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康王要完?(第二更)
推荐阅读:全能助理,满级穿书 疯了吧!你管这叫辅助? 八零之香江美人玩转豪门 当总裁太快乐了 人在漫威开店,刚成毁灭日 权游之龙裔降临 末世:开局先囤十亿物资 血之圣典 风水神相 地府签到千年,投胎气哭女帝
大殿内更是忍不住热议起来。
这民间借贷一事,说到底,是民生问题。
民生出了问题,是有补救的余地的。
但范致虚却将这个问题上升到了军政之上。
军政一旦出了问题,那就是灾难。
更别说到了靖康十二年,大宋朝的兵力部署乍一看,确实和大唐天宝年间十分相似。
内轻外重,已经证明了有人会谋反。
而且不是安禄山一人有反意,是好几个群体有反意,并付诸了实际行动。
导致当年那个威震天下的盛唐,顷刻间瓦解。
根据《资治通鉴》里的数据推断,长达七年多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三千多万人死亡。
作为穿越者,当然希望华夏能拳打罗马,脚踩欧罗巴,干翻一切外敌,凡是企图内守的都是懦夫、无能、卖国贼!
毕竟21世纪的人不必担心战争真的降临到自己头上。
但真正身处外重内轻的古代人,可就极其恐慌了,摆在他们面前的,绝不是要继续教蛮夷做人,而是先确保自己明天能活下去。
安史之乱,影响了华夏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后的宋明,对地方和边军的掣肘,都是想天方设地法。
至于大宋嘛,距离大唐近,对安史之乱的阴影更大。
眼下范致虚所言,直击众人心中痛点。
林一飞心中大喜,他前几日还与秦桧商议,从军政入手,先找张浚的麻烦。
正苦于如何不着痕迹,没想到范致虚先提出来了。
这下可以说是帮了他林一飞大大的帮。
说到现在的军政,大家立刻都跳了出来,显然是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但不待众人说,赵鼎却开口说道:“今日只议论是否放开民间借贷一事,军政之事,暂且不议。”
林一飞立刻说道:“范相公说的有理,军政问题与此借贷问题已经密不可分,必须放在一起议论。”
“要议论也轮不到你来议论!”一边沉默不言的吕颐浩说话了,“纵然对军政有影响,也只是一方面,今日重点是民间借贷!”
吕颐浩言简意赅,且切中重点。
如果他否认这件事与军政有关联,必然引起大多数人的群情激奋,反倒将眼下的局面玩得更加失控。
大多数能控场的人,都知道驾驭群体,不能一味地打压。
吕颐浩接着说道:“谁想议论军政,先进军政院了再说!”
众人这才安静下来。
范致虚继续说道:“诸位,军政之事其一,按照我刚才与汪侍郎讨论,汪侍郎的意思是,只要严惩青衣社之流,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是吗?”
汪博彦说道:“是的。”
“那我请问康王殿下一个问题!”
人群中的康王走出来,康王神色淡然,气质深沉,他很礼貌地说道:“范相公有什么问题,小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据说康王最初也是对民间做了规定的,利息不能超过十一?”
“小王确实有这样说过。”
赵构也避讳,青衣社案已经闹到这个程度,赵构是没有办法完全撇清责任的,具体在于青衣社与赵构是否有直接关联。
若有直接关联,恐怕赵构的后果更严重。
范致虚的目光重新落到汪博彦身上,他说道:“康王规定了利息不能超过十一,京兆府的官员最初也满口答应,甚至青衣社最初的利息很低,但为何后来局面变了,汪侍郎,这个问题我不太明白,麻烦你帮我解答一番。”
汪博彦的理论可以说到此处,已经被范致虚摁死了。
汪博彦满头大汗,无话可说。
范致虚说道:“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人最初的时候,都想做点好事,可是很快,这些人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逐利,逐利本是人之常情,但合法的逐利实在太慢,损人的逐利显然来得更快,诸位赞成放开民间私营借贷的,你们如何保证,这些人最初都在做好事,却如青衣社一般,逐渐变得面目狰狞,吸人骨髓?”
周围一片死静,众人都看着这个刚从陕西回来的家伙。
这家伙回来,显然不是回汴京养老的。
没有人说话,更没有人敢接范致虚的话。
想要放开民间借贷的,朝堂上下大有人在。
四京之地、地方官员,都有一百个理由阐述放开的好处。
但此时,却没有一个人能反驳范致虚的话。
赵宁回到龙椅上,说道:“诸位还有要说的么?”
沉默,过了好一会儿,赵宁才说道:“今日到此为止。”
说完,他便站起来,离开了大庆殿。
赵官家离去之后,大庆殿才又热闹起来。
“范相公说得真好啊!”王宗濋立刻过来,满脸堆着笑容。
周围也有不少人来向范致虚作揖,称赞他。
之后,关于要放开民间私营商社的声音,明显小了很多。
两天后,便有谏院的人,正式提及民间私营商社之事。
按照正规流程,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开始以青衣社案弹劾康王。
流程走到这一步,基本上已经定调,要弄康王了。
不过具体怎么弄,最终决定权在赵官家手中,康王党现在只能尽全力保康王。
二月初一,气候明显回暖,汴京两岸有了一丝丝绿意,河面的波浪都柔和了许多。
赵官家的御驾一路行至张叔夜府邸门口,随后进了张叔夜家中。
“臣参见陛下。”
“怎么从床上起来了,快快搀扶张相公回床歇息。”
“是。”
张叔夜老了,已经七十三岁,这些年的操劳,让他老得更快。
“张相公身体如何?”
“承蒙陛下垂怜,老臣好多了。”
“好多了就好,朕回来得仓促,国朝事务繁多,现在才来看望你,你心里不要怪朕。”
“陛下能来看望老臣,已经是老臣的毕生荣幸。”
“朕时常想起靖康元年,卿率领勤王之师,奋不顾身到汴京来,是卿在朕最困难的时候,舍身相助,这些年,国朝军政繁忙,事务繁多,也是卿一手处理得当。”
“老臣不敢居功自傲,现在西夏已灭,金人不敢随意南下,老臣心中也颇感欣慰,只是眼下外重内轻格局已然形成,此番皆是老臣之责。”张叔夜眉头凝重,忧愁劳顿。
“听闻陛下没有见金国使者?”
“是的。”
“老臣以为,现在边事该缓一缓了,整顿边军,刻不容缓,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李彦仙皆赤心报国,却难免有其他人手握重兵,图谋不轨。”
(https://www.weishukan.com/kan/97792/2452670.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