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书阁 > 帝国的黎明 > 章115 川横三峡流-1

章115 川横三峡流-1


幽远的夜空,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屋顶枝头很快积起了薄薄的一层。

昏暗的街巷里,石庭坚靠着墙壁,冷得浑身发抖,让身躯缩在杂物堆积的暗影中。相府外的人群被火炮驱散以后,石庭坚捂着伤口,勉强跟着人群离开了朱雀街,他先逃到州学,却发现学舍已经空无一人,石庭坚不敢逗留,城内已到处都是禁军,城门附近的巡兵更多,他不敢出城,一路躲躲藏藏,逃到了太平坊这处陋巷。

不远处巷口外,温暖的火光闪烁,人声喧闹,石庭坚牙齿咯咯作响,只能尽量蜷曲成一团。他盯着那团火光,目光中既有仇恨,也有恐惧,一闭上眼睛,他就看到张蔚满脸鲜血仰面躺在地上,想起那些倒下的人,他觉得自己是个苟且偷生的人,上臂伤口的阵阵灼痛,霰弹子没有及时挖出来,伤口周围已经有些红肿了。

巷口隐约传来人声:“大帅有令,将士不得擅入民宅,只能在屋檐下宿营。”

“各位善邻,朝廷宵禁,务必......”

“奸人出没,可鸣锣示警,让禁军进来搜捕缉拿!”

忽然,军卒中爆发出一阵巨大的欢呼声,似乎是有什么事情发生,石庭坚心生怪异,探头朝巷口望去,只见一员大将骑正马穿过长街,一群顶盔贯甲的将领簇拥在他身旁,这大将自己却是一领常服白袍,仿佛赴宴来归来,偶遇风雪一般,外披了一件朱红大氅。所过之处,禁军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赵帅!”“赵帅万胜!”“赵节帅万胜!”

“原来是他。”石庭坚眼中迸出愤怒火花,牢牢记住了这个人。

赵行德似有所觉,经过巷口时朝里看了一眼,只见杂物堆积,小巷狭窄阴暗。他自嘲似摇了摇头,冥冥之中,无愧于鬼神,然而,对于那些死者伤者而言,或许也是如此想。是非难辨,但在这位置上就要有担当,优柔顾虑,唯有以剑斩之。护军使冯澯问自己,倘若十年之前,自己站在对面,又当如何自处?人非圣贤,谁都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否一定是对的。道路遥远,既阻且长,但却不能因此而驻足却步,只是尽力去做,哪怕是做错了,虽死而无悔。

“武昌侯,这是兵部拨下的棉衣棉被,给将士们御寒的。”

赵行德抬起头,一名书吏正候在道旁,捧着一份文牒。在长街的另一头,十几辆大车缓缓驶过来。随着这场大雪,气候骤然变得寒冷,赵行德约束将士不得擅入民宅,又派人向兵部索要棉衣、柴炭犒军,没想到兵部的反应这么快。鄂州府赈济灾民也有这么快就好了。因为家室被抢掠焚毁,也许不少小康之家,从此陷入贫困。

禁军不擅料理民政,为防意外,兵部和鄂州府尽可能多地派出书吏、衙役协助。这样的下雪天气,他们也不得不和东南行营的禁军一样露宿街头。书吏穿着件夹袄在街头,已冷得面白唇青。无家可归的百姓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刘大人有心,赵某代营中将士谢过。”赵行德微笑道,“你也辛苦了。”

“下官不敢,”书吏谦道,又多了一句,“这些棉被棉被,是丞相大人亲自吩咐发下的。”

“哦?”赵行德微微一愣。陈东素来推崇六部各司其职,而宰相问牛不问人。从前禁军的粮饷,无论多么紧急,都是由兵部管辖。这一场动荡,也许让陈东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传令各部,能挤便一挤,多余衣被、粮食,”赵行德沉声道,“先分发给灾民,再跟兵部报备吧。”他抬头看了看天空中飘落的雪花,“这样的天气,一夜也许就冻死不少人。”

“是,节帅。”马援大声领命道。他立即派出十几个旗牌官出发,分别通知各个方向的指挥。马援会鄂州后,便分到行营做参谋官,赵行德点将时,让他当前军副将,马援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大军入城平乱,东南行营中的统制、指挥使等将缺席,赵行德等于是直接调遣各个指挥,马援等副将、参谋官的功不可没。

赵行德策马继续前行,所过之处,将士们都朝他大声欢呼,好像刚刚打了一场大胜仗。

林贞干策骑跟在赵行德身后,心中又是吃惊,又是疑惑。王贵对大营兵马的掌握也算得力,统制、指挥使全都莫名不在营中,便可见一斑。然而,赵行德离开已经许久,在大军中仍然保持着这么高的威望,就委实可惊可怖了。大军抢在了官府之前赈济灾民,又得了鄂州的民心。林贞干看着赵行德的背影,脸色变幻不定。

朱雀街的雪地踏得十分泥泞,血迹还没来得及洗掉。相府门楼的高挂着十八个灯笼,将门口这一片地方照得亮如白昼,然而,墙壁和柱子密布大小斑驳的洞坑,触目惊心,格外的刺眼。从相府大门一直到政事堂,沿途站满手持火铳枪的卫士。

城内的骚乱平息后,相府又宣召六部尚书、侍郎,枢密院都承旨、十二房知事,礼部各司郎中、兵部各司郎中、刑部各司郎中前来候命。相府都堂中站满了官员,大礼议时见过一面后,许多人还是第一次碰面。人人危襟正坐,各个脸色严峻,相熟的人之间低声窃窃私语,交换各自得到的消息。六部尚书先后进里面去了,但商议到现在还没有个结果。众人在都堂中已经等候了不短的时间,但现在也只能等着。

济济一堂中,夏国使者冯延纶正又尴尬,又紧张。他早上前来求见大宋丞相,一直等候到了这时,而陈东似乎把他给忘了!冯延纶也大概知晓了外面的局势,他当然不会傻到去提醒陈东,这个紧要关头,哪儿能比此地能抢先探得宋朝的局势呢?所以,宋朝官员投来怀疑的目光,冯延纶都镇定地微笑拱手敷衍过去。

签押房内,短暂地陷入了沉默,对如何处置后续,丞相陈东还没有决断,而礼部尚书邓素和刑部尚书温循直的意见相左,两人当场争辩起来。邓素认为,明显是吴子龙一系廪生挑起的事端。刑部应该立刻发下海捕公文,先在鄂州附近的关卡严密盘查、搜捕闹事的廪生,然后讯问出幕后的主使,由刑部穷治其罪,礼部晓谕各州县开革参与其事的廪生,终身不能进学。

温循直认为,光凭猜测断定吴子龙主使,难以服众。本朝向来不以言罪人,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海捕、下狱讯问清流士人,不符合清流法。革除廪生学籍的做法,与党人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不符合大礼法。这种做法不但不能息止党争,还会让理社内部的裂痕再也无法弥补,甚至将中间观望的清流士人逼到吴子龙那边去。

“邓尚书,刑部断案,只能依照律法,据状断之!不是体会上意,扑风捉影!”温循直脸色铁青,冷冷道,“廪生闹到了相府,礼部捅的漏子,却让刑部曲解律法,弹压清流。天下众口悠悠,对不起,这个酷吏,我做不了,你若想插手刑部断案,请你自己主持刑部的时候再来。”

“你!”邓素气急,指着温循直道,“你难道想包庇......”

话音未落,外面卫士禀报,武昌侯与兵部职方司郎中觐见,陈东一直紧皱眉头,闻言脸色稍缓,抬头看向门口,他早已交代,赵行德和林贞干一到,都可不经通传,直接带来签押房。随着脚步声响,一众大臣的脸色也郑重起来。无论如何,朝廷风雨飘摇之际,赵行德一出来便稳住了局势,这种潜在力量,让人惧怕也好,感激也罢,都不能不郑重对待。他走进签押房,环目四顾之时,所有的人都感到了压力。

“丞相大人,”赵行德将钧旨交还给陈东,“城内秩序已经恢复。”

“元直,”陈东看着他,接过钧旨,问道,“处置善后,你可有建议?”

邓素、温循直,以及其他的重臣的目光都落在赵行德身上,大军平乱的经过,外面军卒的欢呼声,他们都听见了。甚至可以说,现在整个鄂州城都在赵行德控制之下。陈东就处置善后征询他的意见,乃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在场的人也同时有一种古怪的感觉。

“丞相大人,”赵行德沉默了一瞬,回答道,“朝廷的制度,武将不得干预朝政。这一场变故,领兵平乱,恢复鄂州城内秩序,是本将的职责。处置善后,恢复大宋的秩序,是丞相的职责。请恕赵某不能逾越置喙。赵某告退。”说完后,他躬身一礼,又朝签押房中的重臣拱了拱手,不待陈东答应,自己先退了出去。

邓素等人目送着他的背影,脸色复杂,有些失望之余,原先悬着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https://www.weishukan.com/kan/91528/4521632.html)


1秒记住唯书阁:www.weishuk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weishukan.com