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有多宽广,舞台就有多大
推荐阅读:那些年的我们曾经相爱 九尾龟之吃的魅惑 愚夫 国 天下无局 让你修仙建宗门,核武威慑什么鬼 九州谋士 为尼三年后,侯爷跪地求原谅 武破九天 是大清但是不同的大清 高武:仙界入侵,我在黑狱囚仙魔
有的领导者面对下属的不同意见或指责时,心里也清楚别人讲的话是事实,有道理,但就是不能容忍人家“大不敬”的态度,并为此放弃改正错误的机会。殊不知,只有那些能够容人,尤其能容难容之人的人,才值得别人尊敬。
侯生,韩国人,史佚其名,原为秦始皇信任的方士。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曾派他与韩终、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
韩终、石生都是秦时的方士。据说韩终曾经不穿衣服,只着菖蒲(一种植物),长达三年之久,以致身上都生了毛,以后冬天再冷他也不怕。还说他能“日视书万言”,并且都能背诵出来。石生则仅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之中。接受秦始皇的命令后,二人便均不知所终。也许死于咸阳“坑儒”的四百六十余人当中,也许逃亡他地。
侯生虽受秦始皇信任,但他知道自己是提着脑袋过日子,弄一些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欺骗秦始皇,早晚是要被识破的。于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与另一个方士卢生一合计,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跑了。临行前散布了一堆秦始皇不爱听的话,称:“始皇为人,刚戾自用;灭诸侯,并天下,意得欲纵,以为自古没人比得上自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只是备员而不用;丞相诸大臣都是接受已经决定好的事情,在皇上的指示下进行办理。皇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都畏罪持禄,不敢尽忠。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错,一天比一天骄傲,臣下则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一个人兼行两种巫术,不灵验的就处死。但是候星气占卜者多达三百人,都是良士,他们畏忌讳谀,不敢直言皇上的过错。天下之事无小大都由皇上来决断,皇上批阅文件用衡石来称量,每天都有限额,不达到定额不休息,贪恋权势到如此程度,不可以为他求仙药。”这番话的结果,是酿成了四百六十余人被坑杀的悲剧。
侯生、卢生知道自己犯了死罪,为了缩小目标,便分头逃亡。卢生一去再无音信,不管有何传说,反正秦始皇再没见过他。而侯生不知何故,是过不惯逃亡的日子?是舍不下亲人?还是对四百六十余人的死感到内疚?居然壮着胆子又回来了。
秦始皇获知侯生回来了,立即下令将其拘来见自己,准备痛骂一顿后车裂处死。为此,秦始皇做了一番精心的准备,特意选择在四面临街的阿东台上怒斥侯生。这里能够让许多人都看得见、听得着,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当始皇远远望见侯生走过来时,便怒不可遏地骂开了:“你这个老贼!居心不良,诽谤你主,竟还敢来见我!”周围的侍者知道侯生今天活不成了。
侯生被押到台前,仰起头说:“臣闻,知死必勇。陛下肯听我一言吗?”始皇道:“你想说什么?快说!”于是,侯生鼓动起嘴巴说道:“臣闻:大禹曾经树起一根‘诽谤之木’,以获知自己的过错。如今陛下为追求奢侈而丧失根本,终日淫逸而崇尚末技。宫室台阁,连缀不绝;珠玉重宝,堆积如山;锦绣文彩,满府有余;妇女倡优,数以万计;钟鼓之乐,无休无止;酒食珍味,盘错于前;衣裘轻便和暖,车马装饰华丽。所有自己享用的一切,都是华贵奢靡,光彩灿烂,数不胜数。而另一方面,黔首(秦时对不做官之人的称呼)匮竭,民力用尽,您自己还不知道。对别人的指责却恼怒万分,以强权压制臣下,以致下喑上聋,所以臣等才逃走。臣等并不吝惜自己的性命,只是惋惜陛下之国就要灭亡了。听说古代的圣明君主,食物只求吃饱,衣服只求保暖,宫室只求能住,车马只求能行,所以上没有看到他们被天所遗弃,下没有看到被黔首抛弃。尧时茅屋顶不修葺,栎木房椽不砍削,夯土三级为台阶,却能怡乐终身,就是因为少用文采、多用淡素的缘故。丹朱(尧之子)傲慢肆虐,喜好淫逸,不能修理自身,所以未能继承君位。如今陛下之淫,超过丹朱万倍,甚于昆吾(夏的同盟者)、夏桀、商纣千倍。臣恐怕陛下有十次灭亡的命运,而没有一次存活的机会了。”
听了这番话,始皇默然良久,之后缓缓说道:“你何不早言?”侯生回答:“陛下的心思,正在飘飘然欣赏自己的车马服饰旌旗之物,且自认有贤才,上侮五帝,下凌三王;遗弃素朴,趋逐末技,陛下灭亡的征兆已经显露很久了。臣等生怕说出来也没有什么益处,反而自己送死,所以逃亡离去而不敢言。现在臣必定要死了,才敢向陛下陈述这些。这番话虽然不能使陛下不灭亡,但要让陛下知晓明白为何灭亡。”始皇问道:“我还可以改变这一切吗?”侯生回答:“已经成形了,陛下坐以待毙吧!如若陛下要想有所改变,能够做到像尧和禹那样吗?如果不能,改变也毫无意义。陛下的佐助又非良臣,臣恐怕即使改变也不能保存了。”始皇听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下令将侯生放掉。
侯生逃亡之事发生在秦始皇统治末期,虽然秦始皇当时不过四十六七岁,尚属英年,但他已经取得了骄人的功绩,头脑热涨,目空一切,犹如侯生所说,不太能清醒地正视自己。即便如此,在对待侯生的态度上,我倒是能够看出秦始皇纳谏的勇气,说明他还不糊涂。尤其是在盛怒之下,在听了侯生一番大逆不道的言辞以后,秦始皇居然能将他放走,从秦始皇的性格上分析似乎不太可能,但是从他一贯的用人之道来分析,秦始皇往往能在盛怒之下控制自己的感情,当然对方必须是言之有理,话必须说到点子上,否则必有杀身之祸。
敢于理直气壮地指责和冒犯领导者,其理必正,其气必壮,此时如果领导者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尊严是否受损,让自己的思维被情绪所左右,必会做出不智之举。有句话叫大人不计小人过,手下人把话说在理上,他的一点点言辞冒犯又何必计较呢。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22474/46244563.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