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医路青云 > 第1429章 扶危济困!

第1429章 扶危济困!


赵原跟两个患者之前接触过,医生除了了解患者的病情,还得通盘考虑患者的身份背景。

  两个患者的家庭情况都不是很好。

  第一台手术的病人,是个西北汉子,姓靳。

  尽管才四十多岁,但脸上布满了皱纹,看上去像是六七十岁,在工厂从事设备维修工作,锻造过程中那些飞舞的粉末,日累月积留在了肺里。

  尘肺病的痛苦是一般人很难想象的。

  肺部出现纤维化,氧气无法进入肺部,也无法通过全身的血液供给到其它器官。

  常人的咳嗽一两声、一小阵儿就能平复。

  而尘肺病患者一咳嗽就要连续两三个小时,稍微停歇一会儿,下一拨儿咳嗽就又来了。

  起初,还能感觉到因为咳嗽导致的背疼、肋骨疼,但时间久了,身体仿佛已经习惯了这种疼痛。但是,嗓子里始终像吊着一根绳子,咳不出,也吐不出。

  一年前,老靳就离不开制氧机了,活动范围被氧气管困在了那方小小的天地。就连吃一顿饭,也要反复休息好几次,身上的衣服没多会儿就像水洗过一样。

  制氧机的气流量被调节到了5升/分钟,但缺氧窒息的感觉还是挥之不去。呼吸是苦的,生活也是苦的。

  明明年纪不到40岁,却失去了劳动能力,身体的痛苦与精神的枷锁,让老靳陷入无边际的暗淡无望。

  老靳的妻子是个标准的农村女人,赵原等人在查房的时候,不敢说话,默默地站在一边,眼中满是担忧与无奈。

  他们有两个孩子,大的刚上初中,小的在读小学。

  尽管是因为工作缘故所致,但他们没有得到工厂的支持,所以为了治病掏空了家底。

  当他们接到通知,可以做手术的时候,起初是犹豫的,但最终得到消息,医药费可以全部免除,这才从西北城市赶到西湖医院。

  第二个病人是一个八岁的小女孩,患有肺纤毛不动综合症,导致反复肺炎和严重肺部病变,长期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为了给女儿治病,将房子都抵押出去。

  但肺器官移植手术,最大的障碍不是没钱,而是等不到合适的器官。运气眷顾了他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器官,但也仅仅是合适,因为孩子的年龄比较小,适配的器官来自一个四十多岁的身体,所以手术难度非常大。

  当陈院士团队跟他们说明手术风险的时候,他们陷入犹豫当中,因为他们面临艰难的抉择,如果手术失败,他们将一无所有。

  这时候陈院士给两个家庭带来了好消息。

  他们遇到了合适的肺源,还会帮他们解决费用的问题。

  赵原的个人巡诊有赞助商,只要签订志愿者协议,便可以免除手术费用。

  对两个家庭而言,至少有了保底,即使最坏的可能,手术失败,他们也不需要面临人财两空的地步。

  赵原为何要在个人巡诊中不断地挑战高难度的手术?

  很多人认为赵原是为了制造热点,吸引眼球。

  前期的个人巡诊或许提升影响力的想法,但随着赵原如今拿到了拉斯克医学奖,在华国医学界有了一席之地,他大可不必让自己始终站在钢丝绳上挥舞手术刀了。

  一个原因是,赵原想借助个人巡诊,让自己不断挑战更难的技术。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赵原希望自己通过个人巡诊,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即使有些人想通过捐赠的形式让赵原在个人巡诊中给他们的亲人手术,但赵原最终也会将这类病人的费用,用在救治那些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而无法得到有效救治的病人身上。

  外界对赵原有一些负面评价,认为赵原有那么多头衔,还是保健局的专家,现在的工作重心,变成帮助那些位高权重的人治病,普通人想要让他做手术,难如登天。

  其实赵原一直默默做了很多事情,比如他以自己的个人巡诊在天华成立了一个基金,帮助那些家庭不好的病人解决资金的问题。

  有些手术,天华的医生能做得很好,根本不需要赵原亲自去做,但他们的手术费用,后期的康复费用,其实都是赵原建立的基金资助的。

  赵原做一台个人巡诊手术,获得的资金可以帮十几个家庭解决医疗费用的问题,你说赵原要不要给那些条件好,可以给高昂手术费的病人做手术?

  何况,只要病人能在天华求医,如果遇到难度特别大的手术,赵原不会管对方是不是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都会一视同仁,亲自上阵。

  所以赵原每当听到有人诋毁自己,架子大,跪舔权贵,为何不去扶危济困,都是一笑了之。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当你有了名气之后,世人会用很高的道德要求你,捆缚你,你有任何行为,都会无限放大。

  但对自己的要求却是极为廉价的。

  美其名曰,能者多劳,强者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赵原一开始还会跟这些人较劲,但久而久之,也就释然了。

  他们的存在并非没有意义,用另外一种形式来鞭策自己,将事情做得更加完美。

  有人要说,赵原何必去计较别人的看法呢?

  没办法,赵原就是这么一个人。

  你说他虚伪,或者爱慕虚名、沽名钓誉。

  他的确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名声对医生而言,是特别珍贵的东西,是信仰与力量。

  医生倘若不在乎自己的名声,那么他的医术终将有限。

  因为面对难度很大的手术,他会更看重实际价值,有风险的事情,会避免去做。

  赵原给病人做完体格检查,来到会诊室探讨手术方案。

  陈院士带着自己的学生在下面认真倾听。

  大家都很期待,赵原有什么绝妙的想法。

  尤其是陈院士,他对赵原此次个人巡诊充满兴趣。

  在器官移植领域,他是全国第一人。

  从赵原这个并不是专精器官移植的大咖身上,他或许能找到与众不同的东西。


  (https://www.weishukan.com/kan/74018/2836158.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