子,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的大爷早就占据了最好的位置。
一边摇着扇子,一边和旁边的大爷唠嗑。
三五成群的大妈聚集在一起,显得格外热闹。
池塘里的金鱼可能也害怕孤独,三五成群,玩的不亦乐乎。
池中还有几朵荷花,亭亭玉立,清香扑鼻,沁人心脾。
为炎热的天气提供了不一样的色彩。
荷花的花瓣一层一层往外展开,下面洁白如玉,顶上有淡淡的粉色。
荷花托着绿色的莲蓬,莲蓬上有许多小孔,一颗颗莲子就睡在里面。
荷叶平铺在水面,吸取阳光,默默为美艳的荷花提供着养分。
也为池中的鱼儿遮挡阳光。
何父他们和熟人打着招呼聊着天。
几个小孩也和熟悉的同伴打着招呼。
何书木的同龄人基本都在外地工作,也就和长辈打个招呼。
就继续带着小欢歆逛这个小小的公园。
假山流水,亭台阁楼,树木成荫。
鸟语虫鸣,交织在一起,争相为这个夏天演奏出独属于自己的乐章。
何书木的心情也愈发的欢悦。
连带着之前工作生活中积压的郁气都消散了不少。
……
在外面逛了一个多小时,何书木带着小欢歆他们先回家了。
何父他们遇见熟人,聊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夏天的盐井,一般都要八点才会天黑。
现在才七点半,街上除了来往的行人少了一些之外,并无其他太大的差别。
盐井县的人们一般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八九点吃的叫早饭。
下午两三点吃的叫晚饭。
晚上一般不吃饭,但是会吃点零食瓜果之类的。
也会从外面买点小吃凉菜。
平凡而朴素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夜晚,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
电视里放着什么通常没有人在意,都是聊着家长里短。
小孩子有小孩子之间的语言。
大人有大人的话题。
风扇在一旁摇头,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
……
夜晚的阳台是纳凉的好去处,我们不用像杜甫那样“开轩纳微凉”就可以享受到河风带来的凉爽。
河对岸熙熙攘攘的灯火,和星空中的繁星遥相呼应。
点缀着盐井县城的夜晚。
在月亮那柔和的月光下,外面亮如白昼。
就算没有路灯的照耀,也可以正常行走。
何书木记得,几年前的盐井。
夏季的夜空美如画。
银河散落九天之上,站在楼顶,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
不用任何的设备辅助,就可以领略宇宙星空的浩瀚之美。
可惜,近年来的工业发展。
何书木再也没见过那种浩瀚的星空。
当时用手机记录的照片,也不知去了哪里。
眼睛是记录美景最好的仪器。
无论有手机还是照相机亦或摄像机,都拍不出自己看见的那种感觉。
身临其境,和通过照片看见的,差距总是巨大的。
不然以现代这么发达的技术,大家都在网上看看各景点的照片,视频就行。
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在节假日,一拥而至各个风景区。
夏国人的内心是浪漫的。
他们会到各个景区体验不同的文化底蕴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会和古代文人墨客一般记录自己的生活。
不过区别在于,古时的人们都喜欢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感受。
现代的人们喜欢用照片来记录自己看见的风景。
简单而粗暴。
……
何书木躺在躺椅上静静的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这几年的奔波劳累,难得有这么舒服的时刻。
抛却了工作和生活,放空自己。
静静地发呆。
……
仲夏夜苦短。
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给这座城市新的一天注入了活力。
早起的人们开始在街上游走。
早点铺是一天的开端。
油条豆浆、包子馒头、油糕饵块是上班族钟爱的早点。
何书木的爷爷奶奶起的格外的早。
天色微亮,就起床洗漱,出门行走活动身体。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早晨的时间就格外看重。
何书木爷爷那一辈的人似乎格外珍惜早晨的时间。
可能这是由于何书木爷爷奶奶平时生活在农村。
每天早上都要给养的家禽准备吃的和从笼中放出。
农村的各种杂事也比较多,夏天的天气又比较炎热。
所以一般都趁早晨的天气凉快,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一些。
到八九点,回家准备早饭吃了再继续忙碌。
直至午后,天气转热,就在家休息,躲避炎热的天气。
下午三四点吃完晚饭之后,待天气渐凉。
又开始夜晚的忙碌,直到天黑才结束忙碌的一天,回家休息。
……
等到何母起床准备好早饭,再三催促之下。
何书木兄妹几个才从床上爬起来。
何书茵要到月中才去公司报到。
何书亦每天都是睡到中午才起来吃饭。
何书木起来洗漱好之后,才发现小欢歆都已经端着个小碗开始吃早饭了。
小小的手拿着不太相称的筷子,认真的夹着碗里的饭菜。
何书木笑了一下
“小欢歆起的还挺早啊。”
“木哥哥早。”
小欢歆回道。
“真乖。”
何书木摸了摸小欢歆的头。
看桌子上就妹妹何书茵一个,转头对着厨房的母亲问道:
“妈,爸和爷爷奶奶他们呢?”
“你爸带他们去街上买点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他们已经吃过了。”
何母头也不抬的回道。
“好吧。”
吃完早饭,何父他们拎着些吃的和日用品回来。
“木娃儿,晚点送你爷爷奶奶他们回去。”
何父对着何书木说道。
何书木回道
“急着回去干嘛,多耍两天嘛。”
“家里的牲口还要人喂养啊。”
何书木爷爷说道。
何书木问道:
“不是说喊邻居他们帮忙喂一哈蛮?”
“总不能一直麻烦人家噻。”
“好嘛。”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14894/46319282.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