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王熙凤何以将贾母的"大丧仪"办得一团糟?
推荐阅读:惨死重生杀疯全家,还把权臣撩爆啦! 末世:我获得了最强奴役系统 地球末日文明重铸 抗美援朝开局加入顶尖王牌军 灭我秦家满门,我掀了你的天下 只想出人头地,没想到长生了 禁欲皇帝捂不热,重生后她不要了 莲花楼之又见莲花盛开时 斩赤红的谭雅才不会被推翻 港片:每周除三害,港综我无敌
在《红楼梦》中,当家人贾母辈份最高,又是最有权威的实际当家人,在奉行"生来就是享福"的享乐思想下,享尽荣华富贵,83岁高寿时魂归地府,可谓风光了一生。
然,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太太,《红楼梦》主要人物之一,死后的葬礼却非常冷清寒酸,尽管也是"大丧仪"规格,不要说没有重孙媳妇秦可卿的葬礼隆重,就是与侄子贾敬热闹的葬礼也没法比。
这是怎么回事?是能人王熙凤主持贾母的葬礼不上心?还是贾府因抄家"盛极而衰"下已不可同日而语?
一、贾母为后事已预先安排
在107回"散馀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中,贾母眼见宁国府被抄家,贾赦、贾珍等获罪,为撑起步入下坡路的贾府渡过难关,贾母便将自己历年积蓄的"体己钱"拿出来分配给贾府相关人员。
贾母除给贾赦、贾珍和王熙凤各三千两纹银,给宝玉宝钗价值几千两的金银首饰,黛玉棺木南运费五百两纹银,贾政偿还债务及"四姑娘"惜春的婚事费用和分给李纨、贾兰部分纹银外,章回中还特意提及,贾母将余下的费用留做自己百年后的开支。虽书中没具体讲多少,但估算下来,应该也不少于三千两纹银。
可见,贾母对自己的后事早有考虑。无疑,贾母还是希望自己死后可以体面下葬,不因贾府的"盛极而衰"受到丝毫影响。
毕竟,当家人贾母世事洞明,担心贾府"盛极而衰"下自己百年后出现安葬开支不够,为此自己预留了一笔可观的安葬费。
可见,贾母隐隐还是有些担心自己死后的安葬与她生前的风光不相衬。果不其然,贾母百年后的葬礼应验了她的隐忧。
贾母死后的"大丧仪",尽管是她疼爱而又极看重的孙媳妇能人王熙凤一手操办,结果仍办得一团糟。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二、贾母寿终正寝
在110回"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诎失人心"中,特意将贾母临终前的情形描写得非常细致。
章回中写道,因贾赦不在家,由贾政率合府人员守候在贾母床前,贾母坐起来说了一会说"我到你们家已经六十多年了。从年轻的时候到老年,福也享尽了……最可恶的是史丫头没良心,怎么总不来瞧我。"
待贾母说完话,儿子贾政忙敬上参汤。只见贾母的牙关已合紧,守候在一旁的王夫人、宝钗赶紧上前扶起贾母,邢夫人、凤姐等赶忙给贾母换衣,底下婆子们随即铺上被褥,将床安设停当。这时,只听见贾母喉间略一响动,脸变笑容,竟是去了。
贾母享年八十三岁,得以寿终正寝。章回接着钩沉贾府准备贾母"大丧仪"的情况:
贾政等在外一边跪着,邢夫人等在内一边跪着,一齐举起哀来。外面家人各样预备齐全,只听里头信儿一传出来,从荣府大门起至内宅门扇扇大开,一色净白纸糊了,孝棚高起……
贾政迅速报了"丁忧"。因贾府世代功勋,贾母又是元妃祖母,皇上着礼部主祭,赐安葬费一千两纹银。
经刑、王二夫人商议,考虑到大老爷贾赦外出,二老爷贾政不熟悉俗务,便委托贾府管家王熙凤操办贾母的"大丧仪"。
原本风风光光操办过秦可卿"大丧仪"的王熙凤,于是接过这项"份内事"。在她看来,自己是荣国府管家,有权利,也有经验,兼之贾母生前又考虑了银两,现在又得一千两皇家赏金,虽说贾府现步入下坡路,但风风光光办好贾母的"大丧仪"绝不是难事。
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谁知,此一时彼一时,当王熙凤真正开始着手操办贾母的"大丧仪"时,困难却接踵而至,根本没有她当初操办秦可卿"大丧仪"时的游刃有余,如今已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了。
婆婆邢夫人第一个站出来有意刁难,她原本对贾母偏心二房有成见,又将自己的儿媳用作二房的管家,贾母在生时她不敢说反对意见,如今贾母死了,这下终于有了报复的时机。
于是,在贾母的"大丧仪"上,这原本属长房贾赦与她邢夫人这个长媳主办的事,她便以贾赦不在家、儿媳妇王熙凤是荣府管家深得贾母疼爱为由,竭力主张由王熙凤操办。私下里邢夫人却不给王熙凤"便宜行事"的权利,在王熙凤操办时遇到"传饭供菜"等细节出现尴尬后,还挑唆王夫人批评王熙凤不上心,有意看她的笑话。
其次,二老爷贾政因贾府被抄家,怪罪于王熙凤,说她贪婪重利,导致贾府"一朝抄尽",兼之贾政是个拘泥于礼数之人,担心贾府刚被抄家,若大操大办怕影响不好,便以"老太太的丧事只要悲切才是真孝,不必糜费图好看"的想法为由,只叫王夫人与邢夫人商量着酌定,对王熙凤遇上的困难视而不见。
其三,王夫人私下里也不支持,她原本对内侄女王熙凤很信任,但王熙凤自打管家后高调嚣张的所作所为,令她不满意,尤其是王熙凤自以为有贾母作靠山,还多次不给她颜面,其内心早已怀恨。兼之她知道王熙凤的婆婆邢夫人爱财如命,一向老抠,亦不愿与她商量,又不想出钱,只要求王熙凤要风光地办好贾母的"大丧仪":
"咱们家虽说不济,外头的体面是要的……。"
不明就里的贾母首席丫环鸳鸯以为贾母的丧葬费原本有保障,担心王熙凤"不上心",也哀哭着请求王熙凤一定要为贾母的"大丧仪"办得体体面面,不辜负贾母在贾府操劳一生的心血。
后来鸳鸯见王熙凤在操办时受掣肘只得央求贾府下人支持帮忙时,下人不肯出力多不买账,很是不解:
"她头里作事,何等爽利周到,如今怎么掣肘的这个样儿。我看这两三天连一点头脑都没有,不是老太太白疼了她了吗?"
幸得李纨看不下去,说了句公道话:"我说琏二奶奶并不是在老太太的事上不用心,只是银子钱都不在她手里,叫她巧媳妇还作的上没米的粥来吗?"
鸳鸯才恍然大悟,明白王熙凤已被挟制,又在贾府树敌太多,仆人们都恨她,群起而攻之,巴不得让她出丑。
但鸳鸯毕竟只是丫环,她不敢去找刑王二夫人理论,只好找到平时要好的玉钏、彩云等丫环,求得王夫人"才拿了一份出来",勉强将贾母的"大丧仪"维持下去。
饶是如此,贾府上下此时大都不听王熙凤的安排,还在旁边指指点点,说风凉话。原本渴望体面办好贾母"大丧仪"的王熙凤,此时才知道自己已是"失势的凤凰不如鸡",回天无力了。但一向威风惯了的王熙凤,哪能受得了这些打击,一气之下,还没等贾母出殡,自己就倒下一病不起。
要强的王熙凤最终把贾母的"大丧仪"办得一团糟,还受尽埋怨,几头不讨好。
列位看官可能会问,既然王熙凤是贾府管家,她难道手里没钱,至少也会预留点"私房钱"备用?
实际上,王熙凤管家时弄来的银子,已在抄家时一并被没收,手里已没有多少钱了。即便有点可怜的"体己"钱,已不敷大用。
何况王熙凤原本更是贪利之人,怎会倒贴去干亏本的买卖?要王熙凤拿出自己仅有的钱去办事,即便是用于贾母的"大丧仪",也根本不可能。
四、王熙凤未能办好贾母"大丧仪"的警示
贾母去世时,虽说处在贾府没落之际,但贾府百年望族的架子还在,兼之有皇室体恤,给了一千两安葬费,还着礼部主祭。同时贾母徳高望重,对下人又好,又是能人王熙凤操办。按常理,贾母的"大丧仪",尽管少了四王八公的路祭,但还是可以确保热热闹闹,至少能够体面下葬。
可事实却是贾母这个当家人的"大丧仪"最冷清寒酸,令人感慨万分。究其原因,当然有多方面情形综合所致。不过,最主要的原因,在笔者看来,可以归结为以下二点:
一是贾母死后,贾赦夫妇与贾政夫妇意见不统一,各有算计,让王熙凤有苦难言。
因长房贾赦只袭了爵,没居住荣国府,由次房贾政居住,袭了房产,还深得贾母喜欢。这要说贾赦和刑夫人心里没有想法,不可能。只是贾赦夫妻俩装傻,没有明说,于是在贾府便持不管事的态度。
贾政夫妇呢,贾政虽说是工部员外郎,却因贾府被抄家怕担责,不敢体面操办贾母的"大丧仪",兼之他本身是拘泥之人,便任由王夫人与刑夫人打理。
刑王二夫人巴不得贾政持这个想法,还以此为由,各有算计。邢夫人是有意报复、处处挟制,王夫人则是光要求王熙凤操办,只安排不出钱。让王熙凤空落个操办之名,得不到实际的帮衬支持,落个有苦难言。
二是"江河日下"的王熙凤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
在王熙凤看来,自己有才能,又是一家之主的贾母过世,还有银两作保障,要风风光光地办好这一"大丧仪",不会有多大难度,何况还是操办自家的"份内事"?
恰恰是因为贾母死了,这"份内事"才难办。因为贾母一死,贾府的矛盾才显现出来,兼之贾府现已步入下坡路,各种没落的迹象渐渐公之于众,贾府形形色色的众生相便一览无遗:
恨贾母偏心的邢夫人首先发难,心里不满的王夫人接着数落,当家人贾政又听之任之……而王熙凤在贾母生前,仗着她的信赖,对贾府上下阴毒狠辣,用尽心机中饱私囊,尤其贪婪重利欺凌弱小,让贾府下人个个怀恨。
如此"江河日下"的状态,精明能干的王熙凤纵然自信满满,已是"墙倒众人推",泥菩萨过河,又怎能操办好贾母的"大丧仪"?
结果必定是一团糟,由此可得出警示:
一个人,在风光时,若阴毒狠辣用尽心机不得人心,即便算尽"天下",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当不风光时,结局会更凄惨。所以,人呀,无论什么时候,还是保持平常心与人为善为好。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27696/2837494.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