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大明文抄公 > 第155章 用全球通史的角度增补元史

第155章 用全球通史的角度增补元史


从皇宫出来,张晓也没有多停留,就往翰林院走去。

    既然是得到了皇帝的指示,自己也要抓紧到位,准备干活了。

    不过刚进门口,张晓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董兄,好久不见。”张晓向着董其昌打了招呼。

    “张贤弟,好久不见。”董其昌说道。

    “陛下说我官复原职了,我自然要回来翰林院。就是这出去一趟,不知道还有没有我坐的位子了。”

    “那自然是有的,你原来的位子大家可没有动,一直给你留着。”

    “那就好了,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自己要坐在哪里。怎么样,董兄能不能帮个忙?我现在又写了一本小说。”

    “小说插画是吧,没有问题,包在我身上。对了,我差点都忘了,王次辅可是嘱咐过我,说我要是看到你,就跟他说一声。我现在先过去说了。”董其昌告辞而去。

    就这样,在王次辅的书房前,张晓恭恭敬敬听着王锡爵的吩咐。

    “张晓,你在鸿胪寺那边确实是屈才了,还是回来翰林院为好。我和徐客卿说了,以后你在鸿胪寺那里就先挂个名,干活还是在翰林院这边。现在还是先聊聊你的《大国崛起》,看你之前所列,还要写佛郎机篇,还有英国和法国篇,后面还有其他篇章要写吗?”王锡爵问道。

    “西夷虽然国家不少,但是能算得上大国的也就不错了。按理说还有一个神圣罗马帝国,不过现在神圣罗马帝国和佛郎机国乃是同一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统治,所以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到时候就放在佛郎机国里面一起写了。”

    “哦?什么叫做同一家族统治?”王锡爵有些疑问。

    “阁老,是这样的,西夷诸国的体制和我们大不一样,他们的君主可以统治多个国家,君主死后治下的领土可以被分为数块,给自己的儿子和女儿继承。比如下官之前写的《熙德之歌》,老国王就把自己统治的土地一分为三,让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当了国王,甚至自己的女儿也受封一座城池当了城主。现在佛郎机国还有这个神圣罗马帝国也是如此,佛朗机国的国主查理五世去世之前安排了后事,把佛郎机国给了自己的儿子,把神圣罗马帝国交给了自己的弟弟。所以现在两国都是同一个家族,但是又是相互独立。当然,实际情况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我现在就是简要这么说。”张晓解释说。

    “你这么一讲,我就大概懂了,那伱这个佛朗机篇可是不好写,佛朗机国还有那个神圣罗马帝国都不是什么小国,能讲的东西一定不少。不过欧洲也不只是这些国家吧,我看你画的地图,还有什么波兰国、俄罗斯国、瑞典国之类的。”

    “波兰国和瑞典国虽然在欧洲也不算小国,但是并没有扩张到海外,也没有建立足够的陆权,所以暂时不列在计划内。俄罗斯国如今国内混乱,前景不明,而且下官的意思,是想把俄罗斯国放在新元史中来写。因为虽然俄罗斯国人种和蒙古人天差地别,但是现在俄罗斯国取代的就是金帐汗国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金帐汗国的替代者,所以放在新元史中来。”

    “哦?按你所说,帖木儿国那不也是能放在元史中来写?毕竟帖木儿国取代的是西察合台国还有伊尔汗国的地位。”

    “阁老,按理说确实这么算也没问题。如果帖木儿之事局限在西察合台汗国还有伊尔汗国的地界,也没有问题,但是帖木儿征伐已经打的太远,俨然成为了第二个成吉思汗,如今帖木儿的后嗣又跑去印度再建新朝了,所以帖木儿国还是单列出来写。但是现在东察合台汗国依然存在,在南疆又有东察合台汗国后裔建立的叶尔羌汗国,明略,按照你所言,你不是想把顺义王还有察哈尔部的汗王也放进新元史里面吧。你可要小心谨慎。”王锡爵告诫道。

    “谢谢阁老提醒,我的意见是这样,大元在元顺帝出奔草原的时候就算亡了,但是草原群雄的历史也不能就这么空着,察哈尔王、瓦剌部的这些历史可以放在载记里面。至于顺义王一支的历史,要是放在载记也不妥的话,放在附录或者什么样的也行。”张晓解释说。

    “你心里有数就好,自古修史者多坎坷,我们修史是给陛下献礼,可不是给陛下招惹麻烦,你要切记此事。”

    “下官明白。”

    “国朝建国以后,虽然也有捕鱼儿海之战那样的大捷,但是也有几次大败。这个也没有什么好隐晦的。但是大家知道是一回事,写在史书又是一回事。你既然要在新元史里面要把瓦剌、鞑靼部的历史也给写上,那也先、俺答的故事你是不是也要写?”

    “阁老,下官明白,那就是宜粗不宜细,多讲我大明军民英勇抵抗,不过分描写蒙古的入寇。”

    “明略,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我们修史,自然要据实而言之。陛下不是拓跋焘,你也不是崔浩。这一部分要写也行,但是就不一定最后成文放在正史里面那么详细,但是也要呈给陛下。你只要不学崔浩乱刻碑书,你就尽管大胆写。要是修史都没有风骨,大明养我们这些臣子与木偶土坯有何区别?要是全凭个人好恶随意臧否历史人物,甚至歪曲事实,那就是编纂秽史,可是要遗臭万年的。”王锡爵有些不高兴说道。

    “下官知罪。”

    “接着说吧,这个元史你还想怎么编排和增补。”

    “阁老,从史记开始,就有四夷列传。蒙元西征,打通亚欧大陆的陆路交通。而佛朗机等西夷诸国开辟新航路,又凿通了。所以元史的四夷列传,不能只是讲原来元史所列的那些国家,应该把这天下诸国都给写上。当然,天下诸国太多了,也是挑紧要的来写,有些国家写个国名写个位置就差不多了。”

    “嗯?这么有气魄的嘛?那这《元史》增补的篇章就要更多了。”

    “这只是下官的一个想法,如果不合适的话,那就算了。”张晓小心翼翼说道。

    “没有,这个想法很合适。你的那个世界地图和地球仪有没有多余的,在翰林院也放一份吧。”

    “下官遵旨。”

    “明略,老夫还有一事想要提醒你。当然,只是私下这一次说了,没有下一次了,你能记住就记住,记不住也不要再来问我。”

    “下官洗耳恭听。”

    “诗经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前你写帖木儿国和奥斯曼国,用了帝国这个称呼。虽然你后面也解释了,但是陛下还是很不高兴的。”

    “下官冒犯陛下,实乃大罪。需要不需要下官把那两本书现在改稿,然后朝廷把卖出去的书再全部收回来?”张晓一下子没有绷住,只好硬着头皮这么问道。

    “这倒是不必了,陛下既然让你就这么把书印发出去了,肯定也是不想再计较这个称呼了。只是你虽有才华,办事也总是还要多想。”

    “下官受教了。”

    “明略,你应该是读了《史记》《汉书》的吧,赵佗割据岭南和交趾,称帝于南,和汉朝连年开战。后来文帝即位,文帝不想生灵涂炭,派了陆贾到了岭南当说客。赵佗被说服之后,就去其帝号,上贡称臣于汉。但是实际上这都是表面功夫,赵佗在南岳国内照样还是用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文帝肯定也是知道赵佗僭越的事,但是当时文帝要稳定朝政,要抵御匈奴,赵佗怎么样文帝就这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

    “明略,你要出使过朝鲜,朝鲜算是大明第一恭顺的藩属了,照样是多次逾制,朝廷有时候就申斥一下,大多数时候也就这么看不见算了。安南国在国内照样是称帝,还让附近国家向其朝贡。佛郎机人灭亡马六甲国、吕宋国以后,为了能和大明互通有无,甚至是冒用马六甲国和吕宋国的名号前来朝贡,难道这么大的事情朝廷会不知道?只是不愿意较真罢了。当然有时候实在忍不下去了也没办法,就像你在帖木儿篇也写了,帖木儿当时还诈称小国驸马,向大明朝贡,后面大明使臣前去申斥,就被帖木儿扣押了。”王锡爵说道。

    “下官受教了。”

    “老夫跟你说这些,不是让你束手束脚,而是让你明白陛下的心意。明略,你不在朝廷中枢,很多事情你还不知道,这次倭国入寇,陛下非常生气。当时朝鲜战场陷入僵局,你出使朝鲜的时候,朝廷当时都不想再在朝鲜接着打了。当时好些大臣上奏,建议陛下在江浙之地集结大军,直接到倭国捣巢,直接把倭国灭了算了。后面朝鲜这边打的顺了,倭国兵败如山倒,北边的蒙古和女真有了异动,南边杨应龙也不安分,才停止了这个跨海征伐的想法。就算如此,江浙一带的水师可是增补了不少战船,现在陛下也没又叫停这些船只的建造。”

    “竟然还有这等事。跨海征伐还是太过危险了。”

    “陛下也是考虑到了蒙元征伐倭国的失败先例,所以最后是叫停了这个计划。但是你也可以看得出来,陛下对倭国有多么震怒了吧。倭国可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如今竟然也起了这等狼子野心。所以陛下跟我聊了,要写书就好好写,把四夷的情况仔仔细细说清楚,不必讳言。现在西夷诸国在南洋之地横行霸道,明略你是生长在南洋,应该也更懂吧,如今南洋诸国怕是好些都被西夷灭国了,这些国家之前可都是向大明朝贡的。”

    “是的,所以下官就是建议用全世界的眼光来写元史。以前大明面对的四夷和汉唐时期要面对的四夷并没有什么很大不同。但是现在西夷开凿了新航路,所以大明的眼光很有必要放得更远一些。”

    “不过,如果要把蒙古四大汗国写得如此详尽,又要扩写四夷传,那光靠翰林院的藏书就是不太够了。毕竟翰林院里面虽然有一些未曾公之于众的元朝档案,但是就算是在前元的时候,四大汗国也是长期不臣服于元朝,元朝自己记载四大汗国的历史都不一定写的足够详细。至于四夷列传要写的这么多国家,翰林院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明略,我是真的佩服你,你是怎么一个人能写出这么多文字的,你是不是真的把这些国家都走了一遍。”

    “回禀阁老,张某也是因缘巧合拿到了西夷的一些书册典籍,也听到了一些传闻故事,所以多了些许见识。要如此编撰增补元史,靠目前的藏书确实不太够用,所以下官有一个主意,不知道合不合适。”

    “你尽管说吧,老夫也想听听。”

    “朝廷可以新设一个机构,名曰同文馆,专门培养熟悉各国各族语言文字的人才,学生的话可以从官吏里面找,也可以从有志于此的士子里面找,培养出来以后就可以作为翻译人才,优秀者可以为翰林院、鸿胪寺所用,其余诸人也可以在其他衙门甚至是在军中听用。至于同文馆老师从哪里找,既然是初办,不妨步子迈大一些,可以不拘一格选拔老师。所谓达者为师,那些传教士、远洋到异国的商人都可以当老师。”

    “之前翰林院是有四夷馆的,也有通译的编制,只是后面就不常设了。如今要是重新恢复,或是建一个你所说的同文馆,也不是不行。这样吧,你得空的话,把这个同文馆的办学章程写一份递给我吧,我觉得可以的话再呈给陛下吧。”

    “下官遵命。下官写好章程以后,就马上拿给阁老审阅。”

    “此事不急。刚才听董侍讲所言,你现在又写了一本小说?”

    “下官惭愧,只是如今公务稍少,聊以娱乐而已。”

    “没事,写小说乃是你的干禄之道。你要是当日不写小说,朝廷恐怕还要过些年岁才能发现你这样的大才,陛下也喜欢看你写的书。怎么样,这次写的什么故事,可以大致跟我讲讲吗?”

    “阁老,这次我写的乃是阿萨辛刺客的故事。”张晓开始介绍起阿萨辛派的历史起来,顺便大致讲了讲主角阿泰尔的开头故事。

    (本章完)


  (https://www.weishukan.com/kan/83560/2837432.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