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从红楼开始的诸天之旅 > 第233章 蒙学教育

第233章 蒙学教育


第233章  蒙学教育

        除了恢复生产方面的建设,林曜在教育方面也逐年提高投入,尤其是启蒙教育,这方面的投入占比最大。

        给幼童的启蒙教材,起义军曾经考虑使用赵庭那边的经学启蒙教材,却遭到了林曜的反对。

        林曜认为那类教材过于强调忠孝节悌那套儒家的等级观念,但后面读书人的所作所为表示这样做是不行的,不符合起义军的未来发展需求。

        因此,林曜请求无崖子负责编写起义军的启蒙教材,全新的蒙学教材中汲取古往今来传承的优秀道德品质,又融合家国情怀。

        这一套纯粹的蒙学教材,林曜还是非常满意,无崖子不愧是天龙第一才子。

        在蒙学时期,就应该培养孩子们分得清什么是优秀的道德品质,后面再逐一养成,而不是灌输那一套森严的等级观念。

        在这之余,让这些新生代明白林曜所认识的家国观念。

        家与国之间不应该局限于一家一姓的桎梏,有国才有家,二者是相互依托的关系,明白这种观念非常重要。

        联系实际,林曜也明白在封建时代,家族聚在一起取团抱暖无可厚非,苛政猛于虎,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险恶的社会,浓厚的家族观念,在面对刮地三尺的贪官污吏面前,凭借团结的力量,也能让官府忌惮一二。

        要是换成一两户人,早就被随意拿捏。

        但凡事有利有弊,宗族观念同样如此,滥用私刑,起义军在地方的权利被渗透。

        深入思考之际,林曜看到了报告中汇报的启蒙教育的教学环境,不禁皱起了眉头。

        他忍不住看向不远处待命的起义军教育方面的总负责人,苏星河三弟子苟读,询问道。

        “现在的教室都是茅草棚子吗?”

        “是的,将军。”

        苟读点了点头,看上去做事是个一眼一板一眼的人,这也是他受林曜委以重任的原因。

        教育方面就要扎扎实实,容不得随意马虎。

        “这样的环境什么时候能改变,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干净明亮的教室上上课是我们全体上下奋斗的目标。”

        林曜左手中握着汇报的文件,右手慢条斯理地敲击着桌面。

        “预计两年后就可以改变。前些日子人们的条件刚刚有所好转,观念还没有转过来。

        在满足了吃穿问题后,更多的把钱存下来以待不时之需,而不是想着把孩子送到学堂。

        一些地方学员不足,总部这边的资金更多的投入到学员多的地区,先多数后少数。”

        苟读听出了林曜语气中的不满,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解释道。

        “那这就造成了各地教育的失衡,后面尽快给我调整回来,做好宣传工作,教育关系与未来大计。”

        林曜听完紧皱眉头,站起身来缓缓走了几步,语气坚定的吩咐着。

        “我会再次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资金,钱你们不用担心,给我使劲造,笔墨纸砚、可以遮风挡雨的教室,这些都是必须具备的,不要让我失望。”

        苟读看到林曜狠狠撒币的模样,脑海里浮现出描述的美好前景,额头上逐渐稀少的头发也跟着跳动起来。

        <div  class="contentadv">        可转念一想,他有些为难的开口道:“将军,如今到处都是恢复生产的行动,又有赵宋政权虎视眈眈,这一方面还是可以缓一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

        “你这家伙,什么时候也学会了这一套,这些就不用你忧心,你只要将教育方面打下扎实基础,就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

        林曜看着他一脸诚恳,笑了出来。

        “有我支持,加上大家的努力,日子会越来越好,笔墨纸砚会成为所有人的日用品,都能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

        在教育方面,我们不仅需要遮风挡雨的木屋,后面更要用钢筋水泥建造的覆盖各地的学校。

        到时候无论是能将人掀飞的大风,还是压垮房屋的大雪,也无法阻止他们求学之心。”

        林曜说的不是哄骗他人的话,这是他在起义军时刻强调且在一步步落实的言行。

        而且话中蕴含不仅仅局限于如今起义军的统治区域,还放眼的整个宋廷,乃至中原王朝的辐射区域。

        不过现在起义军到处都需要钱,满足吃饱为治下第一需求,苟读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

        同时,林曜领导的起义军还没有完全掌控治下的所有人口,存在一些漏网之鱼。

        根据人口普查与前视的各项数据推断,林曜认为自己占领的宋庭这富庶之地,总人口一千万以上。

        通过这种推测,起义军内部推测宋廷所拥有的领土中生活着五千万以上人口。

        但是其中的自耕农、小地主的占比逐年缩小,很大一部分的百姓沦为佃户。

        这些隐户是那些读书人整天勾栏听曲、不事生产的底气。

        这部分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生产出来的大部分价值被地主乡绅所摄取,就相当于在蚕食一个国家的生命——赋税。

        后面的明王朝更是出现了商贸繁荣的江南之地收税三十两的世界滑稽事件。

        宋明得利阶级,两者之间在侵吞税收方面没有任何区别,称得上一脉相承。

        唯一区别的是,赵宋朝廷到手的商税更多一些,朱明王朝到手绝大部分是田税,且占有税收很高的比例。

        但要注意,明王朝的举人及以上的读书人可是能挂靠地主的田亩,免征田税,这二者就在利益的驱逐下搅合在一起。

        然后出现了一个细思极恐的现象,全国的大部分压力集中到了掌握小部分田地的自耕农和小地主身上。

        这些人交不起挂靠费又或者没有关系,却要承担起明王朝的绝大部分赋税,还要时刻警惕着天灾人祸。

        林曜吸取了历朝教训,对于这些害群之马,手段更加酷烈。

        在他的指引下,起义军上下奉行的准则是将劣迹斑斑地主乡绅找出来,送他们去见阎罗,完成解救佃户和隐户的任务。

        至于其他名声中规中矩的地主豪强,起义军就暂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

        在基层人员到位之前,一切都维持原本的模样最好,对底层百姓的伤害最低。


  (https://www.weishukan.com/kan/74488/117858182.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