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八章 卡门(1)
讲的人认真,听的人入神,所以时间就过的很快。
不知不觉间,沈光林的演讲已经结束了,现场的观众还没反应过来呢,似乎一点都没有要走的意思。
如此重大的发现,通过一场讲座就想讲清楚,这其实是很难的。
大家都在见证历史,因此谁也不想错过。
于是,沈光林的演讲结束了,大家纷纷举起手,问着五花八门的问题。
“沈教授,您是怎么想到去研究生物钟的?”
这是大家最想知道的问题。
要知道,生物钟并不是一个新课题,甚至有些偏“成熟”。
但是,就在这样偏“成熟”的课题上,沈光林能够有这么大的突破,大家不佩服都不行。
最重要的是,沈光林有基因做手段进行研究,这是别人都没想到的。
沈光林微笑着回答问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大家以后再也不要觉得找不到课题了,任何一个大家觉得很平凡的课题点都隐藏着不平凡的故事。”
关于生物钟的研究是沈某人和他实验室的得意之作,这個点选取的很好,沈某人不仅是行业的开拓者,就是随便找一个课题,他一样能够做出别人做不出的成就,这就是顶尖科学家和一般科学家的区别。
但是,沈光林还是很谦虚的说:“我相信,关于生物钟的分子机制有很多人想到过,但是大家可能觉得这不就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生物现象么,因此并没有加以重视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所以,做科学研究,最重要的还是要多思考。我并不比大家聪明,我只是比大家睿智。”
这话听着谦虚,也有些气人,但是大家又没办法反驳。
服气,服气!
刚才的那个问题只是众多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之一,其实还有其他的问题也是大家所关心的。
毕竟,沈光林的讲座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沈光林能够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呢,他们还以为沈光林实验室研究的是其他领域。
所以,借着这个机会,他们就直接询问了:“沈教授,您在生物领域的其他方面还有别的发现吗?”
“当然有!但是,我不会在这次讲座上继续讲述了。因为我来欧洲是一趟循环之旅,我的下一站是英吉利,我准备在那里在讲述另外的新的发现,到时候大家要是有空也可以去现场听,我相信大家肯定不会失望的。”
大家现在已经很失望了。
不过,沈光林的这句话也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既然还有新的发现那就好,我们又有福气了呢。
只是,既然生物方面还有后续,那物理和化学方面呢,是不是也有新的发现?
这个话题沈光林没接,他收拾东西准备撤场了,看时间都到中午了,该吃饭了。
瑞典的伙食还可以,如果不爱吃鲱鱼罐头的话,可以吃“妈妈的肉丸“或者瓦伦堡野味。
妈妈的肉丸其实就是普通的洋葱肉丸,但是“瓦伦堡野味“可以视为“贡品“,表示用来感谢广阔的瑞典森林慷慨奉献丰富的野味:如驼鹿、狍子、牡鹿、野兔、野禽等等。
这跟花旗国感恩节感谢火鸡是一样的,他们感谢火鸡的方式就是在感恩节的时候吃下一只它们。
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听众们这才走空了。
沈光林始终笑容满面,做一个谦谦君子,口袋里也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名片。
沈光林的助理会专门帮助沈光林整理名片,他们会把跟沈教授有交集的科学界或者工商界人士分门别类的记录起来。
如果沈光林要造访什么地方的时候,可能碰到什么人,他们就会主动做出提醒:沈教授,这位史密斯先生在四年前的国际生物大会上见过的,你当时赞扬他的想法不错,他的观点很有见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沈光林并不记得他见过的每一个人,但是他的助理们见过并记下了,功课做的相当到位,这也给沈光林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其中一项就是他收获了很多同行和后辈的感激。
是真的发自肺腑的感激。
一些普通的学者最骄傲的事情就是跟同行说,“我当年见过沈教授一面,有过亲切的交流,几年过去了,他竟然还记得我呢,我真是太感动了。”
其实不用感动,这一切都是沈光林的助理功课做的好。
据说,一些历史名人也是这么做的,效果相当斐然。
后来,某集团就学习到了这个精髓,他们的招待餐厅会记录每一个到访过的客人,客人坐在哪个位置,吃了什么菜,爱好是什么,记录的很详实,以便下次使用。
如果生意能够做到这个份上,那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了。
当然,沈光林已经功成名就了,他对于各种形式的招徕和经费提供,还是保持了足够的谨慎的。
现在,沈光林实验室接受捐款也是有门槛的了,不是你要捐就可以捐。
沈光林走了,但是参会的众人并没有走,这样的国际交流,对于他们来讲也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既然沈教授下午不会阻止讲座,那还不如大家下午分组讨论,继续学习吸收沈教授讲述的内容呢。
沈光林走了,但是关于他的话题并没有结束。
比如,来自澳大利亚的莫里森和来自英吉利的约翰逊还在做着关于沈光林的讨论:“你觉得沈光林教授这么做真是为了获得诺贝尔奖吗?”
莫里森不是特别相信,“沈教授难道也是这么肤浅的人吗?”
约翰逊瞧了一眼红着眼镜的莫里森,笑道:“这怎么就肤浅了,但沈教授这么做表现的还不明显吗?
每位顶尖学者都想拿诺贝尔奖,尤其是到瑞典来做活动的这些。只不过,有些人是锦上添花,有些人是异想天开而已。”
约翰逊剖析的很准确,沈光林确实是为了宣传诺贝尔而来的。
“可是,要是你这么说的话,让我觉得沈教授的动机也不单纯了呢。”
莫里森的时差可能是还没有倒过来,脑袋晕乎乎的,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沈教授未必没有动机,但是人家也不需要动用额外的心思。因为,即使不算他以前的成果,只谈这次交流会,他拿出来的每一个成果都足够获得诺贝尔奖了。现在,大家真正发愁的不是沈教授能不能获奖,大家发愁的是沈教授的哪个成果应该获奖。”
约翰逊比较理智,但是他也说不好华夏究竟在哪个领域能够获奖,于是,他只能问莫里森。
“那你觉得沈教授的哪个成果能够获奖?”
“太多了,他大约是卡门了。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沈光林教授的科研成果太多了,而且涉及的领域也太广了,在进出的时候,他把门给卡主了。
沈光林在这么多领域里面有这么多建树,如果他不能获得或者只获得一个诺贝尔奖的话,其他领域的研究者如果超不过沈教授的科研成就,那他们就是做了无用功。
还真的是。
科研的路并不宽阔,尤其是通往诺贝奖的,只要沈光林研究了一个领域,那就是卡住了一扇门。
(https://www.weishukan.com/kan/67488/712367690.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