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冶铁带来的农业革命
推荐阅读:八零:病弱美人被狼崽军官叼走了 夫人一开直播,全城都心慌了 军爷帅!军嫂娇!八零军嫂爱撒娇 震惊!全娱乐圈都能听到我心声 撩错人后,她当天就被逮去领证 疫情宅在家,我带老祖宗刷视频! 穿成废物的我,竟然是神兽 完美世界:以群聊方式打开 开局少年马空群 莫朵朵的驭夫之术
“二是曹魏现在以均田制来威胁公卿世家,让他们坚定地反对我们。”
诸葛亮言简意赅地说出了目前大汉朝堂上这些人对均田制的异议。
说完,诸葛亮端起酒杯,不再提这件事:“济安,来,我们喝了这杯酒,此事以后再说。”
李衡立刻举起酒杯。
显然,诸葛亮不想在今天提这件事。
诸葛亮不愿意提,不代表其他人不愿意提。
太常杜琼说道:“大将军,方才陈尚书提了均田,兹事体大,下官斗胆也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见杜琼都站出来说了,李衡就知道,这大汉朝堂上,有很多官员都有想法了。
当初李衡清除益州世家的时候,杜琼是有把柄在他手里的。
只不过,李衡出于对大局的考虑,与杜琼达成了妥协。
这些年,杜琼在益州也大大发挥了他的能量,帮助李衡推动成都、重庆到江陵的商线构建。
可以说,他的功劳很大。
李衡说道:“杜太常但说无妨。”
“这些年,大将军提的均田制和府兵制,为大汉立下了赫赫功绩,能收复荆州,就是府兵制提供了充足的兵源,以及提升了士兵的作战意愿。”
杜琼义正辞严,声音铿锵有力。
“我们能立足于荆州,亦是大将军在荆州也推行了均田制,得到了充足的府兵。”
“随后,利用荆州府兵,又先后进军中原,下扬州!”
说到这里,众人无不点头称赞。
等气氛组把气氛活跃起来后,杜琼话锋一转,说道:“但到目前,朝堂上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不一定会采纳,但希望大将军能听一听。”
“承蒙陛下厚爱,幸得丞相垂怜,汉室得以复兴,乃上自庙堂,下至江湖,所有人齐心协力,非吾一人之功!”
李衡说道。
“天子在此,丞相在侧,今诸公有何兴邦妙策,何须向吾请示,但说便是。”
众人一听大司马大将军格局如此大,立刻就心动了,开始蠢蠢欲动。
“大将军,下官觉得,均田制下,出现了许多有田却无法完成耕种的情况。”
说话的是刚才被李衡打断的陈祗,他看到很多人都跃跃欲试,认为机会又来了。
“下官绝非空穴来风。”陈祗说道,“下官在今年到郫县考察过三十余户人家,其中有二十二户人家,只能耕种三十多亩地,还有十几亩地,闲置在旁,下官去询问了那些百姓,他们说实在无法全部耕种。”
陈祗一说到这里,一些官员如同瞬间打了鸡血,连连点头。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家之根本,田地却每年有空闲,这实在是一种浪费。”
说到这里,陈祗叹了口气,一脸的痛心疾首。
“诚然,均田府兵,为我大汉带来了许多好处,可此一时彼一时,下官觉得,在不影响兵力的情况下,应该完善这一点。”
“对!应该完善!”
另一个官员放下手中的酒杯,他豪言道:“之前是因为朝廷继续打出益州,现在朝廷已经收复荆州、扬州,还拿下了关中,牵涉到的田地也越来越多。”
“每多一户均田,就有十几亩地被浪费。”
说话的这个人是户部尚书樊建。
“如此,朝廷税收也无故减少了许多。”
“是啊是啊!”
众人也跟着附和起来。
“所以,诸位认为,均田制将田以户来划分,一户人家无法耕种那么多地,这个政策需要改变,是吗?”
“是的,大将军。”
说话的还是樊建。
“在过去,以庄园或者坞堡为据点,许多人在一起劳作,可以相互协同,耕种每一亩地。”
“那以樊尚书之见,该如何解决?”李衡问道。
“下官以为,只需要将之合并,一起耕作即可。”
“如何合并?”李衡又问道。
“按照里来合并。”
汉代一里有二十五户。
“合并之后,能确定完成耕作?”
“按照过去的情况,是可以的。”
“过去五十亩地需要多少人来种呢?”
“这……”樊建顿了一下,“过去五十亩地大约五个成年男子协同耕种。”
“平均一个人耕种十亩吗?”
“是的。”
樊建说道:“现在一户大约有三个到四个可以耕作的,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每一户还有一个到两个到工坊去工作,这样也会对耕作有很大的影响。”
“是否可以每一户少分一些田呢?”
这一次说话的居然是朱据。
朱据作为吴国的降臣,对均田制其实也是很了解的,因为现在扬州的均田,就是朱据一手在操办。
“如果每一户少分一些田,还是会有剩余的田。”樊建说道,“现在是田多了一些,人少了一些。”
朱据说道:“据在下了解,田多,可能是因为普及了曲辕犁,开垦田地比过去更方便。”
“是的,但田多是事实,人无法尽其耕种也是事实。”
“陛下,臣有疑虑。”
这一次,说话的是杜预。
刘禅认识杜预,杜预可是荆州刺史,他爹杜恕现在又是大汉重臣。
“杜卿有何疑虑呢?”刘禅问道。
杜预说道:“臣在荆州,荆州之民,每户分得五十亩地,却能耕种完,为何益州无法耕种完成呢?”
他此话一出,大臣们纷纷诧异。
“荆州皆可?”樊建问道。
“皆可!”
大臣们立刻议论起来。
樊建问道:“大将军,荆州真的可以做到吗?”
“可以做到。”
“那扬州呢?”
“扬州暂时不能。”李衡说道。
“为何唯独荆州可以?”
这下连诸葛亮都忍不住问道。
“因为荆州现在每一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农具,全部的农具。”李衡说道,“我刚才问樊尚书平均一人可以耕种多少亩,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每一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农具,而且是全部的农具?”樊建大吃一惊,“大将军此言当真?”
“如此重要的事,我怎会信口乱说?”
“荆州如何做到?”
杜预和李衡对视一眼,杜预说道:“荆州冶铁坊现在冶铁数量远超出了过去,我记得高炉冶铁的书,今年年初是发给了益州的。”
(本章完)
(https://www.weishukan.com/kan/83150/2837133.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