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0960章 草原事(三)

第0960章 草原事(三)


  杨千万猜得没有错。

  前方的胡人部族看到汉军的旗帜后,不但没有逃散,反而是部族大人亲自迎接上来,送上吃食。

  杨千万谢绝了胡人送上来的吃食,接过亲卫提前烧好的凉白开水,喝了几口。

  然后问向头人:

  “这些日子,可曾发现不应该出现的人出现?”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

  头人哈腰点头,陪着笑脸,“大汉威武,早就吓破了他们的胆子,今年冬天以前,他们肯定不敢过来。”

  冬日以后,真要熬不过去,那就说不定了。

  以前头人可能还会担心这种情况。

  但现在么,自己可以从冯郎君那里换来过冬的粮食和衣物,难道还会怕那些快要被冻死饿死的丧家之犬?

  冬日里,谁能吃饱穿暖,谁就是大人!

  到时候真遇到了,部族还能再壮大一些都说不定。

  杨千万按惯例吩咐了一声:

  “真要看到了,记得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不然的话,那可算是你们失职。”

  把西部鲜卑旧地重新划分,可不是给他们养老的。

  这些胡人部族,也算是草原前哨的一部分。

  毕竟真要让那些被赶走的西部鲜卑卷土重来,这些占了故地的背叛者,结果也好不到哪去。

  要想长久占有这些肥美的草场,要想不被灭族,兵强马壮的大汉,才是他们最可依赖的后盾,对吧?

  还是那句话,冯鬼王的好处,是那么好吃的?

  当他们欣喜若狂地享受这些好处时,却不知这些好处早已被冯鬼王在暗中标好了价钱。

  杨千万收起水袋,示意亲卫送给头人几袋竽头面粉,就算是给头人送过来的吃食的报酬。

  打仗的时候可以烧,可以杀,可以抢,可以掠。

  但在平日里,军纪还是要注意的。

  至少要让依附大汉的胡人知道,什么叫堂堂王师。

  确定了自己所在的确切位置,杨千万下令:

  “加速前行,天黑前到达城障。”

  呜呜的牛角声起,传令兵分散奔驰开来,大呼:

  “将军有令,加速前行!”

  整支骑军开始轰隆隆地跑动起来。

  虽然仅有一千来人,但一人双骑,声势却也不小。

  十来里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骑军一旦放开了脚程,就算不是全力奔跑,那也不用一个时辰,就足以到达城障之下。

  守在城头最高处的士卒突然看到黑压压的一片向着自己这边扑过来,下意识地就是握紧了里的兵器。

  同时瞪大了双眼,一眨也不敢眨,想要尽快看清来人是谁。

  当想像中的赤色衣甲渐渐变得清晰时,士卒这才松了一口气。

  别看现在大汉把西部鲜卑赶得逃得逃,降得降,但这里毕竟是远离居延郡五百余里的地方。

  从放狼烟到居延郡派出精骑前来救援,少说也要十天半月。

  城障内的这三百余将士的任务,就是怎么守住半个月,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当然,现在胡人正值胆破之时,这种最恶劣的情况还没有发生过。

  但散布在周围的胡人部族,时常被偷袭却是事实。

  甚至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城障将士的经验不足,有一些小队士卒在远离了城障之后,同样会遭到袭击。

  轻则损失大半,重则全军覆没。

  吸取了足够的教训,制定了无事不得离开城障十里范围,真要往远处侦察,人数不得少于百人的规矩之后,这种事情才变得少了。

  驻守草原城障这种事情,不但极度无聊——活动范围基本在十里之内——而且危险性不低。

  所以听到看到这种数量级别的骑军,由不得值守的士卒不紧张。

  “王督尉,东边有大队骑军过来了,有可能是巡军。”

  每一个城障驻军不过三百余人,但主官皆是部督尉,官职介于军候和校尉之间。

  由此可见冯刺史对此事的重视。

  “算算日子,也应该来了。”

  守城的王督尉个子不算太高,长得却是极为壮实。

  他的面容比起一般汉人来,显得略微有些扁平,眼眶略凹,而且黝黑得多。

  这种面目特征在北地不常见。

  若是从蜀地过来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王督尉应当是来自南中,而且极有可能是有夷人血统。

  但见他大喝一声:

  “传令下去,全城戒备!”

  一阵兵器撞击和脚步跑动声音,小小的城障很快就进入了警戒状态。

  很快,城外的哨探也送来了消息:

  “杨将军领巡军到!”

  自己人归自己人,但王督尉还是没有下令立刻开城门。

  直到杨千万亲自出现在城下,把文牒放到篮子里,再经过城头王督尉的验证,确认无误之后,城门这才重新打开。

  “附近最近可还正常?”

  看着亲自迎接出来的王督尉,杨千万问了一句。

  “正常正常!”

  城门开了之后,原先肃然的气氛一扫而空,王督尉操着半生不熟的洛下音,爽朗地笑道:

  “杨将军但且放心,这些日子以来,周边一直很安静,就连外围那些胡人也没过来禀报说看到敌人。”

  “那就好。”

  杨千万翻身下马,与王督尉一起向城障里头走去。

  至于所率的将士,自会按规矩扎营。

  查看了城内武库粮库等重要之地,确实没有发现什么纰漏。

  然后杨千万在城障外头绕了一圈,然后看到城头有一处塌陷之处。

  王督尉会意,连忙解释道:

  “将军这一回送过来的麻袋,末将正是要用在那里。”

  南乡的特产,除了票子,还有各种麻绳麻袋,用途广泛,质量上乘。

  特别是在收复凉州之后,名声更是上了一层楼,有口皆碑。

  比如说捕获劳力时,一绑就是一串,如同长串糖葫芦。

  再比如说草原上的关塞。

  以前都是用芦苇或者各类长草为地基,上铺土、砂砾石,再用土坯夹芦苇等草类层层夯筑而成。

  现在有了麻袋,那就方便多了,省下不少力气和工序。

  杨千万点了点头,再看看其他地方,确定没有遗漏,这才重新回到城内。

  巡逻关塞,不是领军来回一趟就完了,而是要把城障的所有情况都检查一遍。

  甚至连城障同边的胡人部族人口的增减都要打探清楚。

  回去后要按时上报刺史府。

  如果有异常情况,则必须立刻上报。

  一番检查下来,天色已暗。

  晚上王督尉招待杨千万的时候,一位妇人端着一盆烤好的羊肉走了出来。

  杨千万扫了一眼妇人微微凸起的腹部,然后又看向王督尉。

  王督尉有些不好意思地一笑:

  “咳,这个,杨将军,这个是末将的内人,已经怀了五个月了。”

  “这眼看着不是快到九月了吗?大漠上冷得快,寒气又重,内人身子重,怕是承受不住。”

  “所以想请杨将军此行回去,能让内人跟在后头。”

  杨千万面不改色,似乎对这种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只见他点了点头,问道:“几口人?”

  “不多不多,也就是九口。”

  听到这个数字,杨千万眉头一皱:

  “按规矩,一家最多五口,你这个可是超标了。”

  王督尉面有愧色,搓了搓手,又招了招手,只见又一个挺着肚子的妇人走出来:

  “她们俩是姐妹……”

  杨千万脸皮一抽:……

  “我记得你不是南乡的老人吗?难道一直没有娶妻?”

  当年冯鬼王在南乡搞羊毛工坊,多少老卒为了娶一个婆娘暖榻,重新拎着刀子干起了老本行?

  更别说是像王督尉这种老资格,那可是从一开始就跟随冯鬼王,一直爬到现在这个位置。

  “哪能不娶呢?老早就娶了,大室可是早年就入了籍呢,孩子都有两个了。”

  于是杨将军震惊了:

  早年就入籍的,那基本都算得上是南乡工坊第一批织女了。

  南乡女子当家,岂是说笑的?

  这王督尉居然还敢在外头纳姐妹花?

  “这不是托了君侯的福嘛,”王督尉眉飞色舞地说道,“君侯定了规矩,居延郡和都野泽不收丁税,只收田赋。”

  “虽说田赋多是多了些,但架不住分到的地也多啊!”

  “末将早就和家里那位通过消息了,居延郡的工坊不是缺管事么?”

  “不是末将吹牛皮,就凭家里那位的手艺,怎么说也能在居延郡的工坊当个管事啥的。”

  “再加上二娘三娘嫁给末将,连带她们家里九口人都愿意改成王姓,按规矩是可以分到田地的!”

  “末将知道,这是君侯给我们这些老人谋福利呢,这家里人越多,赚得就越多,我等又岂会不明白君侯的一番心意?”

  看着王督尉一脸的感激说出这番话,杨千万有些目瞪口呆,一时间,他竟是不知如何接上。

  兄长在居延郡实行“摊丁入亩”,原来竟是为了这个?

  以前官府对苍头黔首所收的赋税,最大头的有两个,一个是田赋,一个是按人头收的丁税。

  为了鼓励百姓前往居延郡垦殖,凉州刺史府特意取消了居延郡的丁税,只收田赋——就是田赋要比以前重一些。

  但对于百姓来说,整体上也是大大地减轻了负担。

  王督尉这种被强行打造出来的“良家子”阶层认为,这是冯君侯在给他们谋福利。

  而百姓则觉得:冯刺史真乃爱民如子是也!

  世家大族虽然不能在居延郡占有大量耕地,但同样是对这个政策举双手欢迎。

  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这个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让苍头黔首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比如说可以进入工坊打工。

  甚至世家觉得,冯鬼王这是在对自己不能在居延郡占有耕地一事进行补偿。

  而冯鬼王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世间基本上也只有廖廖无几的数人知晓而已。

  不过这个政策,居然能让戍边的将士主动加快民族融合,别说是杨千万,就是冯鬼王都始料不及。

  所以当冯刺史看到张秘书送过来的材料,有些吃惊:

  “今年居延郡已经有六千多胡人入籍?这帮家伙,速度挺快啊……”

  “是啊,你说这一女怀孕,全家入籍的政令,会不会有些欠妥?”

  张星忆有些忧心忡忡地说道,“按这速度,怕是过不了多久,所有胡女都会想着法子嫁给居延郡的将士……”

  “咋啦?田地不够分?”

  冯刺史问了一句。

  官府带领百姓垦荒出来的田地,汉人能分一百五十亩,胡人能分七十亩,而这些入籍的胡人,能分一百亩。

  “怎么可能不够?就是把全大汉的人迁到凉州,那也才多少丁口?”

  现在大汉两州之地的人口,也就是相当于后汉一个大郡的人口,不怕没地,就怕没人。

  “那怕什么?只要她们有办法让将士们娶她们,那就由得她们去。”

  六千多人入籍,那也就是一千多个胡女怀孕,连草原上关塞里的将士数目都比不过,算个什么?

  要担心的不应该是这两年里,草原上的关塞将士,用的肥皂量增长速度太快么?

  “我担心的是,会有人利用此事来占官府的便宜。”

  张星忆有些不满冯刺史不以为然的态度,“毕竟比起当初的南乡来,在居延郡入籍简直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此一时彼一时嘛!”冯刺史仍是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在南乡的时候,学堂能不能建起来还是个问题呢。”

  “哪像现在,那些入籍胡女所生的子女,怎么说也是要进入学堂三年。”

  “更何况,有了那些入籍胡人的例子,就能让其他胡人更加用心学汉话,习汉俗。”

  “摊丁入亩才是头等大事,只要能达成这个目的,官府被占些便宜,那也没什么关系。”

  吃得眼前亏,方有后头福。

  摊丁入亩可算得上是封建时代阻止土地兼并的一个利器。

  对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世家豪族来说,那就是一把刮骨刀——人口你可以藏起来,土地你还能给我搬走?

  此举除了可以减少黔首对豪族的依附,让豪族释放更多的隐藏人口以外。

  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让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对大汉目前的某种社会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只是这个利器,目前不能明着用,只能是偷偷地用,一点一点地用,以积累经验为主。

  所以大汉丞相继续以前的老办法:让冯刺史开办特区,先尝试一番,给他看看效果如何。

  居延郡自然就是最合适的地点。

  赋税改革,仍是国家大事,连大汉丞相都没有把握的事情,张小四就更没把握。

  这几年来,张大秘书算是刺史府的大管事,紧巴日子过怕了。

  虽说学堂有人赞助,但官府也是要出钱粮的。

  一年时间不到,以后就要多出一千多个学生的支出,偏偏眼前这个家伙还免人头税。

  这一增一减,就怕以后又要过苦日子。

  冯刺史自然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但见他瞄了瞄周围,确定无人之后,这才悄声道:

  “夜里我拿一本书去你院子里,细细给你解说一番,到时你就明白了。”

  张大秘书一听,眼波流转:“书?什么书?”

  “好书,绝世好书,”冯刺史嘿嘿一笑,压低了声音,“那可是你的阿姊放在箱底的书,将来留给阿虫的冯家绝学。”

  随着凉州进入工坊时代,也是到了让替自己管着刺史府的张秘书,进一步学习新姿势,呸,我是说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了。

  “师门学问呢,晚上要好好学,知道么?”冯刺史叮嘱道,“还有,别让你阿姊知道了。”


  (https://www.weishukan.com/kan/68508/643686383.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