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 第120章 益州本土派的开始施压

第120章 益州本土派的开始施压


第120章益州本土派的开始施压

“可这样也会出现问题。”孟光被李衡的这一套玩法吸引住,刚才的挑刺找茬也不存在了。

刘禅眨巴眨巴眼睛问道:“什么问题?”

孟光说道:“我们的纸很多,但魏国的直百钱并不多,会出现他们想买,但没有钱买的局面。”

李衡倒是对他另眼相看,看来能混上来的,都不是什么泛泛之辈。

他们对事物的运作有着非常清晰地认知。

只不过,大家各自利益不同而已。

李衡说道:“那我们就增加铜钱铸造!”

“铜钱铸造谈何容易?”镡承叹了口气说道,“目前一年也就才铸造不到二十万枚。”

刘禅也说道:“是啊,李卿,这一点朕可以作证,铜钱铸造并不容易。”

镡承说道:“主要是铜钱原料不足,且铸钱本身是一件缓慢之事。”

刚才还有些兴奋的刘禅,听到这里,神色也颓然下来。

如此说来,刚才李衡所说并不能完全实现。

现在蜀锦与直百钱的挂钩,已经算是饱和状态?

李衡又说道:“陛下,若是能提升铸造铜钱之术呢?”

“能提升铸造铜钱之术又如何?”镡承无奈道,“就算再如何提升,也不可能有很大的改进。”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季汉的地盘只有一个州。

古代侦查、开采铜矿的技术有限。

若是拥有整个天下,这事就非常好办了。

毕竟西汉从武帝时代到平帝,铸造的铜钱多如山海。

有史料是这么记载的:自孝武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云。

李衡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这件事不能急着表态。

但并不代表他会就此放弃。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从成都到巴郡(重庆),再沿着长江到武昌的经济线是行得通的。

既然商业线路可以走通,当商业活动频繁起来之后,货币的流通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刘禅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如此,此事先暂时搁置,李卿先造好纸张和布匹,其余日后再说。”

镡承却突然说道:“陛下,臣请求去织造司一看!”

“此事就到此为止!”刘禅说道。

“陛下,若是镡少府要去织造司查看,臣可以给他令牌。”

“还有臣!”孟光连忙说道,“此关乎到国库收入,臣身为大司农,怎能不知晓实情!”

刘禅看着李衡,李衡说道:“全凭陛下安排。”

“带他们去吧。”

下午的时候,镡承和孟光走进了织造司。

他们急匆匆就到了造纸所。

造纸所内众人正在各自忙碌,浸泡竹子的泡竹子,晾晒的晾晒。

水渠边的水碓正在不知疲倦地打浆。

一堆堆已经制作好的纸张往仓库里送。

镡承走到一处制作坊,看着一个正在往槽里倒纸浆的工匠,问道:“你在干什么?”

“我在倒纸浆。”那个工匠很客气地说道。

镡承又问道:“为何你只倒纸浆?”

“因为这是我的任务。”

“你只会倒纸浆?”

不等那个工匠回答,李衡走过来说道:“他只负责倒纸浆。”

镡承更加惊奇,又指着对面的问道:“那他呢?”

“他负责讲打均匀的纸浆捞起来。”

“那个人呢?”

“负责讲这些捞起来的纸浆运输到指定的位置。”

“一个人只做一件事?”

“没错。”

“这不是浪费吗?”

“镡少府再仔细看看,是否浪费?”

镡承仔细观察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神色大惊:“他们一直没有歇过!”

“没错,他们一直在歇过!”

按照传统的工匠制造,也有分工,但是分工没有这么明确,就导致有工匠在制作工程中,要等待前面一个人制造完后才能接手。

但若分工再精细一些,将每一个工序切割到极致,每一步都变得非常简单,那每一个工匠都能快速完成手里的事。

这就形成了流水线。

“这样不会出问题吗?”镡承第一反应便是质量的问题。

因为分工过于精细化,就代表配合的人增多。

众所周知,团队管理的难度是随着人数增加而增加的。

团队一旦臃肿,就很容易失控。

“镡少府看那边。”李衡指着不远处的一个人说道。

“监工?”

“是质检。”

“质检?”镡承和孟光对视一眼。

却见那个质检走到一处工序面前,正在翻阅着刚刚晒干的纸张。

他非常仔细地在观察、感受,还说了一些什么。

“他在作甚?”

李衡说道:“纸张的晒干都有严格的标准,符合标准才能入库。”

“这倒是合理,但那个质检似乎每一道工序都会检查?”

“自然是了,纸张目前可是国库的重要收入之一。”

“与此同时,他们还兼顾了工序的有条不紊?”孟光从惊讶中回过神来。

“是的。”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两位这边请。”

李衡都带着他们进了仓库,里面堆满了纸。

这一看,镡承立刻知道,李衡确实已经达到了日产十万张的程度。

镡承脸色有些难看起来。

镡承管理少府好些年,他对工序非常熟悉,他只需要完整地看一遍,基本上就了解了。

镡承忍不住问道:“若是按照这般,日常二十万张,可行?”

“需要再对作坊进行扩充,问题不大。”

“看来李工部确实才能非凡!”镡承笑道,“是我等误会了。”

“告辞!”

说完,镡承便悻悻离去。

孟光却对李衡作揖道:“佩服。”

走之后,薛良才说道:“这两个人似乎要针对郎君?”

李衡回了办公的书房,才说道:“要针对我的不是孟光,是镡承。”

“这是为何?”

李衡说道:“镡承是益州人。”

“益州人?”薛良一脸疑惑。

“益州人并不赞同朝廷北伐,对丞相并无意见,但对北伐意见却很大,而我在关中立功,导致现在朝廷要加大北伐力度,他自然看不惯我了。”

“原来如此。”

“而且镡承这种益州世家大族,背后牵涉到的地方势力极广。”

“看来郎君以后的路不好走了呀!”

“不好走也得走!”李衡喝了一口水说道,“伱以为我弄出股份制是做什么的!”


  (https://www.weishukan.com/kan/83150/2837470.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