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集 良机
从8月1号到8月2号,三万多前清军战俘、现大明公民接连在首辅大臣官邸前静坐集会,打着表示不愿回北清的各种标语,并且要求首辅大臣出来说话,给大家一个答复大明的各家媒体和外国的各家媒体对他们进行了高调报道
但是沈荣轩一直没有出来接见他们,倒是不断的给他们送冰水、送绿豆汤刚开始,这些冰水和绿豆汤很是让这些“新公民”们感动不已,他们之前只听说大明的官都是清官好官,但没想到竟然好到这个程度自己来围堵官府讨说法,但官府反而给自己送水、送绿豆汤……在第一天,很多人都觉得再这样集会下去,很对不起这么好的官,都曾经起了退出的念头
但是其他同伴、还有周围的那些记者告诉他们,这时候不能走,这时候政府正在两难呢,你这边就得给他压力你们这时候一撤,那政府很可能真就拿你们换那几千大明战俘去了至于给你们送点冰水、绿豆汤啥的,那是该的要不然在首辅官邸门前晕倒了人,政府也要承受舆论谴责的
有不少民间在野的政治社团、反对派人士也在现场即兴演讲,或者帮着他们分析,也说以前群众集会、要求相关官员出来说话,官员基本都是很快就出来见面的不论同意与否,起码都会先给个说法但这次有点反常,按说以前的小型集会,首辅大臣不出来就不出来了,但这次几万人的大型集会,影响那么大,沈荣轩不出来见面是说不过去的这说明内阁政府确实正在犹豫的关头,仍然有很大的可能把他们送回北清,因此现在还没法出来面对他们,对他们说“放心”
因此到了第二天8月2号,首辅大臣一整天都反常地不露面只送绿豆汤,再加上反对派人士和记者们的“点拨”,三万多前清军战俘中已经弥漫着恐惧、不安的情绪了很多人原先都是不想大热天的来静坐的,只因为碍于原先战友、弟兄的面子被拉来的,但是到了第二天,所有的人都在自发地为自己的命运在争了
8月2日下午,原来一团散沙、静坐时候只知道聊天的新公民们,开始统一起来喊口号了山东口音、河南口音、河北口音、东北口音、西北口音……三万多个“北清口音”齐刷刷地震天喊着:
“坚决捍卫大明宪法!”
“公民的生命和自由神圣不可侵犯!”
“我们是大明公民!”
“公民不可被任意驱逐和流放!”
“公民有权呆在自己国土上!”
“公民受宪法保护!”
“政府不要违宪!”
……
各界人士和媒体都很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慨
这些半年前还是昨天还是最无知、最愚昧、最贫穷、最不被当人看、只想着攻进南京奸yin掳掠的满清大兵,半年后已经坐在大明首辅大臣官邸前,高喊着“公民的生命和自由神圣不可侵犯”了
而他们从俘虏营中放出来、真正融入大明的社会生活,最长的不过只有三个月而已“被改造”之快、之彻底,让很多人都意想不到而这时候,他们很多人都还是大字不识一个呢
何况,他们的诉求点选的还很准不是强调我们多么热爱大明,也不是强调我们被送回去后会多可怜,而是紧紧抓住《大明宪法》这一点,抓住自己已经是大明公民的事实:我们不管我们半年前是什么人,反正我们只知道自己现在就是大明公民在北清被关押的那几千明军战俘是大明公民,我们也是大明公民,谁也不比谁命贱我们什么法也没犯,政府如果把我们强迫送出境,那就是违反宪法
而是否尊重宪法,关系到大明是否还能在君主立宪的道路上走下去这也是聚集在集会者周围的不少民间政治精英、社会活动家们的共同声音
……
向小强对这件事很关注,但他觉得这件事自己不适合掺和进去这件事标标准准的属于“政务”,也就是内阁政府的处理范围向小强是军队这边的,而且还是女皇的亲军统帅无论是军方,还是女皇,对这件事都是不好插手的
何况向小强自己也是北方人,虽然在大明高层,他的背景是前英国情报官,但是对外默认的背景,还是大明在北清发展的特工,上次救了蚱蜢号的成员之后,就跟着逃过来了所以他这个位置就比较尴尬了自己位高权重,对陛下有巨大影响力,又是“江北帮”的,和那些前清俘虏怎么说还是老乡所以帮他们说话也不是,不帮他们说话也不是
但是这两天,向小强都让肚子疼和十四格格派人去现场观察局势,并且搜集各种相关报道,密切关注尤其是十四格格,简直就是把这个当成她自己的事,这两天甚至都有点神经兮兮的了向小强也明白她的立场:那就是坚决不能把这些前战俘交出去的因为她自己就是个“南逃者”,无非是地位高点罢了在她看来,广武皇帝这次要是能挟持几千大明子弟、从大明手里成功要回几万个“南逃者”,那么广武下次完全可能再挟持什么人,把她十四格格也要回去那样的话,她的下场就很悲惨了
也有大批的记者围堵在人民卫队司令部门口,要求采访向小强,采访十四格格主要是想采访十四格格但是向小强严令,人民卫队的所有人员,包括十四格格,不得私自对媒体表达观点向小强有这个权力,而且军政等公职人员不擅自对媒体表达个人观点,这也符合传统惯例,记者们也没有办法
这也是向小强听从了秀秀和岳母尚小君的告诫,做出的决定这件事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他向小强都要保持低调,最好能远离大家的注意力因为这是个看沈荣轩好戏的机会
但是秋湫的观点是旗帜鲜明的:那就是一定要把满清手里的几千大明子弟兵换回来在她看来,不管什么宪法不宪法,那几千大明子弟兵虽然人少,但却是为了保家卫国、抵抗清虏而被俘的而这几万“新公民”虽然人多,但他们几个月前还是“清虏”,是为了南侵大明而来的,不是我大明好客、把他们八抬大轿请来的他们不少人手上还沾满了大明将士百姓的血呢他们刚过来几个月,对大明什么贡献没有,大明反倒每人发了他们100明洋,他们凭什么和那几千大明子弟兵同命同价?
秋湫这个观点也代表了大明不少“草根”阶层的看法他们没有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和上层“精英”们那么强的“宪政意识”,多半支持把这些“前清虏”交出去,把大明自己的几千子弟兵换回来
向小强虽然不让人民卫队的军官对媒体表达观点,但是他自己却悄悄的在司令部里高了个调查,让肚子疼派人打探了一番,得知司令部里大多数军官都主张,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自己的士兵换回来向小强这些天也是一直参加统帅部的战争策划的,统帅部的军官食堂里,军官们这两天也是都议论这个事向小强听了军官普遍观点,发现大多数人都想要把这几万“前俘虏”送出去,把自己的几千士兵换回来大家似乎都有一个观点:
那几千大明官兵都是为了保家卫国被俘的,如果这次我们有机会把他们换回来而不换,而让他们永远在北清的地狱里,永远不能和家人团聚,那么今后谁还愿意再保家卫国、再冒着当俘虏的危险冲锋陷阵
向小强很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说这种观点在中高级军官中都如此流行的话,那么下级军官、普通士兵们就不用说了那也就是说,不论是人民卫队还是大明陆军,反正军队这边的人心都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把那几千大明官兵换回来的不然就会打击士气
……
8月2号下午统帅部例行战争计划会议的时候,一个副官进来,悄声把张照先叫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张照先看了大家一圈,说道:
“诸位,看来我们需要对战争期限作出一个比较明确的预期了现在政府需要我们给出一个大致的开战时间,以决定这次战俘危机的外交策略内阁那边的意思是,我们越早开战,外交上处理这件事就越有利诸位,尽管对这个问题我们有诸多分歧,但是也不能再搁置了我建议今天下午就做出决定,确定战争的大致开战时间”
会议室里诸位将领相互看看,表示赞同
向小强本来是主张37年春天开战的这样能够多准备几个月的时间,而且也季节上也合适发动进攻顺利的话能够在严冬到来之前结束战争最好是在四月下旬,因为那个时候刚好是黄淮、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农作物播种完毕的时候这个时候打仗,不会对下半年的收成影响很大,不会造成大面积的饥荒
但是早一点北伐,毕竟是向小强希望的现在因为战俘危机这件事,很多将领又倾向于在今年就进行北伐和向小强想置身事外不同,参与制定战争计划的一些核心将领们都有个“阴谋”,那就是想借着这次战俘危机大加炒作一番,把国民、把全军同仇敌忾的精神鼓动起来,对清进行一场“总体战”
一个分权的、中产阶级占大多数的国家,是不太容易把国民的战争情绪鼓动起来的一个集权的、贫苦的愚民占大多数的国家,相反倒比较容易把国民都鼓动起来,勒紧肚皮搞“总体战”因此对大明来说,此次战俘危机,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总之不管是大明政府选择哪一条,一定要让全国上下都对北清人神共愤,最好能达到年初南京保卫战那种程度当然,不太容易不过有总比没有好的多
张照先笑道:
“呵呵……都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看来诸位真的是都有很好的政治眼光……沈阁老说因为这件事,越早北伐越有利,应该也就是这个意思……”
……
经过了一下午的讨论,最后基本确定,对北清的战争应该于36年10月份,也就是两个月后开始这将面临冬季作战但是这对明军来说也有个好处在冬季,华北、西北一人多高的“青纱帐”没有了,真正实现了“一马平川”,而且公路以外的土地也基本硬化这对明军的机械化、摩托化军团的优势发挥将是不可估量的而因为所有的田地里都是光秃秃的,地面的清军无处藏身,明军的空中优势也可以发挥到最大
说起来只有两个月,但是大明帝国实际上从去年十二月份就在战争准备,一直没有停到了现在,大半年战时经济体制和扩军备战,已经能够支撑帝国搏一下的了况且两个月后,长江防线会加固得更加坚不可摧这也是支持大多数将领决定搏一把的原因
——我军占绝对机动优势,最多进攻不顺利,不太可能被清军大面积围而歼之万一真的发现短期之内达不到战略目的、有拖成持久战的可能,那么退回来就是反正清军不太可能突破长江防线打到家里来
大致时间定下来了想到两个月之后就要收复故国、北定中原了,祖祖辈辈没能实现的梦想有可能在自己手里完成,每个将领都显得非常兴奋,同时肩上也感到沉甸甸的无论是老将领张照先,还是年轻将领如向小强,都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我们就这样决定了?这是真的么?
(https://www.weishukan.com/kan/91498/12711850.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