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 第五百八十一章 粮食

第五百八十一章 粮食


  各大诸侯、隋庭都在谋划着各自的打算。

  而人革联则在夯实基础,尽快增强本身的实力,以减少改朝换代过程中的伤亡。

  大流求,嘉南平原。

  这大半年来,北方和江东的移民大量到来,而管理这里的唐菲林,利用以工代赈的方式,  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

  嘉南府的北部有一片煤矿,虽然储量只有1200万吨左右,而且还是质量不好的褐煤,但是作为水泥厂、蜂窝煤厂的原材料,还是绰绰有余的。

  目前当地已经建设了一个月产1500吨的水泥厂。

  在水泥的加持下,嘉南府完成了5个小水库、13个码头、197公里的乡村公路(其中水泥路面21公里)、206公里的河道修缮。。

  同时还建设了房屋6750套,  其中竹筋混凝土房屋537套。

  开垦出来的农田为86万亩,  其中占城稻种植面积为62万亩,甘蔗9万亩、亚麻10万亩、香蕉5万亩。

  由于不同移民过来的时间不一样,  因此占城稻种植的时间也不太一样,导致现在粮食收割时间也各不相同。

  唐菲林现在正在东南州的主持改革工作,因此流求州的很多事情,都是乔三才在做。

  此人是唐菲林的秘书官出身,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已经初步可以代理一部分管理工作了。

  乔三才对于嘉南平原的开发非常重视。

  带着草帽的乔三才,如同乡民老农一般,站在连绵不绝的稻田边:“中新同志,你们新丰乡要趁着农闲的时候,尽快修建水利、晒谷场、谷仓,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同样年轻无比的杜中新点了点头:“我们已经尽可能动员大家,这些设施都是给大家用的,  民众非常支持。”

  “别让民众打白工,  你们可别搞什么义务劳动,这不好!”乔三才提醒道。

  杜中新也知道联盟的规定:“我知道,  工程都是走专项账户,  不会克扣民众工资的。”

  乔三才仍然非常严肃:“别马虎大意了,  黑衣卫和巡查办公室可盯着这些,千万不要被腐化了,我们只要实现大同社会,到时候不差那一点钱。”

  “我一定注意。”听到黑衣卫和巡查办公室,杜中新也是有些害怕。

  不过他仔细回想自己的工作,发现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倒也不害怕被调查。

  来到一片已经金灿灿的稻田边,三個月前移民过来的二十多户,正在忙碌着收割。

  看着颗粒饱满的水稻,乔三才询问道:“你们乡现在的占城稻亩产多少?”

  杜中新兴奋的回道:“只有用熟肥,没有化肥的稻田,平均亩产120~130公斤;有化肥的稻田,平均亩产180~190公斤,州长!如果……”

  “没有,化肥配额已经分配下去了。”

  杜中新无奈的挠了挠头。

  显然化肥的应用,让很多农民都尝到甜头。

  要知道,在没有使用化肥和发酵有机肥的时候,占城稻也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也就亩产100公斤左右。

  使用发酵的有机肥后,产量可以提升到亩产120~130公斤。

  而使用化肥,这可以提升到亩产180~190公斤。

  这还不是极限,农业司的一部分实验田中,有亩产可以达到240公斤的占城稻,那是在合理添加化肥之后,当前可以获得的极限亩产。

  虽然没有杂交水稻之类的高产良种,但是化肥一样可以提升农作物产量。

  而且比起杂交育种,化肥增产才是古典时代的王道,毕竟杂交育种需要十几年起步,甚至几十年都不一定有成果。

  但是化肥的增产效果却立竿见影的。

  目前人革联的化肥,主要有三种渠道获得,人工合成、半人工、天然化肥。

  人工合成的化肥,有硝酸钾、过磷酸钙、硫酸钾、硝酸亚铁四种。

  半人工的化肥,就是硝田法生产出来的硝酸钾、鱼骨粉磷钾肥。

  天然化肥就是鸟粪石磷酸盐,这是一种氮磷钾天然复合肥,而且是当前人革联产量最大的化肥。

  流求岛的周边附属小岛上,有不在少数的鸟粪石矿场,而且整个南海诸岛中,蕴含的鸟粪石储量,大概在150万~200万吨左右。

  至于后世为什么没有这方面的数据。

  那是因为这些岛屿上面的鸟粪石资源,已经被西方列强、东瀛人掠夺了。

  这些外部势力在1850年之后,就或明或暗的盗采、明抢南海诸岛上的鸟粪石资源,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岛上的资源早已经所剩无几了。

  现在这些岛屿的鸟粪石资源,还有处于无人发现的状态,唐菲林掌管流求州期间,就设立了澎湖磷酸盐开采公司。

  目前在周边的小岛上,一共发现了13个有鸟粪石资源的岛屿,每个月可以开采300~500吨鸟粪石。

  南海诸岛的鸟粪石资源,足够人革联初期使用一段时间了。

  如果这边的资源枯竭了,还有瑙鲁岛这个超级大矿,上面的鸟粪石磷酸盐总储量在1.1亿吨左右,足够开采几十年了。

  因此现在人革联一方面通过人工合成化肥,一方面通过开采鸟粪石。

  化肥在农作物的增产效果上,可以达到30~50%左右,特别是在没有优良品种的情况下,是当前单位亩产提升的核心技术。

  1吨鸟粪石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增加3~4吨粮食。

  澎湖磷酸盐开采公司一年开采4000吨鸟粪石,就可以实现1.2万~1.6万吨粮食的增产,获得3~4万人一年的口粮。

  化肥才是填饱人类肚子的核心技术,而且是第一要素。

  很多人以为良种才是核心,这绝对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观念。

  有人研究过所谓的无化肥种植,哪怕是使用了大量的有机肥,农作物的单位产量,仍然比使用化肥的农作物,减产了30~40%。

  如果没有化肥,地球的土地最多只能供应20亿人口的食物。

  因此化肥才是农业的第一要素,然后才是良种。

  如果以为带着后世的高产种子,来到古代就可以获得亩产上千斤的水稻、小麦,以及几千斤的土豆、番薯,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自然界不仅仅能量守恒,元素也是近乎守恒的。

  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一块土地的养分是没有办法自然暴涨,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很多农田会越种越贫瘠,最后不得不进行休耕的根本原因。

  高产农作物没有化肥,会迅速将土地的养分吸干,到时候亩产一万斤的种子都没有用。

  这就如同后世的人种,东亚人在养分充足的情况下,一样可以长到一米八、一米九。

  但是可以长到一米八,不代表就可以长到一米八,让基因再好,也扛不住营养不良的削弱。

  农作物也是一样的道理,占城稻有亩产240公斤的潜力,但是在没有足够养分的情况下,它无论如何都长不出240公斤的亩产。

  ……

  考察了几个乡之后,乔三才发现鸟粪石复合肥的增产效果明显,因此他连忙坐船去澎湖县。

  澎湖列岛的总面积不大,只有94平方公里左右,目前常住总人口3375人,都是澎湖海产公司、澎湖磷酸盐公司的员工和他们的家属。

  来到澎湖磷酸盐公司的鸟粪石精加工工厂,经理安栗向乔三才介绍了公司的情况:

谷藾</span>  “州长,我们公司目前有员工627人,150吨运输船5艘,加工厂1座。”

  “鸟粪石矿场的情况呢?”

  安栗解释道:“目前勘探出有鸟粪石的岛屿,一共是13座,总储量为8.7~9.5万吨,矿物品位在30%~65%之间。”

  乔三才摇了摇头:“不够,这个产量不够,至少要达到年产5万吨左右,才可以满足当前三个州的需要。”

  对此安栗苦笑不已:“州长,我们也想扩大生产,但是流求周边的岛屿已经勘探过了,总储量就这么多,而南海诸沙上的鸟粪石,距离是一个大问题。”

  “这样吧!你们不用管储备,继续扩大开采量,我们很快就不用担心运输问题了。”

  知道一些内部消息的乔三才,做出了最合理的安排。

  既然上级有解决方案,安栗自然没有意见:“那我就向矿业部打报告,申请扩大生产。”

  “嗯,你将报告直接发给矿业部,就说是我批准的。”

  “明白!”

  粮食产量对于人革联而言太重要了。

  或者说,粮食对于没有掌握可控核聚变之前的人类社会,其重要性不亚于军队。

  毕竟民以食为天。

  没有衣服可以用树叶干草,没有金属可以用石器木器,没有药物可以靠免疫力硬扛。

  可是如果没有粮食,那就没有办法了。

  在人类进入封建时代之后,单纯的打猎采集,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社会的整体食物需求了。

  哪怕是游牧民族,其实他们也要粮食。

  不用感到奇怪,他们不仅仅需要粮食,而且需求量还不在少数。

  别被现代社会中的“游牧民族”误导了,其实古典时代的游牧民族,可没有办法天天喝酒吃肉,他们的牛羊相当于农民的农田,普通牧民主食是奶制品、谷物和草籽。

  漠北的游牧民族,每年都好在南下过冬之前,在河谷平原之中撒播草籽和谷物种子,然后明年再过来收获。

  甚至部落里面,还有专门的农奴,就是专门种植谷物的。

  ……

  另一边。

  淡水钢铁厂。

  不断升级改造的钢铁厂,此时已经拥有12座小高炉,每月生铁产量达到了3600~4800吨的规模。

  而在冶炼技术上,又陆续研发了煤气增温技术、纯氧脱碳技术。

  特别是纯氧的出现,让钢铁的质量变得越发可控起来,加上流求州本身有锰矿,现在钢铁厂已经可以冶炼锰钢了。

  至于纯氧如何获得。

  非常简单。

  钢铁厂的不远处,已经建起了一座火电厂,利用钢铁厂的废热和煤炭进行发电。

  然后用火电厂的电能进行电解水,获得氧气和氢气,然后使用汞吸收氧气,变成氧化汞,提纯氢气。

  氢气被送去冶炼钢铁。

  而氧化汞加热之后,又可以获得纯氧和汞,汞进行循环利用,氧气提纯之后,储备在高锰钢制造的钢瓶之中。

  现在钢铁厂每个月,可以生产生铁3600~4800吨,然后使用这些生铁,进一步冶炼出稳定的高质量钢铁,每个月产量大概在1200~1500吨左右。

  而且由于火电厂的电能相对充沛,又利用这些电能,供应一批电动机床。

  龙莎此时就在这里,带着上百个助手,利用锻压机、冲压机、电动机床、翻砂铸件,打造出第一批成熟的蒸汽机。

  这批蒸汽机的功率已经相当高,单台可以达到2000马力左右,而且热效率也接近1930年的水平。

  随着最后的检查工作完成,龙莎看着喷吐着黑色烟雾的钢铁机器,那是工业的人造伟力,正向这个时代咆哮着。

  她研制的这一批高压蒸汽机,一共有12台,是准备安置在船只上的。

  淡水造船厂已经建造了6条咆哮级混合船。

  咆哮级的满载排水量1800吨,有效载荷为1100吨,拥有5道硬帆、32个水密舱、钢结构拼合木龙骨,以及大量的钢结构部件。

  之所以采用大量钢结构部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整体强度,以适应蒸汽机。

  大业14年1月13日。

  咆哮级的首船,完成了蒸汽机安装工作,龙莎在设计上,直接跳过了明轮,进入螺旋桨推进的阶段。

  至于螺旋桨早期容易漏水的问题,她采用了高精度部件,加上油封技术。

  当锅炉被烧热之后,伴随着一阵尖锐的汽笛声在淡水港响起,刚刚从北方移民过来的农民,看到这一幕后,仿佛见到到了神迹一般。

  龙莎让锅炉工将火力开的最大。

  半个小时之后,祝融1型蒸汽机的功率达到最大,提供了2130马力的强劲动力。

  而咆哮级在蒸汽推进的状态下,会放下硬帆,减少船只航行的阻力。

  此时咆哮级的速度,达到了19节的高速状态,对于木船而言,这个速度已经是极限了,如果速度再快,那船只的结构会承受不住。

  而且长期最大功率的使用蒸汽机,也不利于蒸汽机的热效率、使用寿命。

  现在只是为了测试,才会使用最高功率。

  按照龙莎的估计,咆哮级的巡航速度,维持在10节左右,应该是性价比最高的经济航速。

  咆哮级的动力煤储备为150吨,以10节的经济航速,可以航行4200公里左右。

  如果是采用高速模式,即16节航速时,续航里程只剩下2100公里,而且机械故障率会迅速攀升。

  不过蒸汽机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木炭、木材作为燃料,保持10节的航速。

  毕竟煤炭不是什么地方都有的,特别是对于前往未知海域探索的蒸汽船而言,可以烧木炭、木材,才可以保证续航能力。

  而且风帆也必须保留,不然遇到蒸汽机故障了,又刚好在茫茫大海上,没有风帆那就真要完犊子了。

  龙莎指挥着咆哮号,从淡水港横渡流求海峡,直接逆着西北风,向舟山港航行过去。

  全程保持10节的航速。

  不到两天就抵达了舟山港,由于咆哮号上装了200吨煤炭,都足够来回好几趟了。

  在舟山造船厂检修了一次之后,龙莎没有发现大问题,又急匆匆开着咆哮号返回淡水。

  


  (https://www.weishukan.com/kan/78974/709360155.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