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领导社交绝学 > 冷处理是解决难题的一大法门

冷处理是解决难题的一大法门


  有句词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意思是说应该争分夺秒,奋力拼搏,加快事物的发展进程。“只争朝夕”的精神,对于人们的事业和生活说来,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但是,生活就是富于戏剧色彩。它固然需要只争朝夕,但必要的时候也需要拖延时间。

一位名叫赵豫的人,是松江太守。他做太守有一个有趣的成例,一旦发现告状的人没什么急事,就说:“明天再来吧!”一开始,人们都觉好笑,因此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口头语。但后来人们发现,赵豫的做法是很有道理的,那些告状的人,刚来时,正在气头上,怒气冲冲,脸红脖子粗,可回去等待了一夜之后,怒气便消解了大半,有的甚至干脆再也没有来。

赵豫的拖延术,起到了消解怒气、稳定情绪的作用。人是理性的动物,同时,又有情感。就人的正常心理状态而言,感情是服从理性支配的。但在特殊的条件的作用下,诸如生理心理、外在刺激等,也可能使人大喜大怒,失去节制,做出无理性的、反常的、荒诞的事情。为使人在失去控制的时候。不致做出后悔的事情,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停止或拖延事情的进程,尽力不做事或少做事,让缓缓流动的时间减缓洗刷感情的冲动。最终复归于理智。这可谓拖延术的第一个功能。拖延的第二个功能,是赢得一定的时间,观察了解有关情况,对行动的吉凶祸福、利弊得失做出比较稳妥的决策。

在五代十国的北周,尉迟迥是扬州总管,皇帝下诏让韦孝宽取代他,同时又让小司徒到长文做扬州刺史,并先让司徒到长文到邺城,韦孝宽随后出发。到了朝歌,尉迟迥派他的大都督贺兰贵携书信问候韦孝宽,韦孝宽留下贺兰贵攀谈,以便观察实情。通过说话,引起了疑心,估计尉迟迥那边可能有变。于是,他自称有病拖延进程,又假意派人到相州去求医买药,而他则秘密地伺机行动。到了汤阴地界,正好碰上长文逃命而归,韦孝宽秘密查知司徒到长文奔归的原因,确证了他的怀疑;于是也奔驰而归。归途所经过的桥道,他都命人拆毁,并将驿站的马全带上,簇拥跟随自己。他还命令驿站的将士道:“蜀公(尉迟迥)快到了,要准备下美酒佳肴招待他。”尉迟迥果然派人追赶韦孝宽来了,驿站的将士们为他们提供丰盛的酒席,招待得十分周到,走一处停一处,因此,没能赶上孝宽。

社会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对行动的危险性已有清楚的认识,可迫于各种压力又不能马上停止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危险,只有拖延。这是拖延术的第三个功能。

将军窦宪内娶妻,郡国的人都纷纷前去贺喜。汉中太守也要派人前去。广曹李邵不以为然。他说:“窦宪内这个人横行霸道,用不了多久,就会有灭顶之灾。您最好不要与他来往。”太守不听劝告,执意要派人去。没有办法,李邵请求亲自前住。李邵故意在途中的馆舍停留,以便观看窦宪内大祸临头。行走到扶风时,就听说窦宪内被谋杀了。事后追查,凡与窦氏有交往的人都受到株连,唯有汉中太守得以幸免。

拖延术的最后一个功能,是把那些不情愿做的事情“拖黄”,使之不了了之。生活是复杂的。有些事明显不合理,不人道或根本错误,但碍了面子或权势,又只能不情愿地去做。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伸张正义、主持公道,坚持正确反对错误,便可以采取“拖延”的办法。

历史记载,东晋时期的权臣桓温病势沉重,请求朝廷给他加九锡(古代帝王为尊礼大臣而赐给的九种器物,是一种很高荣誉的象征)。谢安知道这个要求是没道理的,但是又没有办法,为此采取了拖延的办法。他让袁宏草拟奏文。奏文拟成以后,谢安看了一遍,就让袁宏修改,一次又一次,总是这样。因此,一篇奏文经过十天还未拟定。这时,桓温死了,加九锡的事便不了了之。

明英宗在外地时,也先曾用车载着他的妹妹前来,请求将妹妹许配给英宗。皇上将这事和吴官童说了,问他该怎么办。吴官童回答道:“哪有天子作人家女婿的呢?历史会怎么说?不过若是拒绝他也辜负了他的一片好意。”于是皇上哄骗也先说:“你的妹妹我当然是可以娶的,但不应该做那不合礼法而结合的夫妻。等朕返回中原以礼来聘娶她吧。”也先又选美女数人要送英宗侍寝,英宗也推却道:“留着美女,等来日做你妹妹的陪嫁侍女,我要一并让他们做嫔妃。”也先听了,更加敬佩英宗。但最终此事却不了了之。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激进的做法未必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冷处理却可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热效应。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22474/46244570.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