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篇29 黑色产业
泛着腥味的海风不住地刺激着味蕾,但码头上所有人的都似无所觉,脚板从船舷搭上岸头,一道肥壮身影踏板而来,三两步就落了地,敏捷的步伐与那身材怎么看都显不协调。
来人自是船长,一脸的横肉,满面都是风吹日晒过的痕迹,让人看不清年岁,但那股剽悍凶狠之气,是掩饰不住的。不过,在见到等在栈桥上的沈柏龙时,立刻绽出如花般的笑容,快步上前,拱手哈腰:“小的见过老爵爷,区区小事,怎劳亲自过问?”
面对来人的殷勤,沈柏龙只是轻轻点头示意,作风依旧是雷厉风行,手一挥,道:“闲话休提,上船验货吧!”
“悉听尊便!”船长也不以为意,侧过身体,还做了个请的手势。
当然,这种具体的活计,也轮不到沈爵爷躬亲去做,在他的授意下,一名肤色黑黄、身材精壮的年轻人带着几个人就登船去了,这是沈柏龙三子沈青麟。
栈桥上,船主则毕恭毕敬地冲沈柏龙介绍着此次买卖的货物:317人活着抵达,福建、两广、两浙都有,汉族为主,青壮年为主,还有60多名女人......
而听着船主的介绍,沈柏龙面色丝毫不见动容,老脸甚至显得格外严肃,一直等到沈青麟带人下船,冲自己点头确认之后,方才开口吩咐道:“交接吧!”
随着沈柏龙一声令下,码头上顿时忙碌起来,随着交接活动的开始,夜幕笼罩下,一排排的男男女女,被驱赶着下船,夜色之下视线黯淡,看不清每个人的脸,但每个人的轮廓都透着狼狈,腐臭、褴褛的不只是衣裳,还有如猪猡一般被售卖的尊严......
一座草篷底下,沈柏龙与那船主对坐着,看起来有些意兴阑珊。已经许久了,码头上再度恢复了平静,沈青麟带着人走近身来,先一礼,禀道:“已经验收好了!”
闻言,沈柏龙冲船主那边示意了下。沈青麟会意,手一摆,立刻有一名仆从穿着的中年,将一口匣子放到船主面前。
见状,船主所有的敬畏与疲惫都一扫而空,腰都直了起来,只打开匣盖瞄了两眼,便立刻合上,就仿佛受不那堆银币暗沉光芒的刺激,粗糙的面部堆满了笑容:“多谢老爵爷!”
与中央帝国内部,依旧以铜钱作为主要通货不同,在广大南洋地区,除却铜钱,金条银币的流通却更为发达快速。这是由于南洋流行的各种大宗货物贸易决定的。
同时,由于铸钱技术的不足,当下通行南洋的金银货币,多是由帝国铸钱工坊铸造,然后流通。当然,随着各大封国逐步走向完善,也开始一一组建自己的铸造局,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
“不清点一番?”沈柏龙沉声问道。
船主道:“爵爷做事,向来公道,何需这等手段?何况,这桩买卖,小的还想着继续做下去......”
沈柏龙笑了笑,沉吟少许,叹息一声后,手指站在一旁的沈青麟,道:“今后,此事就由我家三子操持了!”
船主微讶,看了看沈柏龙,又瞧向一副淡定模样的沈青麟,迅速恢复笑意,拱手拜道:“将门出虎子,今后,就仰仗小爵爷照顾了......”
......
人口买卖这种黑色产业,放眼历史,比比皆是,就是在帝国内部,都是层出不穷,并且,很长时间内,都以孩童与女人为主。当然,这种产业的发展,也往往伴随着政策变化以及社会变迁。
在几十年前,当人口数目作为地方官僚政绩的时候,对于治下人口,都是像鸡仔一般保护着,对从事人口贸易者,从来都是都是严厉打击,几无放过。
不过,随着帝国取消人头税,以及后期的税制改革,再加朝廷不再将人口指标与升迁挂钩,官府在这方面的关注自然紧跟着放松。
当然不是完全不重视,毕竟在任何时代,人口,尤其是具备足够劳动能力的人口,都是宝贵的社会财富、剥削资源。只不过,对于相关犯罪的打击是减弱是不争的事实
大汉帝国在人口贸易方面的发展,最初实则是输入型的,主要是国家恢复之初,国内劳动力不足,世祖皇帝与朝廷对汉族的自耕农们保护又相对严密。
于是,为了经营他们的土地,开始从外部想办法,那时候,正值帝国对外拓殖初期,于是前前后后,官方(朝廷各级职司衙门的职田、公田也缺劳动力)民间有几十万的外夷以劳动力的形式输入国内。当然,这一点后来被世祖皇帝严厉禁绝了。
随着天下太平,人口大爆发,劳动力短缺得到解决的同时,也开启了对外输出,这同样也是伴随着帝国对外拓殖的深入。
需求决定市场,不管是北方陆地封国,还是南洋的海外封国,从建国之后,对于核心人口的需求都迎来了一波暴涨,即便几十年后的如今,依旧处在一种饥渴的状态。
而以常规的移民方式,成本又过于高昂,没有哪个封国能够扛得住。于是,一种更廉价、更高效同样也不人道的办法,逐渐成为了各国的选择,或者说一些能量巨大商人,主动帮各国解决难题。
最初商人们胆子还不大,去交易的目标,多为蛮夷少民,南方以安南、广南西道等等为人口来源,北方则是高丽、日本二国。
但是,这些人虽然对南洋诸国有用,但并不是那么地受欢迎,并且蛮夷嘛,总归是廉价的。于是,为谋取高额的利益,一些人就开始把罪恶的双手伸向汉人了......
从最初的青壮劳动力,到如今有区别、目标地选取贸易对象,读书识字、工匠、妇女这些,价值显然要高一些,尤其是女人,行情是越来越好了,毕竟南洋封国阳盛阴衰的情况很普遍,土着女子很多汉族老爷们又看不上,又进一步推高了女人尤其是年轻漂亮女人的价格。相比之下,普通的农民、渔民以及不能提供足够劳动力的儿童就要廉价很多......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开,就很难止住了,而现实的条件又给了从事这方面贸易商贾巨大的空间。一方面是海外封国的巨大需求以及利益诱惑,另一方面又是自世祖时代起就坚决推动的“移民政策”,几相结合,一股潮流爆发了,一个黑色的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
当然,像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不管从意识观念,还是从道德法律上,都是批判、谴责加打击的。但是,很多人心黑了,面上还是唇红齿白的,有些事情又黑又恶,也完全可以披着一层正大光明的白皮去做,即便一时的污秽臭气熏天,后面还可通过其他手段洗白。
对于从事人口贸易的商贾们来说,坑蒙拐骗也好,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也好,他们有的是手段,避过法律脆弱的监管打击,把人集中到沿海的大小港口,然后一船就载走。
这项买卖,在北方封国实则也是流行开来的,只不过,海上的贸易显然要更加蓬勃旺盛。需求同样旺盛,运输方便,同时比起北边成本更低。
而可以想见的是,像这样的贸易,注定是不人道的,也注定充满了悲剧。对于贸易的商人来说,他们只管把人送到换钱,至于“移民”的生死健康什么的,都是次要的。
在早期的时候,还有所收敛,但当这条路越走越激烈,越走越疯狂时,什么道德底线都抛之脑后了,最近十多年,则尤其疯狂。在那一条条汉家儿郎用命开辟出的航道间,从一艘艘汉家海船之上,不知抛下了多少汉家子孙,沿途又不知有多少汉民的冤魂在泣诉......
对于这些情况,帝国本土那边,朝廷早有警觉,也采取了一定的防备、整治手段,然而,取一时之效可以,想要完全杜绝,基无可能。就一点,哪些是人口贸易,哪些是正规移民,便很难辨别。
除非朝廷彻底改变对外开拓的大政,断绝海外联系,禁止片板出海......但与海外源源不断输入的庞大利益相比,一些人间惨剧,似乎又不是那么难以忍受了。
于是,禁止打击可以,因噎废食则大可不必。
至于南洋封国,奴隶贸易则基本属于合法行为,只不过针对的是土着蛮夷。而不管是政治需要,还是为了面上好看,对于汉族人口,各国虽然采取了买卖的实际行为,用“移民”的借口增加核心统治人口,但在明面上,也是跟随帝国中央的法律,严厉打击汉族人口买卖......南洋封国们,几十年来就玩着这样的黑色幽默。
到建隆时代,那些往返于帝国本土与南洋封国的船只上,如果不进行一番彻底的搜查,你根本不清楚,船舱内装着的究竟是帝国本土的各种货物,还是所谓“移民”。
可以想见的,通过“贸易”手段进入到南洋的移民,其地位注定不高,虽然要高于那些土着,但想像早期移民那般当汉族老爷,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于沈氏家族来说,他们也参与其中,从事相关活动,也是有官方背书,属于半官方行为。对于那一船的“移民”来说,不幸中万幸,由沈家进行安顿处置,能省很多麻烦,并能在沈氏的安排下迅速安顿下来。
而通过其他私人渠道南来的“移民”,经历一番曲折是必然的,但不管如何,只要在官府登记造册了,获得国民身份之后,总能得到一份基本的保障。
不为其他,就为“汉民”的身份,来人的手段多种多样,甚至罪恶重重,但来人之后,该安顿的也一样不落。毕竟,同根同源,又是夯土筑基的时候,还真能把汉人当猪猡、当奴隶不成?
不约而同的,在保障汉人地位与利益的事务上,各大封国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来明确保证,有些事情若是做得太过,就是自己打脸,也不敢太过。
......
处理交待完一船“新移民”的事,沈柏龙慢悠悠地回到他位于王城之侧的府邸中,对于他这样身份的人来说,僮仆上百乃是标配了,喝一口果饮,洗漱一番,至厅堂,已有客静候。
来人也是一名老者,名叫沈海穷,这是沈柏龙的堂弟,也是当年跟着他一起到渤泥洲打拼,出生入死几十年的老兄弟。
沈海穷虽没像沈柏龙一样混到个爵位,但同样功成名就,因为仍在吴国海军中担任副将,还拥有不小的权力,当然这背后自有沈柏龙的支撑。
而沈海穷此番求见,也是因一件不足以为外人道的事情:苏禄群岛那边又新崛起了一股海盗,扯旗啸聚,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派人冒死找到沈海穷,希望能在朝晖港这边销货......
进入航海时代,海盗的兴起是不可避免的,而苏禄群岛则以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则在几十年后,成为东南亚海盗最大的一个聚集地。
但光抢还不行,还得有销货的渠道,早期,有些海盗把抢来的东西卖到帝国沿海港口,但那条路子风险毕竟太大,后来逐渐转移,随着南洋封国的建立、发展与壮大,也成为海盗们销货的主要对象,毕竟监管要松一些。
虽然,不管是渤泥洲的吴国还是南海岛的鲁国,都曾组织海军进剿,但都不妨碍私下里生意上的往来。当然了,能往二国销货的,也不是一般海盗能够做到的。
因此,当听说有一股新兴海盗竟能探听到这层关系,并直接找到沈海穷,沈柏龙警惕的同时,也不免多了几分好奇......
海盗,也是一项能够快速积累财富的职业,想当初,还在上海滩时,他第一次率领众兄弟出海,出师未捷,就被一干海盗击破梦想,兄弟死伤殆尽,自个儿也差点丢了性命,一蹶不振。
若不是因缘际会,加入了吴国公府垦殖团,他或许早就葬身在不知何处的犄角旮旯了......
(https://www.weishukan.com/kan/68358/784549433.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