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水上之战吴军大败
推荐阅读:梁萧升官记 都市:学霸的逆袭之路! 红颜如梦,情深似海 身怀绝世神功,攻略三国美人 神级丹药系统 宇宙毁灭,我带蓝星入超等 火影之重生摆烂的我成了万人迷 获得传承后校花学姐倒追我 首长不孕不育:读心军嫂一胎三宝 问鼎记!
吴国的统治者自从改元建衡,到凤凰年间,行为放肆,滥用兵力,导致国内上下都充满了抱怨。
三位重要官员,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他,结果都被处死。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忠诚的臣子被杀害了四十多人。
这位统治者每次出行都有五万铁骑护卫,使得其他官员都感到恐惧,不敢有任何行动。
羊祜听说陆抗撤军,孙皓失德,觉得吴国有可乘之机,于是写了封信派人送到洛阳请求攻打吴国。
信上写道:
【天意虽然难以捉摸,但成就大事还得靠我们自己。就像江淮虽险,却不及剑阁;孙皓残暴,比刘禅还凶。吴国人民的日子,过得比巴蜀还要艰苦。
而我们大晋的兵力,比以前可是强多了。所以,现在不趁机一统天下,难道要等着天下人都被困在战争里吗?那可不是什么长久之计啊!】
司马炎看到羊祜的信后,笑得合不拢嘴,立即决定出兵。
但贾充、荀勖和冯紞三人却像三只乌鸦一样,不停地在他耳边叫嚷着“不行”。
司马炎被他们吵得头疼,只好作罢。
羊祜听说后,叹了口气说:“人生就像一场戏,总有不如意的时候。现在机会来了却不抓住,真是可惜啊!”
四年后,羊祜回朝请辞,说要回家养病。
司马炎好奇地问:“你有没有什么高招可以教我?”
羊祜回答:“孙皓那个暴君已经快撑不住了,我们现在可以轻松拿下他。但如果他死了,换上个明君,那吴国就不是我们能轻易得到的了。”
司马炎恍然大悟:“那你现在就带兵去吧。”
羊祜苦笑着:“我老了,身体也不行了,还是找个年轻力壮的吧。”
说完就走了。
羊祜病重临终前,司马炎亲自去看望他。
羊祜流着泪说:“我这辈子报答不了陛下的恩情了!”
司马炎也哭了:“我真后悔当初没听你的建议。”
羊祜推荐了杜预,并告诫司马炎要保密。
司马炎奇怪地问:“你推荐人才是好事,干嘛要烧掉奏章不让人知道呢?”
羊祜回答:“公开推荐,私下感谢,这种事儿我可不干。”
说完就去世了。
司马炎哭得稀里哗啦地回宫了,追赠羊祜为太傅和平侯。
南州的居民们听说羊祜离世,决定让市场休息一天,因为他们需要时间来表达他们的悲痛。
江南的守卫者们也加入了这场哀悼的行列,泪水成了他们共同的语言。
襄阳人为了纪念羊祜,决定在岘山上建立一个庙宇和一块纪念碑,四季都有人前来祭拜。
每当有人路过看到那块碑文,都会被感动得泪流满面,所以大家都戏称它为“泣泪碑”。
后来有人写诗曰:
清晨爬山感晋臣,老石碑在岘山春。
松树间露水滴滴答,疑是当年泣泪人?
晋朝的皇帝听了羊祜的建议,决定让杜预去当镇南大将军,管理荆州。
这位杜预啊,就像个老顽童,学习起来比谁都认真,尤其爱看左丘明写的《春秋传》。
他走到哪儿都带着这本书,连骑马出门都得让人把书挂在马头上,大家都笑他是“左传迷”。
后来,他按照皇帝的命令去襄阳,一边照顾百姓,一边训练军队,准备去打吴国。
此时吴国丁奉、陆抗都已离世,吴主孙皓每次开宴会,都让大臣们喝得醉醺醺。
他还特地安排了十个黄门郎担任“找茬官”,宴会结束后,每人都要汇报别人的小错误,犯错的人可能会被刮脸皮或挖眼睛。
这让吴国人民都吓得不轻。
晋益州刺史王濬看不下去了,上书请求去教训一下吴国君主。
于是他上书写道:
〈孙皓的行径早已背离正道,我们应当迅速采取行动。若是错过现在,待他日孙皓离世,新君即位,那将是我们难以应对的强敌。
我造船已有七个年头,船只日复一日地经受着岁月的侵蚀;而我,已步入古稀之年,余生无多。
这三者若不能及时汇聚,我们的大计便难以实现。愿陛下把握这难得的时机,切勿错失。〉
晋朝的皇帝在审阅了奏章后,便与大臣们讨论起来:
“王公的看法,与羊都督不谋而合。我已有决断。”
侍中王浑上奏说:“臣听说孙皓想要北进,军队已经整装待发,气势如虹,难以正面冲突。再等一年让他们疲惫了,咱们才能取得胜利。”
晋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下达诏书命令军队暂时不要行动。
退回后宫后,与秘书丞张华下围棋来消遣。
不久,有近臣报告说边疆有紧急文书到来。
晋帝打开一看,原来是杜预送来的奏章。
奏章写道:
〈过去,羊祜不向朝廷大臣公开谋划,而是私下与陛下密谈,结果让大臣们议论纷纷。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权衡利弊。看看这次行动,十有八九是有利的,坏处不过是白忙一场罢了。
从秋天开始,讨伐盗贼的计划已经暴露,如果现在停下来,孙皓那家伙肯定会吓得要死,赶紧搬到武昌去,加固江南的城墙,迁移居民,
到时候我们连个城墙都攻不破,野外也没什么可抢的,明年的计划也就泡汤了。〉
晋主刚刚审阅完奏章,张华突然站起,推开棋盘,恭敬地说:
“陛下英明神武,国家富强;吴国君主残暴无道,百姓受苦。现在如果出兵讨伐,可以轻易取胜。请陛下不要犹豫。”
晋主说:“你的话洞察事理,我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于是立即召集群臣上殿,任命杜预为大都督,率领十万大军从江陵出发;
司马伷从涂中出发;王浑从横江出发;王戎从武昌出发;胡奋从夏口出发。
各领五万兵马,都听从杜预的指挥。又派王濬、唐彬沿江东下,水陆兵力共二十多万,战船数万艘。
还命令杨济驻扎襄阳,统一指挥各路人马。
东吴那边,听说晋军要来,大家都慌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吴主皓赶紧召集手下的将领们开会,商量怎么应对。
张悌说:“咱们可以这样,让伍延带队去江陵,跟杜预他们对战;再让孙歆去夏口那边挡一挡。我呢,就带沈莹和诸葛靓,领十万大军去牛渚,把各路人马都接上。”
吴主皓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让张悌去办了。
结果张悌一走,吴主皓就开始在后宫里转悠,一脸的愁云惨雾。
岑昏看他那样,就问:“老大,你怎么了?”
吴主皓说:“晋军来得这么猛,虽然咱们已经派人去挡了,但王濬那家伙带着几万人,开着战船顺流而下,势头太猛了,我有点担心啊。”
岑昏一听,笑着说:“老大,别愁,我有个办法能让王濬的船都变成渣渣。”
吴主皓一听乐了,问:“啥办法?”
岑昏说:“咱江南铁多的是,可以造一堆连环索,再弄些大铁锥子放在江里。晋军的船要是敢来,保证让他们有来无回!”
却说那位晋朝的杜预,带着他的队伍从江陵出发,给手下周旨下了个命令:
带上八百个会游泳的家伙,悄悄地划小船过长江,夜里去乐乡搞个突袭。
白天在山里多插几面旗子,放放鞭炮敲敲鼓,晚上就到处点火把。
周旨领了命,带着人就过了江,躲在巴山那儿。
第二天,杜预领着大部队水陆并进。
探子来报:“吴国的老板派了伍延走陆路,陆景走水路,孙歆当先锋,三路人马迎上来。”
杜预带兵前进,孙歆的船先到了。
两边刚一交手,杜司令就往后撤。
孙歆带兵上岸追,追了不到二十里,突然一声炮响,四周都是晋兵,吴兵急忙往回跑。
杜预趁机追杀,吴兵死了一堆一堆的。
孙歆跑到城边,周旨那八百人在城里已经点火了。
孙歆吓了一跳:“北方的军队难道是飞过来的?”
正想撤退,被周旨砍下马来。
陆景在船上看到江南岸上火起一片,巴山上飘出一面大旗,上面写着“晋朝镇南大将军杜预”。
陆景吓得要命,想上岸逃跑,被晋将张尚追上砍了。
伍延看各军都败了,就弃城逃跑,被埋伏的兵抓住,绑去见杜预。
杜预说:“杀了吧,这人留着没用!”就叫武士砍了。
于是占领了江陵。
这样一来,沅、湘一直到广州那些地方,官员们都纷纷投降。
预派人去安抚,秋毫无犯。然后进军攻武昌,武昌也投降了。
杜预的军队威风凛凛,召集将领们开会,商量怎么打下建业。
胡奋说:“百年的敌人,不是一下就能全打败的。现在正是春天水涨的时候,待不住。可以等到明年春天再大举进攻。”
杜预说:“从前乐毅一场战斗就统一了强大的齐国,现在我们军队这么厉害,就像破竹子一样,劈了几节之后,剩下的就都迎刃而解了,不用再费劲了。”
于是就发文书约好各路将领,一起进兵,攻下了建业。
王濬将军的船队顺流而下,听说吴国在江中布下了铁索和铁锥。
他笑了笑,决定用点小聪明来应对。
王浚他率领着一支水军顺江而下。听说敌军在江中设下铁链和铁锥,王浚哈哈大笑,心生一计。
他命令士兵们制作了几十个大木筏,上面绑着稻草人,穿着铠甲,手持武器,仿佛是一支雄壮的队伍。
这些稻草人在江水中漂流,敌军误以为是真正的士兵,吓得纷纷逃跑。
王浚又让人在木筏上绑上巨大的火炬,用麻油浇灌,一旦遇到铁链,就点燃火炬将其烧断。
就这样,王浚的水军顺利突破了敌军的防线,所向披靡。
话说东吴的智囊团,张悌大帅领着左右护法沈莹和诸葛靓,准备迎接晋军的挑战。
沈莹对诸葛靓说:“上游的军队没有防备,我猜晋军肯定会来,我们得全力以赴。如果能赢,江南就安全了。但如果渡江作战失败,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诸葛靓点头称是。
话音刚落,探子来报,晋军已经顺流而下,势如破竹。
两人吓得不行,赶紧找张悌商量对策。
诸葛靓提议:“东吴危险了,咱们何不撤退?”
张悌泪流满面地说:“吴国快要亡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如果现在君臣都投降,没有一个人为国难而死,那不是太丢人了吗?”
诸葛靓也哭着离开了。
张悌和沈莹带领部队抵抗,结果被晋军团团包围。
最终,张悌在激战中牺牲,沈莹也被晋军将领周旨所杀。
吴军溃败四散。
这正是:
杜预山头见大旗,江东张悌忠心不移。
王气南中已耗尽,偷生负所知真不值。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25212/2837363.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