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第一氏族 > 章九五五 势如破竹(11)

章九五五 势如破竹(11)


在赵宁看来,杀一个王载这样的人,实在是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不比踩断一根野草来得份量更重。

但这一幕却让吴国君臣惊诧彷徨,短时间无法接受,不少人都张大了嘴,一些人夸张到下巴都好似要脱臼的地步。

死的这个人可是堂堂太傅,吴王的左膀右臂,吴国的寒门士大夫代表,才华横溢智谋百出的名士,威望深重备受敬仰的长者!

这样的人,等闲是会死的吗?纵然是国灭,他们大多也能保全自身,乃至在新朝出任官职。此等大人物怎么能死得如此突然,又死得如此平淡?

杨延广反应过来后的第一个动作,不是向赵宁发难,而是猛然扭头,面色极为冷冽地看向杨大将军,目中的愤怒与不满如要化作刀剑,在杨大将军身上劈砍一番。

作为见过天门的准天人境高手,赵宁在出其不意骤然发难的情况下,哪怕是面对面,也能让王极境中期的高手们应对不及。

但同为准天人境修行者的杨大将军,在有一千步作为反应距离的情况下,是无论如何都能救下王载的。

杨大将军没出手,只有一个解释。

她不愿出手。

对方坐视吴国太傅被杀,杨延广焉能不怒?

杨大将军目不斜视面无表情,一副既往顶着一副木然的脸,让人完全看不到她的内心,体察不到她的情绪。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她的确对王载的死没有任何歉疚之意。

现在不是责问杨大将军的时候,杨延广不得不暂时放过对方,转头看向赵宁,从鼻孔里呼出一团冷气:

“宁小子,你杀我太傅,辱我君臣,无视吴国国威,今日之仇不同戴天,本王就算是披肝沥胆,也一定会替向你讨要代价!”

他说的是“会”,而不是“要”。这表明向赵宁讨要代价是日后的事,今天他没打算跟赵宁短兵相接,也不想跟赵宁拼个你死我活。

然而赵宁却把长刀向前一引,径直指向杨延广,用稀松平常的语气,没有任何犹豫与停顿地,向身后的高手们下达了命令:

“诛除国贼!”

嗡的一声,响亮厚重的轰鸣霎时在半空炸响,重的像是天穹炸开!

那是许多道自王极境高手身上同时升起的真气光柱,在天空开辟王极境领域时引发的共振雷音。

赵宁身后的大晋修行者们,在他话音落下的一瞬,便同时调动全部修为之力,群龙出海一般,从赵宁身侧掠出,笔直杀向一众吴国高手!

杨延广:“......”

千步距离转瞬即至,杨延广这下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了,只能立马调动全身修为之力开辟领域之力,投入到与大晋高手的厮杀中。

不错,杨延广亲自上阵了。他修为有限,无法脱离战场,他身边的高手数量也有限,不可能把他隔绝在战场之外,故而他只有参战这一个选择。

众王极境高手捉对厮杀在一起,苍穹下云波翻涌,真气掀起阵阵巨浪,闪电交相辉映,雷鸣连绵不绝,场面狂暴而混乱。

在几乎所有修行者都开始以命相搏时,只有两人没有下场搏杀。

他俩以远高出在场所有修行者的修为,让旁人不敢向他们进攻。

他俩虽然身处激烈的战场,却好似置身事外,隔岸观火。

这自然是赵宁与杨大将军。

赵宁没有动手怎么都说得过去,他是堂堂太子三军统帅,重要性不可言喻,不冒然出手理所应当。

然而吴国这边连吴王都已下场,亲自跟尺匕、扈红练等人激斗正酣,杨大将军却无动于衷,好似世外高人一般立在场边,仿佛眼前战斗跟自己无关似的,情形就显得有些诡异。

更诡异的是,她还半点儿要出手的意思都没有。

杨大将军不出手,赵宁自然没道理去主动纠缠对方,他乐得俯瞰整个战局,间或调兵遣将发布军令,指挥一下地面战士的奋战。

到了此时,地面战况的惨烈程度,比半空的战况有过之而无及。之所以是惨烈而不是激烈,原因非常浅显:晋军占据了绝对优势,吴军死伤非常之快。

赵平、赵英率领反抗军精骑最先冲到渡口,与吴军结阵,阻拦他们的是亲自率部断后的吴军统帅杨德明。

身为杨氏族人,又是国家中流砥柱,杨德明在危急关头的表现体现出卓越素质。

他亲临战阵位立最前,率领亲兵营与反抗军精骑厮杀不退,哪怕是被赵平这个年轻了一轮的骁将打得险象环生,也没有丝毫怯懦之意。

战刀挥动间呼喝连连,绝大多数招式都用来进攻,半分也不介意自己不时被赵平击中,哪怕是受了伤依旧面不改色,杨德明一门心思打退晋军,当真是悍勇无比。

他犹如回到了国战时期,与天元悍将亡命相搏之际。

然而杨德明虽然彪悍轻死,他的部曲却没有这么舍身忘我,两万步骑组成的大阵被以重骑打头阵的五万反抗军一冲,就像是单薄的堤坝遇到了势若千钧的洪水,没坚持多久便出现了缺口。

缺口兀一出现便急速扩大,崩塌眨眼向左右蔓延,混乱急剧扩大。

第一处缺口出现后,第二处、第三处缺口依次出现,在一片人仰马翻骇人惨叫中,吴军将士倒的倒,逃的逃。有人被反抗军精骑撞翻,有人被精骑洪流吞没,堤坝成片成片倒塌。

到了中段,提拔土石被洪水所裹挟着向前倾流。

这个时候,吴军将士与反抗军将士已是不分你我。

而到了最后,被卷入铁甲洪流的吴军步骑则被完全吞没,不见了踪影,只在反抗军精骑身后,留下满地冰冷尸体与断肢残骸。

反抗军精骑冲破吴军步骑大阵后,分作三股,直奔三座铁索连舟浮桥而去,一路上遇到零散吴军莫不闪电斩杀,势若大风扫落叶。

此时此刻,吴军大队人马不是已经度过浮桥,就是上了浮桥,加起来有近四万之众。杨德明率部断后到底起到了一定效果,虽然没能挡住反抗军精骑,但毕竟通过战斗迟滞了后者的步伐。

“上桥,杀过去!”

“休要放跑贼军!”

“向前!向前!反抗军向前!”

在赵英以及众精骑将领的指挥喝令下,反抗军精骑飞快变阵,中后部速度放缓,前部有序变成能够上桥突击的队列,没有任何混乱与迟滞的杀上浮桥,从背后砍杀夺路求生的吴军将士。

被精骑追到了身后,吴军将士莫不惊慌失措,就算他们是侍卫亲军中的精锐,眼下也不能不狼奔豸突。互相推搡者有之,掉落河水者有之,惊慌大叫者有之,跪地投降者有之。

哪怕是渡过浮桥到了南岸的吴军将士,恐慌之际回头看见高头大马、鲜衣亮甲的反抗军精骑一路杀人如屠狗,将前面阻碍前进的吴军将士不是撞翻杀倒,就是逼得纷纷跳水,天兵恶鬼一样紧追而来,不由得亡魂大冒。

狂奔之下,吴军早就没了队列阵型可言,手脚并用有之,丢盔弃甲者有之,无论将校如何喝令约束,都是一丁点儿效果都没有。

非只如此,在浮桥南岸负责接应的吴军,都开始双股发颤。

这不仅是因为从浮桥冲杀过来的反抗军精骑势不可挡,人命在马蹄下形如草芥顷刻断折,没有反抗能力,对方展现出来的压迫感太过骇人,还因为在浮桥北岸的大地上,冒出了一道道绵长黑线。

这些黑线没用多久就变成了一片片望不到尽头,黑压压的晋军将士!他们呐喊着咆哮着,汹涌如潮水,接连涌向渡口方位!

那是反抗军步军。

其中一部分是一路追着六万多侍卫亲军而来,另一部分则是之前从淮阴城退走的晋军人马。

现如今,反抗军精骑的前队已经冲过浮桥,为他们打通了道路清扫了障碍,后续他们渡河南下没有任何实质阻碍!

渡河逃到南岸的吴军有三万多人,接应他们的将士有近万之众,这本身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但眼下反抗军精骑尾随吴军将士冲过了浮桥,负责接应的吴军没能如期封锁渡口亦或是烧毁浮桥,连对抗奔雷滚滚的反抗军精骑都做不到,又如何能面对无穷无尽的步军将士?

实事求是地说,若是负责接应的吴军够有魄力,就该在杨德明的断后部曲被击破,大群侍卫亲军尚未通过浮桥之际,果断点燃浮桥将其烧毁,如此一来便能阻止反抗军精骑尾随吴军杀过淮河。

在这种情况下,成功到了南岸的侍卫亲军就能安全,有时间有余暇重振队列恢复秩序,负责接应的吴军还能守住南岸,让反抗军无法安然搭建浮桥。

然而也会有很多侍卫亲军被他们害死。

已经上了浮桥的,还没有从北岸上浮桥的,不是会被他们烧死,就是会落入反抗军之手,成为精骑马蹄下的亡魂。他们等于是亲手杀害了大量同袍,葬送了吴国精锐。

谁能承担这样的责任?谁敢下达这样的命令?

除了杨延广,便是杨德明。

可杨延广正在半空作战,虽然有高手保护,但面对尺匕、扈红练、方墨渊等人的猛攻,还被一旁的赵宁虎视眈眈,根本无暇分心。

至于杨德明——他伤得不轻,眼下仍在北岸浴血奋战,率领亲兵营残部负隅顽抗,被赵平亲自带着人团团围攻。

随着反抗军精骑大举冲过浮桥杀到南岸,在渡河的侍卫亲军亡命狂奔毫不回头的情况下,负责封锁浮桥的吴军将士根本没有战心,也没有力量阻挡反抗军精骑。

他们跟着侍卫亲军一起转身溃逃。

一时间,兵败如山倒。

淮河,并没能阻挡晋军。

渡过淮河进入淮南大地的吴军,也没能脱离危险逃出生天。


  (https://www.weishukan.com/kan/91396/65318524.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