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学子回乡
推荐阅读:我在凡人证道大帝 斗罗:机甲武魂,开局契约小舞 反派?我只想离他们远远的 斗罗:多子多福,开局降服比比东 无敌在凡人,我解析修仙 穿书反派:我被女主偷听心声 医妃在上:邪王请赐教 婚无可欺 聚餐带男闺蜜,我反手清空弹夹 斗罗杀星:死灵武魂,我即天灾
这时,裴元齐带着一壶梅子酒过来,“这酒入口酸甜,适合我们小酌。”
郑秋云想到自己以前压力大的时候,也会自己喝些梅子酒。她接过来倒满杯,“梅子酒不醉人,大家可以都尝尝。”
窗外皓月千里,照的地上霜雪发白,屋子生了炉火,郑秋云豪爽道:“祝温平一路顺风,前途坦荡。”
四个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这菜做的十分美味,郑秋云只是吃了口烧饼鸡,就对郑温平赞不绝口。吃完他们坐在房间的凳子上,用些糕点和茶水。
郑武安说:“前线来报。东州战事不顺利,也不知会不会派我去东州,到时京城就只有阿姊在这了。”
郑秋云吃口糕点,“农学结束后,我也不会在这待太久。”
裴元齐看了她一眼,“若是二皇子不敌叛军,圣上也可能会让我领兵过去。再聚首,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郑温平倒是豁达,“我们身不在一处,心却是在一处的。”
其余三个人笑了笑,揭去了这个话题,聊些家常。
农学的学子不知郑温平已经走了,在听到郑秋云说他们可以提前回去时,还感觉非常诧异。
他们追问:“为何?”
郑秋云解释:“温平去赴任了,不能继续授课。他临走前嘱托我让你们提前回去,下午还能跟国子监大儒学习。温平给你们留了书信,就放在你们的平常上课的桌子上。”
一群人回到平常上课的屋子,里面已人去屋空,只有桌子上还有书信。
何谨打开信封,展开信纸,只见上面写道:“展信佳,何谨良善,心怀大义,又勤奋苦学,日后必能展宏图之志。望何谨莫要凡事皆责于己身,适时行乐”
他拿着信纸,有些许感动,确实他经常怪自己做的不够好,太苛责自己,以至于入睡艰难。
留给楚炳文的信上写,“炳文为人豪爽,喜怒皆可察。若入官场,需小心谨慎,或有人庇护,否则会招致灾祸而不自知。”
还有一些平日里存在感不太强的学子,只是自己埋头苦学,没有积极表现,也收到了郑温平写的信。
有人感动道:“先生平时少言寡语,严肃沉静,没想到他一直在暗中观察我们。这都去赴任了,还不忘写信劝诫我们。”
“先生看着冷淡,心肠却是顶好的。”
这些学子有了郑温平的激励,学习就更用功了些。上午跟着郑秋云在地里劳作,下午跑回国子监继续学习,没有抱怨过奔波劳累。
到最后十天,郑秋云还根据他们家乡的特点,分别传授不同的学习内容。何谨家乡多山,教的是蓄水固土,也嘱咐他不能广开梯田。孟皓的家乡土地贫瘠,教的是改善土壤。
学子们学完本领,在圣上准许后,驾着马车,运着粮种,回到各自的家乡,就像散落四方的流星。
何谨回到家乡,已经是次年二月下旬。这本该是树木吐芽的时候,但是村子里的树木都是光秃秃的一片,一点绿叶都没有。
再往前走,进入村子,便看到田地里有人劳作。那些人神情麻木,身上穿着破烂的衣服,也不能抵挡住这乍暖还寒的天气。
有人认出何谨,带着手里的工具,往他这边跑,“阿谨,你怎么回来了?”
何谨看他拿着木头制成的翻土工具,眉头微皱,那个人嘿嘿笑着,“我怕有人偷我的工具,就带着过来了。”
何谨见他误会了,也不解释,“我奉圣上旨意,教你们种玉米。”
不一会,也有其他人围过来,听他说种玉米,大家十分好奇,从来没有听过这个东西。但是又听他说是圣上的旨意,即便心中有疑惑,也不敢质疑。
何谨又说:“之前咱们家乡有人去青州学梯田,可惜没有回来,我在京城,不止学了怎么开梯田,还学了固土蓄水。大家听我指挥,必然能让田地里庄稼丰收。”
听他提到之前去青州的儿郎,有个妇人抹了抹眼泪,“到底还是读书人聪慧,我家夫君那个榆木脑袋,还要去学,现在连尸骨都没找回来。”
本来他们就对读书人有天然的崇拜,现在听他谈到圣上和梯田,又多了几分信服。
他们说:“好,阿谨让我们怎么种,我们便怎么种!”
何谨回家匆忙见了双亲,便去寻找当地的知县。他们这个县有两个人从京城回来,一人负责半个县的耕种。另一个人叫沈言,两个人在县衙门口见面了。
微一颔首,何谨与沈言就进了县衙,一起寻找知县,他们出师不利,这次知县去下面巡视了,他们等到天黑也没等到知县。
两人先各自回家,第二天又来找知县,知县这次倒是在,但是接待他们不是很热络。在听到他们说要种玉米时,知县喝着茶没有出声。
何谨催促道:“春耕在即,劳烦知县召各村里正前来,协助我们教民耕种。”
知县又喝了口茶,“我知道了,你们回去等消息吧。”
把他们打发走,知县沉稳地坐着喝茶,没有任何要找里正的意思。幕僚提醒道:“他们是奉了圣旨来的,大人还是尽快召集里正为妙。”
知县不动如山,“圣旨只说让我协助他们,并没有说怎么协助。他们匆匆而来,一点礼数都没有。让我召集里正,我便要召集里正?”
幕僚头疼道:“他们只是贫困的学子,怕是没有东西孝敬大人。”
“且,”知县慢条斯理地开口,“先前宋掌柜求我,要在县里卖粟谷种子,我已经答应了。让他多卖几日,再让百姓种玉米。”
幕僚明白,这宋掌柜怕是给了知县好处,他还是尽力劝道:“百姓若是种了粟谷,总不能把粟谷扒出来改种玉米。”
知县起身,“那便不是我要考虑的事了,百姓不愿意种,我总不能逼他们种。”
幕僚又说:“听闻玉米可亩产千斤,若是种了玉米,百姓便有活路了。”
“活路?”知县讥笑道,“你还没有看明白,人命不值钱。哪年不死人,怎么今年就死不得了?”
他挥挥手,“你莫要再多费口舌了,我只是拖几日,又不是不帮。”
谢谢“@。”“暮里归雪”“ivy1320”“孟轩”“只是你还不懂-dB”“书友2023040768198”投的推荐票!
谢谢“@。”投的月票!
有新的小伙伴,也有很眼熟的小伙伴!
(本章完)
(https://www.weishukan.com/kan/82694/2837473.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