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大世争锋 > 第504章 【百年教育】

第504章 【百年教育】


“行知兄,你要发财了。”

        杨杏佛挤眉弄眼的低声在陶行知的耳边嘀咕着,语气颇有幸灾乐祸的样子。

        陶行知还以为自己出洋相了,边上的这位好朋友故意嘲笑他呢?

        气冲冲的站起来,可是刚站起来,却脑子有些木然,对啊!他站了起来,说点什么呢?总不能像大马猴一样,铜锣一响,就装模作样的围着耍猴人画好的圈走一圈了事吧?

        他大小也是一个留洋博士,国立大学的教授,教务主任。

        总不能像一个小丑一样,游走在官场,丢读书人的脸吧?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周围的人的眼神有点异样,似乎透着一种让人感觉威胁的羡慕,甚至是嫉妒。此时此刻,陶行知的心头也颇为不解,这到底是这么了?

        好在章炳麟开口,在这位国学大师,〖革〗命先驱面前,陶行知还不至于狂妄自大,认为周围的人都不如自己:“陶博士,市政府草创,事无巨细,只能捡重点的先抓。百年教育,自强不息,如果宁波能够率先完成基础教育,这将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跨越时代的贡献。而对于教育,你才是专家,不妨乘着这个机会,说说,基础教育定为几年合适?应该传授给孩子什么技能?”

        王鸿荣也附和道:“陶博士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教育大师杜威先生的高足,国立东南大学的校长郭秉文,天津南开的张伯苓等大批教育精英,都是杜威大师的弟子。而作为其中之一,陶博士的才干,我们是绝对相信的。”

        陶行知这才明白,这是考究他的学问来了。

        不过他也看出来,王鸿荣和章炳麟一唱一和的,似乎有某种不为人知的默契。

        而这种默契之下。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一己私利。

        这才平复了一下心境,开口道:“如以教授少年认字为要务,佐以一定的技艺,让少年在学校中学的文化知识之余。树立起价值观,使命感。另外还学习动手能力,培养一门技艺”

        陶行知刚开口说不久,却被朱葆三打断了,摆手道:“小孩子学手艺,还不如去店里和工厂当学徒,上学可不是白瞎了吗?”

        就这么一句话,顿时气的陶行知差点拂袖而去。

        他清楚的知道,宁波商团的那些大佬们,当初不少都是学徒出身。像五金大王叶澄衷。商业巨擘朱葆三,金融巨头虞洽卿等等,当初刚到上海滩的时候,都是高不过柜台,年纪在十二三岁左右的小孩子。

        靠着好学和机遇。这才登上了财富的神坛。

        让陶行知想不到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人的脑子里,还想着手艺需要去店铺里当学徒才能学会,这都是什么思想?

        想到这些人,将来挡在自己的头顶,给自己发号施令。陶行知心中顿时去意更浓了不少。好在他的涵养不错,只是笑着看着朱葆三,等着这位名义上的宁波地区最高长官把话说完。

        反倒是朱葆三丝毫没有觉察到,王学谦好不容易蛊惑来的教育家,就要被自己赶跑了。自顾自的自言自语道:“小娃娃的时间可是很金贵的,多学一点道理和知识。将来就多一分本事。哪里能让他们去学手艺,荒废时间呢?不妥,这个不妥。”

        其实,朱葆三即便在上海总商会会长的位置上,他平时也不会去。只是逢初一和十五,到总商会大楼里露个面。

        平时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去创办慈善,新建教育。在上海,从大学到中学,他就创办了不少五所,加上红十字会,医院,善堂等等,不少于二十家,每年都需要支付数十万的财产,并乐此不疲。

        所以说起教育,他也不能算是门外汉,多少懂一点。

        到了他这个地位,钱着急已经不重要了。在去年“佳电”事件,差点让他被国人骂成汉奸。说他是因为几个儿子都是〖日〗本洋行的买办,这才刻意的讨好〖日〗本人。

        但也有人猜测,朱葆三还真看不上〖日〗本洋行的那点生意。

        有人猜想,叶澄衷的财产不少于800万两白银,而朱葆三的总财产至少是叶澄衷的两倍以上,换成银元就是2000万。

        这么大的一笔财富,已经能够让朱家几代人一事无成,富贵不已。他还会为钱,去招惹不必要的骂名吗?

        显然,不太可能。不过时过境迁,已经无法扭转的局面。现如今的上海总商会已经不如他当初在的时候,有那么强的凝聚力,声望也跌落了不少。但闲赋在家的朱葆三的性格,一点也没变,还是那个乐善好施,信誉至上的商界奇人。

        原本陶行知对朱葆三只停留在一个斤斤计较的商人,老财奴的印象中,显然缺乏对朱葆三本人的〖真〗实了解。

        可当朱葆三说出一句:“娃娃的时间是很金贵的”陶行知即便有滔天的怒火,似乎也一下子熄灭了下去,再看尽显老态的朱葆三,反而亲切了不少,心说:“这老头也蛮可爱的。”

        这才想起来,王学谦匆匆一别时嘱咐他的话:“把朱市长当成一个长辈看,你会觉得他在处处维护你。”

        这饱含深意的临别赠言,自然有王学谦的道理,可惜,陶行知从镇海港口下船之后,就开始后悔。反正有退路,正好是大学的暑假,他又足够的时间观察,如果真的让他失望,最多出点旅费而已。他还是去南京,继续他的教授生涯。

        陶行知心头渐暖,继续说:“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学生收取学费,是必然的,这可以缓解持续教育带来的巨大压力。毕竟,教育是一项只投入,却无法收益的行业。而三年制度的小学生,能够懂得一些粗浅的道理,认识一千个左右的字,简单的算术,已经能够面前胜任在工厂里的工作。五年级的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基础学科的培养。兴趣的增加,为将来有机会进入更高级的学校打下基础。所以,我认为,国文、算术、历史、科学等普及学科也能加入在学生课本中。但只做粗浅的解释即可。”

        “至于20万元的经费能干什么,我大概可以给您算这么一笔账。一个小学,可以满足一个千户左右的村庄的适龄儿童学习,每年支付教学设备,教师的薪金等支出,大概在500元左右。20万元,也就是说能够满足400个小学堂的一年的开支,满足二十万人口的教育需要。”

        “当然,这笔不是完整的投入,比方说。村子提供教师的膳食,学校的校舍,这样一来,政府层面的投入会减少一些。差不多能增加200所小学堂的投入。另外,政府还需要投入创办数所初级师范学校。用来培养足够多的教师,一所高级师范学院,用来培养中级学校,甚至更深层次教师的需要”

        算账,对在座的人,都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所有人几乎是在陶行知说完的那一刻,都闭口不言口气氛异常的凝重。宁波地区300万人口,至少每年投230万元的财政收入,才能完成小学的基础教育,这笔投入,对于任何一个政府来说,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关键是。这笔巨额的开支,在几年内,是看不到一点效果的。

        想要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等十年,二十年之后了。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等待时间。

        陶行知算的这笔账,比王学谦帮他计算的结果,更是多出了不少,每年至少要多支出80万的投入。

        十年就是800万,这么一大笔钱,让王鸿荣也犯难起来,别看朱葆三积累了千万家产,也被这么一大笔数字给吓坏了。对边上的王鸿荣嘀咕道:“子高不是说150万就够了吗?怎么要230万一年?”

        王鸿荣更为担心,因为财政是一个政府信誉的保证,如果财政入不敷出,长期举债,段祺瑞政府就是榜样。

        王鸿荣这才想起来,当时王学谦好像提到了,如果能够让教师的薪金,让地方自筹,也就是拥有学校的地区,差不多一千户左右的村庄,负担十个左右教师的薪金。对于偏远地区来说,也不会太困难。

        当然,这也是对农村家庭减少负担,降低税收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的。

        “老哥,地方和政府合作办学。”王鸿荣提醒道。

        朱葆三这才想起来,有这么一个条款,立刻点头道:“没错。”转而问陶行知:“如果地方和政府合作办学,地方出学校的校舍和桌椅板凳,政府免费出教材,学习用品和培养教师,是否”

        陶行知眼前顿时一亮,看来这帮商人真要办普及教育,顿时激动起来,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身体不要发抖,但语气却带着颤音道:“这样的话,每年投入一百万,十年之后,宁波将成为全国教育最发达的地区。百姓的素养将超越整个国家,达到二等列强的水准。”

        似乎陶行知的一句二等列强的标准,一下子让朱葆三激动起来,好像教育提高了,让整个地区都能像列强一样强盛起来一样,拍案道:“我代表政府保证,财政收入优先提供给教育局,不过”

        “我保证,只要我在教育局一天,宁波三百万人的教育,将一天强过一天。”陶行知开口道,这让在他边上,还是教育局长的朱某人非常恼怒,心说:“老子还在台上呢?就这么迫不及待的想要轰老子下台,你保证?老子干什么去?”

        正当宁波城内,敲定了义务小学教育的时候,王学谦也跋山涉水,来到了位于慈溪的溪口镇,身边还跟着精神早不如出发时候,器宇轩昂的大帮记者。

        在这里,他将作为监督人员,现场监督农村选举的开始。


  (https://www.weishukan.com/kan/91986/5549019.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