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 > 第24章 鱼胶

第24章 鱼胶


海滩上到处都是美丽的贝壳,不一会,姐妹俩就捡了两兜子贝壳。

  “够了,这些暂时够了。”李鱼儿直起身子,拍拍有些酸的腰。

  “当然够了,再多,咱家都没地方放了。”

  李鱼儿冲着李梅儿挤眉弄眼,说:“梅儿姐你想不想自己挣嫁妆?”

  到底是十几岁的少女,李梅儿脸瞬间红了,嗔到:“你个小丫头片子,胡说什么,哪有女孩整日将嫁啊嫁的挂嘴边的。”

  年后,李梅儿就及笄了,早该定下人家了。

  李梅儿长的俏,又能干,附近有意说亲的人家不少,都被蔡老太太以长姐需要照顾弟妹,家里打算多留两年婉拒了。

  蔡老太太有自己的打算,她打算把自己的嫁妆头面拿出来,分成两份,银簪子银耳环一份,银手镯一份,给两个孙女说给陆地上的人家。

  以后就不用在海上搏命了。

  渔民出海打鱼靠的是老天爷和海神娘娘庇佑,遇到风浪和海流就有可能回不来。

  附近渔村隔几年就一两个渔民遇难,留下一家子老弱,日子难熬的很。

  渔民到底不如陆地上的人家安稳,有房有地,日子苦些不怕,但也不容易随便丢命。

  李鱼儿继续鼓动到:“这有什么难为情的,好女当嫁,要是自己能攒些嫁妆,也特别体面不是。”

  李梅儿当然知道家里日子不好过,能自己攒嫁妆,自然能给家里省心,更何况哪个女的不想自己手里有银钱。

  “那你倒是说说看,你又有什么鬼点子。”

  此时,李梅儿眼睛不自觉的亮了很多。

  李鱼儿心知事情多半成了,说:“就用这贝壳,做贝壳工艺品。”

  “工艺品?什么是工艺品?”

  “就是比如手链,项链,耳钉,烛台,摆件等。”

  李梅儿心里缓缓升起的热情瞬间熄灭了几分,说:“这些以前也有人做过,拿到码头卖,卖不上价的,贝壳做的首饰,时间久了还会发黄,没几天生意就黄了。”

  李鱼儿反驳到:“那是他们手艺不行,工艺水平不到位,我做的跟他们不一样。”

  见李梅儿不信,李鱼儿拍着胸脯说:“我这可是从码头大商船上的老匠人那听来的,这样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咱们做出来几个试试呗。”

  李梅儿低头想了一会,最终点了点头,“那成,试试。”

  反正贝壳不要钱。

  李鱼儿又在附近找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粗糙石头,这些石头表面粗糙但是纹理均匀,可以充作天然的打磨工具。

  两个人都是行动派,说干就干,李鱼儿找了一个肚子疼的借口就被蔡老太太让李梅儿护送回家了。

  刚到家,就看到李大郎在灶棚里编制柳条筐。

  “你俩回来了。”

  他话不多,也不多事,属于埋头苦干型

  简单打了声招呼,李鱼儿就让李梅儿翻找鱼泡干,两人将鱼干都拿了出来,开始翻找里边的干鱼泡。

  幸亏蔡老太太节俭,剖鱼晒干的时候能吃的都留下了,不然缺少了关键材料,贝壳工艺品就做不成了。

  很快,一小盆鱼泡干被挑了出来,放进清水里泡着。

  鱼泡是制作鱼胶的主要材料。

  这个时代没有后世那么多丰富的人工化学胶水,天然的胶水主要来自动植物。

  植物比如糯米等,动物比如鹿角胶、鱼鳔(土话鱼泡)胶。

  鹿角胶只有达官贵人能用的起,现在市面上没有胶水可卖,老百姓做家具纳鞋底等都是用线来代替胶水。

  李大郎认真的编制着柳条筐,这些可是用来装鲸鱼肉的,只有鲸鱼肉卖了家里的债才能清了,才能有钱给二叔二婶三叔治病调理身子。

  对于姐俩的行为,李大郎只当和挑鱼做饭有关。

  鱼胶泡上后,李鱼儿淘出了家里捣蒜的石杵和小石臼,说是石杵和石臼,其实就是天然的石头,因形状适合捣蒜,就被捡回来充作厨具。

  李梅儿起火,化了一锅雪水。

  等鱼泡泡的差不多的时候,清洗干净,就可以正式开始熬制鱼胶了。

  第一步,是焯水,等水温合适的时候,李鱼儿指挥着堂姐将泡好的鱼泡放进去,焯一遍水。

  焯好水的鱼泡捞出来,放进簸箕里沥水。

  等水沥干净了,第二步就是用剪刀将鱼泡剪碎。

  “梅儿姐,剪的越碎越好。”

  “知道了,你个小滑头,我倒要看看你能搞出什么名堂来。”

  嘴上说着,手上的动作却很灵巧,李梅儿不愧是干活的好手,鱼泡剪的又碎又整齐。

  终于,一小盆鱼泡都剪完了。

  第三步是上锅蒸,蒸是个讲究活,李鱼儿撺掇着李梅儿从蔡老太太的箱底“借用了”一块干净的麻布,这麻布是留给小弟当襁褓的。

  现在管不了这么多了,等过几日,鲸鱼肉都出了,拿到钱给小弟买细棉布,麻布很粗糙,不适合小婴儿。

  李梅儿轻手轻脚的将鱼泡放在干净白麻布上,放入蒸屉上,开始小火蒸着,需要蒸两个时辰左右。

  也就是赶在做午饭前,能蒸好。

  趁着蒸鱼泡的间隙,姐妹俩又拿出贝壳挑选,搭配。

  “梅儿姐,你看用这个手掌大的扇贝当底座,用猫眼螺、毛蚬子壳、好看的海螺壳叠加起来当灯柱,再用小一些的扇贝壳当灯台,做出高低错落的感觉,肯定好看。”

  前世,李鱼儿非常喜欢和擅长手工艺品制作,比如手工缠丝首饰,贝壳工艺品等。

  她首先打算做的就是贝壳烛台,配上鲸鱼油,一定美轮美奂。

  若是讲究的大户人家,还可以点上熏香,高低错落、外型精美的烛台上升腾起清幽的香烟,肯定非常的仙气和高雅。

  她打算把第一个烛台送给钱掌柜,连同鲸鱼尾巴一起,一者是为了报恩,一者是为了拉拢生意。

  钱掌柜在鑫浦镇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出入弄潮楼的也多是当地的贵人,他能跟他们搭上线,若是钱掌柜愿意从中牵线搭桥,鲸鱼油烛台不愁卖不出好价格。

  一举两得,好事成双。

  “鱼宝儿,你看,我搭配的好看吗?”

  李鱼儿看过来,淡紫色的大扇贝壳底座,灯柱的贝壳选的也是淡紫、淡粉的颜色,上边的两个灯台,一个是大一点的紫色扇贝壳,一个小一点的粉色扇贝壳,粉紫的搭配简直太戳少女心了。

  李鱼儿夸赞到:“真好看,都说梅儿姐手巧,一点不假。”

  李梅儿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也就是干的多了,手熟罢了。

  再说了,能者多劳,咱们女娃就得会操持家务,将来到了婆家才难站住脚。”

  李鱼儿受现代思想的熏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假借别人之口,反驳到:“可是镇上大户人家采买的嬷嬷可不这么说,她们说女娃得娇养,得会识字,得会算账,会管家,管家的不需要凡是亲力亲为。”

  李梅儿愣住了,她还第一次听过这样的说法,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李鱼儿自然知道她一时间不能接受和平日相反的思想,潜移默化的说到:“嬷嬷还说了,咱们女人要会持家,但也不能一股脑的死干活,瞎干活,那样只会被婆家看轻,觉得你傻,等他们习惯了,就不把你当回事了,好像你应该应分的伺候他们全家老小一样。”

  小女孩清脆的声音,模仿着管事嬷嬷的样子说话,让李梅儿心里又好笑,又觉得有道理:不愧是大户人家的管事嬷嬷,看事情就是通透。

  这种想法在李梅儿心里留下了潜在的印象,也让她日后在婆家躲过了沦为“免费保姆”的命运。


  (https://www.weishukan.com/kan/128612/2837564.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