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敌人!我一般采用炮决! > 第87章 腊子口1

第87章 腊子口1


红军主力在俄界进行了休整和整编,随后继续迅速北进。

  红军的先头部队在三天内急行军380里,终于抵达了通往甘南的重要关口——腊子口。

  漆雕六日的火力支援小组与先头部队同行,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急行军,始终保持速度不掉队。

  火炮支援部队能有这样的速度,是很了不起的,赢得了其他部队的敬佩。

  腊子口位于甘肃省迭部县东北,岷县以南,是俄界东北的一处咽喉要地。

  与娄山关相比,腊子口的地势更加险峻,两侧悬崖峭壁,仿佛是大山被巨刀劈开,陡峭而高耸。

  周围群山环绕,无路可走,从下往上看,山口只有30米宽,宛如一道由厚石壁构成的长廊。

  腊子河从沟底奔流而过,水流湍急,浪花飞溅,形成旋转的漩涡。

  河水冲出山口,如长龙般奔腾而下,虽然不会淹没头顶,但徒步涉水却极为困难。

  唯一的通道是在腊子口前沿,两山之间横跨的一座东西走向的木桥。

  除了这座桥,别无他路可走。国民党军队在此部署了重兵防守,守敌是国民党第十四旅的两个营,他们扼守着腊子口天险。

  在桥东的悬崖上,敌人还筑起了多个碉堡,并配备了一个机枪排进行防守。

  四挺重机枪对准了红军必须经过的狭窄开阔地,这使得红军要通过此处变得异常困难。

  为了突破腊子口,红军必须首先摧毁这些碉堡。

  此外,国民党军队还在白雪皑皑的腊子山谷地设有军需仓库,囤积了大量粮食和弹药,企图凭借天险长期固守。

  因此,如何突破腊子口成为了陕甘支队能否继续前进的关键。

  支队领导在距离腊子口200里的莫牙寺就提前分析了形势。

  由于国民党第十四旅的老巢位于腊子口附近的岷州,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地盘并阻止红军前进,必然会在腊子口进行殊死抵抗。

  在腊子口以南,敌人部署了一道严密的防线。

  而在岷州城外,敌人更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拆毁民房,清理障碍,扩大射击范围,增设碉堡,企图阻止红军进入陕甘地区。

  红军穿越雪山和草地后,战斗力明显减弱,这使得突破腊子口的任务变得异常艰巨。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战士们的士气依然高昂,对突破腊子口充满信心。

  当红军先头部队抵达腊子口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

  从正面进攻腊子口几乎是不可能的。

  桥东的悬崖上,矗立着几座碉堡,重机枪的枪口对准了下面三四十米宽、百十米长的一片开阔地。

  由于距离很近,可以清晰地看到射击孔里的枪管。

  这个由重兵把守的碉堡,就像一只凶猛的拦路虎,挡在了红军前进的道路上。

  在碉堡下方,还有其他的防御工事,与碉堡相互呼应。

  透过两山之间狭窄的空间,可以看到口子后面是一个三角形的谷地,山坡上布满了敌人的野战工事。

  敌人部署了两个营的兵力,还有从白天被红军击溃后逃到这里的残兵。

  腊子口后面是腊子山,巍峨耸立,山顶覆盖着一层白雪,山脉纵横交错。

  据可靠情报,敌人以一个旅部率领三个团的重兵,封锁了从口子到后方高山的峡谷,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网,严密封锁了红军的去路。

  经过周密的侦察和一营攻击时敌人暴露的火力,发现了守敌的两个弱点:

  一是敌人的碉楼没有顶盖,这为我们提供了攻击的机会;

  二是口子上敌人的兵力主要集中在正面,利用沟口的天险进行防御,而两侧的高山因为地势险峻,敌人设防相对薄弱,山顶上没有发现敌人。

  仔细观察敌人石堡旁边的悬崖峭壁,这面石壁从山脚到顶端约有七八十米高,几乎成仰角八九十度,山顶端是圆的,而石壁直又陡,连猴子都难以攀爬。

  石缝里零零星星地歪出几株弯弯扭扭的古松,敌人似乎没有在这里设防,可能是因为它太陡太险了。

  这为红军提供了另一条进攻的路线。

  若能集结一支别动队,巧妙地利用此地形的优势,从这儿攀越而上。

  那么,居高临下的位置将使我们能够用手榴弹猛烈地轰击敌人的堡垒,与正面的攻击将形成完美的配合。

  此外,还能向东发动攻击,向那个狭窄的三角地带施压。

  然而,眼前这面陡峭的绝壁却让人眼花缭乱,究竟如何才能攀越而上呢?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的心情都变得沉重起来,尤其是负责突破这天险的红二师第四团的领导们,他们更是焦虑不安。

  红军不能在此地久留,上级的命令是三天内必须攻破腊子口,而今天已经是第二天了。

  在昨天一天的急行军之后,今天又面对这样的困境,怎能不让人心急如焚!

  在干部会议上,大家针对能否攀登悬崖以及如何攀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经过逐一分析,并没有一个万全之策,那该怎么办?

  红四团的领导们立刻带着一些营长和连长下连队,召集士兵们召开了一个关于如何攻下腊子口的献计献策大会。

  会议的气氛非常热烈,士兵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方案,但大多数都与之前想过的相似,缺乏足够的把握。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氛逐渐冷淡下来,许多人开始沉默不语。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一直在角落里默默无言的苗族小战士突然站了出来,他毛遂自荐,表示自己能够攀越这个悬崖。

  大家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

  这孩子看上去却像是一个成熟的大人,中等身材,眉棱和颧骨高耸,虽然有些瘦弱,但身体结实。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赭黑色,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充满了信心。

  经过了解,大家才知道这个小战士从小受尽压迫,但自从入伍后,经过教育,他变得非常勇敢。

  战士们都亲切地称他为“云贵川”,因为在家时他经常需要采药、打柴,攀爬大山和陡峭的崖壁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他自信地表示,只要有一根长竿子,竿头上绑一个结实的钩子,他就可以利用这个工具钩住悬崖上的树根、崖缝和石嘴,一段一段地攀爬上去。

  队伍中弥漫着疑虑的气息,然而,其他可行的方案却无处寻觅。

  于是,红四团内部进行了深入的商议,决定让“云贵川”尝试一次,成败在此一举。

  漆雕六日也参与了这次会议,他拥有超越常人16倍的体质与力量,若配备铁爪或钩子,他有信心攀上那险峻的悬崖。

  既然已有人愿意承担这份重任,那便无需再过多炫耀,让那位年轻的小战士去尝试吧。

  漆雕六日知道红军最终顺利通过了腊子口,这让他推测,那位小战士必定成功地攀上了悬崖。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27806/2837501.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