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8章 什么关系
苏南晨在杨平前面带路,待杨平站定。
他接过贺医生递来的话筒,试几次声后说:“爆个小料,杨博士还是三博医院五段再植的创造者!”
这种场合,介绍的话不用多,一句有份量的就行。杨博士没人知道,但是五段再植,大家没有不知道的。
会议室立刻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我说呢,苏南晨请来的人,肯定大有来头,原来五段再植是他做的。
几个月前的全国创伤骨科网络会议,轰动全国的五段再植,谁不知道,那个时候附一大部分医生还在这个会议室参会看直播呢。
当时,大家还猜测主刀是谁?可能是魔六的洪志刚,或者温仁涛,最后都否定了,主办方魔都六院也没有说明是哪家医院,更没说主刀是谁,视频也是显微镜下操作的视野,没有什么线索,大家猜来猜去,都不对,这事就不了了之。
后来看到新闻,才知道是三博医院的病例,这时大家才想起远离市区的三博,G市还有这么个医院。
对附一的医生来说,在G市,其它医院都没有什么存在感,能够用心记住三博的名字,年龄大点的,因为韩建功这个名字,年轻一辈的,就是这个五段再植了。
韩建功名声最响时是在魔都六院的时候,只要同辈的骨科医生,没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后来到了三博,才慢慢淡出大家的视野。
相对魔都六院,新建的三博平台太小,无法支撑一个全国重量级专家。国内医疗界的传统摆在这,谁也无法改变,见过全国几大顶尖医院之外的人做某专业的主委不?
没有!真的没有!
一个一线医院之外的医生,再牛逼,很难做出非凡成就,要有所成就,只能往上走,为什么?
搞临床,要病例,只有平台够大才能支撑;搞科研,要经费,同样需要大平台支撑,没病例没经费,你搞个球呀。
五段再植,那台手术简直就是神作,断指再植的巅峰之作。尤其是年轻的研究生,有人已经开始回味那个热血沸腾的时刻,做完五段再植,最后还急诊再造,偶像呀,现在就站在讲台上。
目光如探照灯,全部投射过来,会场的气氛也被火热的目光炙烤得升温。
杨平安静地站在讲台上,自信而沉稳,接受这种猛烈的炙烤!
“杨博士在运动医学方面的造诣跟断指再植一样,有幸请他到我们骨科来会诊,对棘手的跟腱松弛,我们现在听听杨博士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意见?”苏南晨声音洪亮,将话筒交给杨平,自己退后一步。
大老板搞什么鬼,把这个年轻人这个场合推出来,这是要引进的前奏吗?
几个科的主任全是苏青云提拔上来的,精明的已经开始琢磨背后的原因了。
邹教授就是其中最精明的,心里反复琢磨着苏教授的意图,但凡能上位者都是人精,能看清形势,会洞悉人情,别人看到的是一棵种子,他已经看到是什么瓜了。
这人跟大老板什么关系?总之这事不简单,背后另有隐情,三博医院来的?莫非---?
如果这样,大老板的意图很明显了,估计是想把这小子调到附一,但是碍于自己院长身份,怕人背后嚼舌头说徇私情,是不是搞这么一出,来给大家暗示?
如果这样,自己得认真观察形势,一旦确定事情如自己猜想,这事自己就得挑头,大老板不方便出面,自己就得出面运作,达成大老板的心愿。
杨平接过话筒:“谢谢大家给我一个机会,与附一的老师和同道一起学习,这个病人为什么要讨论,因为缩短跟腱就必须切断跟腱,切断跟腱会带来副作用,降低跟腱的强度和耐力,这对一个长跑运动员同样无法容忍,如果不是这个问题,我想大家也不会拿它出来讨论。”
跟过他查房的几个研究生,比别人更认真,手里的笔不停地记,有些怕漏了,还看旁边人的笔记,对照,生怕写错字,造成误解。
学生呀,最苦逼,也是最有希望的一群人,这几个人因为要等杨平看病人,所以来得晚,有个哥们站着的,也在做笔记,白大褂里面的衬衣领子都烂了。
大家都等他说自己的意见,杨平顿了顿:“其实我们不切断跟腱,也可以进行短缩。”
“不切断肌腱?怎么短缩?”话刚落音,大家脑海中都画上了大大的问号。
全场哗然,有几个教授开始觉得他夸夸其谈,标新立异;有几个,很慎重严谨,没有听完话前,暂时不下任何结论。
“我们不需要切断跟腱,而把跟骨止点连同周围的骨组织一起移位,通过移位来缩短跟腱,我们可以将这种方式叫做跟腱止点下沉或深入术,这样移位,不损伤跟腱纤维,最终是骨与骨的愈合,骨与骨的愈合,就像骨折愈合一样,要简单很多。”杨平很有底气。
在系统空间用自己设计的这种术式,做了一百多台,非常熟练,自己对术后跟腱与健侧进行张力对比,完全可以调到一样。
苏青云微微一笑,除了去三博会诊那次,他这是这二次见杨平,中间没有因为这次会诊做任何提前性的接触。
刚才观察他那么淡定,猜他心里肯定有独到的想法,没想到又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建议。
想象力,最为宝贵,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只能照本宣科,亦步亦趋。
我们的医生很多手术比欧美医生做得好,因为有人口优势,但是创新能力差距太大,我们都是跟随,最多是模仿和改良。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教授、博士、硕士都是思维活跃份子,自己接受的教育和培训,不要说这种术式,完全就没有这种提法,跟腱缩短,就是切断再短缩吻合,还什么止点下沉术,闻所未闻。
但是杨平一提到这个术式,大家都开始思考关于它的相关知识,就像一台新的机器,虽然不是他发明的,但是看着现成的机器,还是能看懂原理。
这个手术比切断跟腱短缩的最大优势是不会损伤跟腱,天才般的思维,绕开了大家最担心的问题,但是手术操作难度却加大了许多。
陈歌举手,站起来,接过贺医生送过去的另一个话筒:“请问,杨博士,这个术式是国外哪一家运动医学中心的术式,好像没有看到报道?”
这种大胆新颖的术式,怎么可能是他想出来的,肯定是他在国外某个运动医学中心看到的,人家还没报道,他拿来装装逼。
这种事不是没有,以前有一个教授出国学习,看到一本好专著,还没有引入国内,自己偷偷翻译完,直接把译稿当做自己新编的书出版,还比较畅销,直到有人发现,什么情况?怎么两本书连图纸文字,甚至排版都一样,恶心到家了。
但是剽窃的人,屁事都没有,因为这本书还成为知名教授,风气呀,就是这些人搞乱的。
杨平有点惭愧地说:“这是我自己的小小想法。”
“那杨博士做过多少例,有统计学比较吗?发表过论文吗?”陈歌继续追问。
邹主任脸上明显有些不悦,看着年轻气盛的陈歌,心里摇头,年轻人跟白痴一样,以后怎么出人头地,关盛也不指点指点。
“暂时还没有,因为还没碰到过拿金牌的运动员,平时的病人要求没有这么高,没必要弄得这么复杂!”杨平不慌不忙。
心里对这个家伙有点不屑,没做过的手术就不敢做,只有欧美人做过,你才敢做,那总是原地踏步,跟别人屁股后面。
“杨博士,连国外都没有同类手术参照,你自己也没做过,恐怕这个术式有点纸上谈兵。”陈歌有点咄咄逼人,好胜心在作怪,什么东西都想去争一把,也不管有没有意义,后果是什么。
杨平对这种人心里有反感,但表面上不动声色:“不一定要国外报道同类手术,我们才做,这个术式有成熟的理论为基础,首先肌腱的愈合以骨骨愈合最佳,其次这种方法避免了医源性损伤跟腱,同样是短缩,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
“我很赞同杨博士的说法,为什么一定要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做过,我们才能做?我们学习他们,是因为他们先进,不能因为这样就失去自信。”
邹教授抓住了时机,这捧的,没有一点痕迹,我有没有表扬他,只是谈科研自信,没毛病。
他等苏青云的反应。
(https://www.weishukan.com/kan/79276/627654558.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