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输出教育(第一更,求订阅)
推荐阅读:拒绝流放剧本,我只想种田 九爷别虐了,夫人带崽跑路了 娇滴滴外室跑路后,太子他发疯了 抄家后,我靠亿万物资成团宠 这仙,不能修了 王妃她娇软动人,惹上王爷逃不掉 夫人,请尊重我的职业 农门丑媳要翻天 好好的流放怎么变逃荒了 太子的娇软哭包只会点香
第639章输出教育(第一更,求订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无论是任何建设,都离不开人才。
而世间最难的,最漫长的就是人才的培养,尽管南洋靠着从德国、意大利甚至还有日本挖来的人才,实现国家科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任何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这些外来的助力,早晚有一天会离开,会老去。
所以,早在5年前,也就是刚“返回”婆罗洲的第一时间,李毅安就规划建设了南洋大学,至于教授基本上都是从德国招募的。
大学建了,教授有了。
学生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唐山招生了,南洋大学的第一批学生7835人,除了少部分特遣队员和南洋侨民之外,生源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唐山。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尽管古晋王家大学、永宁、永安、太平以及中兴、东宁等大学的先后开办,但是在生源上并没有遭遇任何问题,毕竟,唐山的中学生还是非常充足的。
“……当时,我们的生源主要来自唐山,虽然抗战影响到方方面面,但是教育却得到大发展,三六年在校中学生为48万余人,但因当局和教育同仁的努力,至抗战结束,在校中学生数量不降反增至120余万。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也是不降反升,从战前的4万余人,增至四五年的8万余人,而这还仅仅只是大后方,如果再加上光复地区,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生源还是非常充足的……”
在永宁大学的校园里,一边陪着大统领漫步,蒋梦麟一边禀报着眼下他最为关心的另一件事。
“所以,当时我们并不担心生源问题,唯独担心学校的硬件问题。”
作为永宁大学的校长,蒋梦麟是三年前随宋先生一同辞职,然后受其的邀请来的南洋,参与了永宁大学的创建,当时他最担心的并不是教授,而是包括宿舍、教学楼尤其是教育设备在内的硬件。
不过仅仅过了几个月,他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大学的建设速度很快不说,就连教学设备也都是世界一流的,绝大多数都是从美国定购的最新型的教学器材。
也正因如此,他才雄心万丈的想要创办南洋第一学府——想要和南洋大学竞争一下,靠着唐山的名望,在招生他有着天然的优势,于是乎,在短短三年内,永宁大学在南洋就成为了不逊南洋大学的存在,至于研究生院,更是云集着四千余名来自唐山的优秀学子。
可也就是在这时候,唐山剧变让他的雄心壮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生源没了。
也正因如此,在大统领到来之后,蒋梦麟特意提到了生源问题。
“现在,南洋虽然有几十万中学生,但是今年只有不到8.7万高中毕业,明年只有7.9万,后年只有7.5万人,要等到五五年,才能重新突破10万人,这势必会影响到各个大学的生源,所以如果不解决生源问题,我担心我们的高等教育是难以为继的,虽然这几年生育率可观,可是总不能等到十几年后吧。”
听他提到生源问题,李毅安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说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这几年都是靠临时学校来补充生源,可是临时学校里的学生一共就那么多人,等级到他们毕业了,生源也就断了。”
李毅安口中“临时学校”是从唐山招来的“流亡学生”,他们既有小学生,也有初中生,还有高中生,都是因为唐山局势的变化,从各地往南方、江南逃亡的学生,足足有几十万人之多,他们到了南方后遇到很多生活以及教学上的问题,于是南洋就派人游说他们来南洋,后来就有了大批的师生来到了南洋。
在他们抵达南阳之后,就被安置在各地的临时学校之中,在那里继续接受教育。
“国王学校呢?国王学校应该还有一些生源。”
李毅安特意提到了国王学校,当年国王学校在招生时,就把那些学生中的小学生以及初中生招入学校,现在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已经读高中了,不过他们并不在教育部的统计范围内。
这也是国王学校最为特殊的地方,独立在国家的教育体制之外,当然那里所实施的教育方式也是阶段不同的。
“回头我让国王学校和教育部门对接一下,统计一下这几年有多少高中生。”
李毅安说道。
“阁下,国王学校说到底,和大学也是一样的,也是无根之萍,没有唐山的补充,毕业一批少一批。”
蒋梦麟毫不客气的指出了国王学校也不是治病的根本,毕竟国王学校的生源和大学一样都是来自唐山。
现在唐山那边的来源已经断绝了,大学的生源有问题,国王学校也好不到哪里去。
接着说道。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非得扩大生源问题不可。”
“蒋校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招留学生吧。”
蒋梦麟直接了当的说道。
“东南亚华侨差不多一千余万,再加湾岛、港岛,招留学生应该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能多招一千人,就多招一千人,如果有必要的话,我认为应该侨校实施补充,鼓励举办侨民中学,就像,教育部把三宝颜和泗水的学校纳入管理范围一样,我觉得,只要当地条件允许,我们就把侨校办起来,纳入到教育部的管理范围,派遣教员,提供教材,充分利用起侨胞的资源,甚至还可以在美国、古巴设立侨校,总之一句话,充分利用各地侨胞人口资源。”
与另一个时空到了湾岛后,从事农业复兴,进而主张限制人口不足,到了南洋后,一开始蒋梦麟还不明白南洋为什么鼓励生育,但是通过过去三年的观察与了解,他意识到南洋鼓励生育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不足——即便是现在,人口已经突破3700万的时候,伴随着产业的兴盛,劳动力仍然是紧张的,以至于实业界都在报纸上呼吁进一步加大引进外来劳动力的力度,以缓解南洋劳动力紧张的局面。
这也让他的人口观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口多并不一定是负担,只要有产业吸纳过剩的劳动力,看似众多的人口就有可能变成红利。也正因如此,他甚至反思了自己的人口观,并且写信给旧事同僚,一同探讨这些问题。
而现在,南洋大学生源紧张的局面,本质上还是因为人口不足。毕竟,当年,南洋大学的招生是面对整个唐山的。现在既然唐山那边的门打不开了,那就在海外侨胞中想办法吧!
“支持侨民教育……”
思索片刻,李毅安说道。
“嗯,支持侨民教育,确实非常有必要,无论是扩大生源的角色,还是保持我们的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传承上,都是很有必要,嗯……”
顿了一下,李毅安又说道。
“回头由教育部制定一个章程,先在南洋建立侨校,推行侨胞的华文教育,不过……”
扭头看着蒋梦麟,李毅安说道。
“现在和过去不同,侨校教育恐怕会有阻力的,尤其是随着殖民时代的结束,本土化将会是殖民地未来的大方向,除非……”
(https://www.weishukan.com/kan/82068/2836950.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