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火红年代享受生活 > 第五十七章 三大妈的穷人乐

第五十七章 三大妈的穷人乐


其实对于杨谚拿出来的歌词,胡老师已经非常满意的,但是她更满意的是杨谚这种精益求精、百锻千炼的创作态度。

    而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胡老师也越来越感觉到了惊喜,起先对于还在初中的杨谚,胡老师自然是没有什么太高的期望,毕竟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写出来的东西要么是华丽辞藻的堆叠,要么是满篇的矫揉造作。

    第一次拿来的歌词也的确符合胡老师的观念,词句夸张到她浑身起鸡皮疙瘩。

    只是她很有师德的没有嗤之以鼻,反而一一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当然她也没想着杨谚能听明白,只是尽心而已。

    可胡老师没想到杨谚竟然一点就透,歌词逐渐变得质朴,还隐隐写出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所以虽然用了将近两周的时间,但胡老师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厌烦,反而越来越期盼起这首歌的诞生。

    又继续“演”了两次,杨谚顺利“杀青”,印象里的《华夏军魂》被完完整整抄了下来。

    歌曲完成后,为了感谢两位老师付出,杨谚强烈要求在作词作曲那一栏加上她们的名字,但两位老师都严词拒绝了这个诱人的提议。

    在她们看来,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嘛,为学生指点迷津是应该的,怎么还能侵占学生成果呢,没那个脸。

    使得杨谚不得不在谱子的前面加上了一页说明,点明了自己的两位指导老师在创作工作中起到的作用,以及他们高尚的师德。

    这次两位老师倒是坦然接受了。

    平心而论,歌的质量有眼的都能看出来,绝对有“火”的体质,在这个年代,写下这样的一首,所能收获的绝对难以想象。

    可两个老师完全不假思索的拒绝署名,就好像她们就完全没有想过署名这件事儿,换位思考,杨谚是绝对做不到的,一时间杨谚内心满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愧疚。

    把完整的歌谱交给李祝,托他交给周镇南,杨谚现在还没资格取得大院通行证,让李祝帮忙反而省事的多。

    美滋滋回了家,歌谱大戏终于演完了,而且期待已久的蓝莓曲奇也加工好了,双喜临门。

    没在路上停留,早早就回了家,就想着拉上窗帘,享受美食呢,却见马大爷正杵在大门口。

    杨谚有些怵头,低着头就想躲过去,马大爷却径直迎了上来,还带着别扭的谄笑。

    “小伍回来啦。”

    “诶,大爷,回来了。”杨谚加紧往门里“闯”。

    “伍子,大爷年纪大了,人都糊涂了,有些事你别往心里去。”马大爷也不是个傻人,今天早晨醒来,回想昨天晚上说的话,登时吓得出了身冷汗,胡思乱想了一天,还是忍不住来堵杨谚了。

    他不敢在院子里说,也不敢去杨谚家里说,就在门口说,里里外外有人过来他都能看见,以防隔墙有耳。

    “大爷,您不就给我讲关羽了么,还有什么事啊。”杨谚直接装傻。

    人小有小的好处,毕竟孩子怎么会说谎呢(狗头),马大爷自诩阅人无数,看杨谚的神情,似乎是真的不知道昨天自己说的话有多犯忌,便悄然松了口气。

    马大爷露出了比刚才热情了不少的笑脸,从口袋里抓了一把糖塞到杨谚的书包里,笑呵呵道:“可记得多喝水,要不长虫牙。”

    说完背着手就走了,杨谚推辞不得,也就受着了,再牵扯一番难免就要节外生枝,而且如果他没看错的话,马大爷装糖的口袋里还有一沓子钱呢,这老头儿虽然心怀我大清,但胆子小着呢,杨谚不由得也松了口气。

    “伍子,怎么发呆呢,还不进院儿。”三大妈拎着布兜子也是刚回来。

    杨谚回头一看,目光就盯在了三大妈的布兜子上,看着眼熟,好像是自家的。

    正是之前杨老爹送给三大爷的那個。

    杨谚笑着回道:“您这晚不晌的怎么才回来。”

    穿越已久,杨谚已经摸准了京城人怎么见面聊天,有时候人们的问好就是客气客气,未必是真的想得到什么答案,你要是不想回答,就反问他一个问题,这种好像是前言不搭后语的对话,其实很正常。

    这边问“吃了么您”,那边回答的却是“你这是去哪啊”。

    所以三大妈也没纠结杨谚为什么在门口愣神,反倒回答道:“买茄子去了,瞅瞅二分钱三斤,大圆茄子多好啊。”

    三大妈显摆似的拿出了个大茄子,是肉眼可见的老茄子,怪不得那么便宜,而且像三大妈那么晚回来,肯定是故意掐着人家要收摊去的,这样能让摊贩多抹点儿零头。

    杨谚心里门儿清,面上却挂上了一丝羡慕道:“茄子那么馋,我可吃不了。”

    茄子算是如今的应季蔬菜,价格也不高,但是愿意买的却很少,就是因为茄子太馋。

    茄子馋,这不是个拟人的手法,而说的是茄子太吃油,哪怕说一点儿肉不放的素烧茄子,要想做出来好吃,就得多搁油,油越大,茄子吃到嘴里就越香。

    三大妈为了便宜居然敢买茄子,纯属捡了芝麻丢西瓜,省不了三大爷一顿埋怨。

    俩人正一起走着进前院呢,三大妈一听杨谚的话忙站定道:“哎呦,谁敢用油烧茄子啊,那多少油能够吃的啊。”

    现在家家户户吃的油都是定量的凭票供应,谁家不是算计着吃啊,像三大爷家仨成人,一个月一人定量二两半的食用油,俩小不点儿一人一个月是一两油。

    三大爷天天都想从自己身上刮油炒菜吃了,三大妈也是夫唱妇随,两口子节省一个月,剩下三四两油都是要换粮食吃的,自然是不肯用油烧茄子。

    “那您这茄子还有什么独家做法么。”杨谚奇道,怎么做茄子能不用油啊。

    “我这不是弄独茄子么。”三大妈瞅了杨谚一眼,心中不禁感慨杨家生活真的是好啊,看看人家的孩子连独茄子都不知道。

    独茄子正名叫独咸茄,其实就是一种想吃便宜茄子,又吃不起油窘境下,逼迫研究出来的的小吃食。

    杨谚也没多少求知欲,眼见到家门口了,就想着再说两句便宜话就告辞,回家享受曲奇呢,没想到身后又传来声音。


  (https://www.weishukan.com/kan/81372/2837530.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